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为孙兴盛老师)

追寻恩师背影,分享思念真情
作者/刘向东
孙兴盛老师,今天是您老人家逝世百天忌日,我们都来看您来了,您能听到我们的声声呼唤吗?
伏地叩首,闭眼,深深的缅怀恩师。
思绪万千,追忆,念着逝去的往事。
时空被限,宇宙阻隔,亲友对您的怀念。
用蜡焚燃,鲜花做垫,照亮苍茫夜空。
愿芳香与您的慈颜在三世三生间千古留香。
二0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零点22秒,孙老师爱女亚玲发来“刘老师您好,我父亲于十一月十八日晚十点千古,请您给我们组织拟挽联……”,噩耗传至,悲痛万分,双眼模糊,再未入眠。
天刚亮就含着泪,先给张效东老师、刘弈打电话,请他俩帮忙草拟。并紧急与王新兵、王维贤、朱娟、瞿文华等人联系,做挽幛,安排奔丧吊唁。
当即,从微信群看到张孔明、马士琦、邵尊成、邵会叶、唐刚等人悼诗,晚上文友发来县文联、作协吊唁挽幛截屏“流芳百世文,承仰千秋风”,张老师、刘弈草拟的挽联九副收转。
20日下午我们相约在县城集中,与张老师、刘弈、王维贤、朱娟、瞿文华、王新兵、邵尊成、周兴顺、王碰禄、苏文蔚等人赶赴奔吊,挽幛“痛悼文星离众友,常读遗作思英贤”。前去吊唁的还有王伟、马晓毅、程社涛、张雪霞、王尊让、林小春、吴妙龄、王海霞、穆黎、王晓亭及诸多亲友。
(上图是作者刘向东同恩师一起交谈)
由于对孙老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想如何能多尽点心意,报答他老人家恩德,思之再三:
一是奔丧吊唁、送葬。
二是立即撰写了《痛悼孙兴盛恩师》,被北京《文学艺术网》刊登,阅读三万二千多人(次),留言四十四则。
三是主动辑录文友亲邻悼念诗文。承蒙朱娟、瞿文华、贺惠芳等人协助,反复在西安、蓝田、洪庆、玉山微信群中昼夜翻阅、录存。又提前一天与王维贤、王养军赶至峒峪村,又把吊唁厅内外、房前屋后庭院、大棚周围、街道两旁,所有悬挂祭奠诗文、挽联、幛,齐齐拼录、拍照,共一百余篇(首),文华制成美篇,相当厚重,为缅念文集提供了祥细的资料。
四是时时关注亲友的思念情怀,参加百天祭悼。从微信群中多次看到亚玲哭父声,“爸,我天天在您坟头跟您聊天”;“爸,我把路上雪扫了,怕您回来滑倒了”;“爸,路上障碍物清除了,怕您回来认不得门了”;其儿(媳)、孙的伤悲情,思念泪,不时出现。
文友的痛悼文,接二连三,从未间断。近几天读到刘弈《孙兴盛兄百日怀悼赋五律一首》、瞿文华《怀念孙兴盛老师》、王成丽《来不及说告别》等缅怀诗文,毫不夸张地说,亲友用全部语言叙不完情,所有文字道不尽恩……
依照杨博等文友建议,亚玲与编辑把2021年《作家摇篮》第四期办成纪念孙老师专集。她(他)们竭智尽力,日夜劳作,速成集锦。百天忌时发行,仪式庄重、雅致,到场五十多亲友无不动容,献花、黙哀、叩首、诵读祭文、悼诗,是一场最深情的缅怀和祭奠。

(上图为作者同恩师一起)
黄土三秦,霞光天幕,那是老师的嘱托,诗化着慈祥和康乐。
玉山峒峪,不觅自来,化为老师的盼望,期许着家人和谐永乐。
《蓝田文学》,《作家摇篮》,那是恩师的留恋,牵挂着文友不忘初心,再谱新章。
古国华胥,三皇之首,文明源头,中华根基,
愿恩师在那边,在天堂,与百灵,与万神为友,享天堂之福,佑子孙幸福安康。
2022年2月24日


作者简介
刘向东:西安蓝田人,《陕西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北京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理事、签约作家。喜爱文学,乐于上网,勤于交流。工作岗位诸多调研材料被评为省、市优秀稿件,有的编入书。古稀之年,撰成《家史追记 生平纪事》《上寨村刘氏东门族谱》《勤学苦争峰》《老夫聊发少年狂》,不少诗文散见于微信平台或报刊杂志,有的获奖或编入书。 最新荣誉:在“文学艺术领军人物”作品展播中,《缅怀陈忠实大师》获钻石奖,授予“中华杰岀人物.优秀诗人”荣誉称号。《访友,使两地的文化热再度升温》《为荷而来》,均获金奖。被北京金榜头条编委会“授予2021年文学作品特等奖、最佳人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