一天深夜,朱元璋急召徐达入宫,他搓着手微笑道:“听说你的女儿徐妙云美丽聪慧?”徐达听后背脊一凉,心想:“不妙!难道他老朱想要老牛吃嫩草?”
朱元璋很快便看出了徐达的顾虑,双手搭在徐达肩膀上说道:“老四朱棣也已成年,但尚未婚配,听说你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儿,你与朕干脆结为儿女亲家吧!”
闻此,徐达赶紧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连声附和道:“燕王身份尊贵,又深得陛下喜爱,小女平庸低贱,着实不敢高攀啊!”
“徐达啊,当初朕与你同是布衣,患难与共二十余载,情同手足,如今江山初定,咱们这几个老家伙是该好好享享福了,你难道不想早点抱外孙?”朱元璋屏退太监后语重心长地对徐达说道。
徐达一听,觉得与皇室联姻,对于臣子而言本就是一番美事,而且通过刚才一番对话,他觉得朱元璋不似在和自己开玩笑,于是便欣然允诺了。
徐达的女儿徐妙云究竟有何出众之处,竟能让朱元璋主动提出嫁与皇室呢?
徐妙云,徐达长女,自幼聪慧机敏,悟性极好,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阁中女红,她都是一点就通,并很快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不仅如此,小小年纪的徐妙云对兵法也有所涉猎!
一天,徐府专门请来的教书先生想考一考徐家儿女的才智,对于六艺的实操,徐妙云表现出众,令先生刮目相看,在场的其他姊妹也都自叹弗如。
紧接着,先生想要提高检验的难度,便出了一个关于兵法的题目。谁知,当其他人还在思索之际,年幼的徐妙云已经想出了对策。条分缕析、言辞流畅,这令先生十分惊讶,就连徐妙云的哥哥徐辉祖都对这位妹妹的才华钦佩不已。
等徐妙云到了及笄的时候,亭亭玉立、秀妍可人,加上她才华出众,时人给其取了一个外号——女诸生,即女秀才的意思。
徐妙云的才气是远近出了名的,很快,这事便让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一听徐达竟生出了这样一个女儿,心生一计——联姻。
在朱元璋心里,古往今来,打江山容易,可守江山却是门大学问,那些和他一起从布衣走过来的功勋,保不准日后还会出第二个“朱元璋”,联姻是最好的牵制手段,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公元1376年,徐妙云应诏嫁给了朱棣,很快便被朱棣封为燕王妃,备受宠爱。
尽管如此,徐妙云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全心全意帮衬着朱棣,将这个燕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一片祥和。
公元1381年,朱棣在灰山之战中大显身手,彻底击败了蒙古的军队,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即赏赐给了朱棣许多金银珠宝,并特意挑选了10个美女给朱棣送了过去。
正当朱棣准备好好放松一番时,徐妙云出现了,只听她说:“王爷可还记得宋高宗择嗣的事情?”
南宋初年,因为宋高宗赵构无子嗣,于是,他决定收养义子,义子中以赵昚和赵琢最得高总喜欢,可皇位只有一个,他决定在这两个义子里二选一,于是便分别给两位养子送去了10名美女,以考验其定力。
赵昚一眼就看出了老爹的伎俩,原封不动地将美女悉数送还了回去,可赵琢却开心地留下了那些美女。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猜到了,由于赵昚的机智,最终太子之位归了他。
想到这里,朱棣背脊一凉,当即按照徐妙云的建议将朱元璋送过来的美女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朱棣的表现令朱元璋甚为欣慰,喜爱之心更甚。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开始实施削藩政策,朱棣有心反抗,但踌躇不定,这时,徐妙云正色道:“大丈夫遇事当断则断,不可犹豫。”
有了徐妙云的支持和鼓舞,最终,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变”,顺利夺得了帝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徐妙云虽在阁内,但她屡屡向朱棣献计,并且很多计谋都得到了朱棣的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的间隙,率军围攻朱棣老巢,徐妙云亲自挂帅上阵。由于当时是冬天,她便仿照历史典故,让士兵往城墙上泼水,结果,一夜之间,北京城成了冰城,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只能望洋兴叹,根本爬不上城墙。这使得李景隆的50万大军没有讨到半点便宜,最终只得夹着尾巴撤走了……
靖难之役成功后,徐妙云赶紧向朱棣建议道:“南北征战以来,战火肆虐,百姓疲敝,陛下始登大宝,应注重恢复民生。”
朱棣深以为然,听从了她的建议,不久,北方很快便恢复了原有的生机。
公元1407年,徐妙云薨逝,朱棣悲痛之余,追谥徐妙云为“仁孝皇后”。15年后,朱棣崩逝于出征漠北的路上,新皇尊其遗旨将二人合葬于长陵。
徐妙云天资聪颖,嫁入王府后不恃宠而骄,尽心帮衬朱棣,可以说,没有徐妙云就没有后来的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