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母亲
李 强
我的母亲出生于1969年农历正月三十,今年已经53岁了。她之前工作的单位是邯郸市地区化肥厂,这期间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下岗生涯。由于年轻时一直在化验岗位工作,属于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岗位,所以2014年底,45岁的她就提前5年退休了。
母亲是一个爱学习、闲不住的人。十几岁时,初中刚毕业,通过招工考试成为了一名国企工人。碍于学历较低,参加了职工夜学,取得了成人高中学历;下岗待业时,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了法律专业知识,取得了广播电视大学的专科文凭。2003年,母亲生了我弟弟,为此还罚缴了社会抚养费。退休后,母亲为了缓解家里经济负担,又去了县城保险公司工作。母亲几乎风雨无误,天天到公司签到打卡。我问母亲,都领退休金了,为什么还这样辛苦出去做事。母亲说,退休后多接触外来社会,多与年轻人打交道,何乐而不为呢?由于经常出去跑业务,用手机录保单,听保险业务培训课程。她企业微信、钉钉直播等各种手机软件用的很熟练,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行”吧。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当中,年轻时的母亲是一个爱唠叨、小气的女人。不管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母亲总是唠唠叨叨的好几天,没完没了。不管我们子女有什么事,母亲总是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的说个没完。母亲的小气表现在很少为自己置办什么新衣服,总是穿着一身洗的发白,已经过时的衣服;逛街买菜时,喜欢买最便宜的被别人挑剩的菜。因为好的都被别人拣去了,剩下孬点的菜最后都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处理掉。
因为母亲爱唠叨,我小时候不喜欢和母亲聊天说话。记得上初中时,我在私立学校上学,一直在学校住校,每半个月回家一次。回家的时候,母亲总是问这问那的说个不停。问我的学习有没有进步了?天气变凉了,穿的衣服多不多呀?冷不冷呀?在学校吃的舒服不舒服呀?那时的我面对母亲的关心,不但不没有一丝的感激,还有点不耐烦。
正因为当时我没有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在我上中学时,叛逆的我没有下苦工夫去学习,以至于在宝贵的青春期荒废了学业,高考时成绩不理想,只能上一个师范专科。当我把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没有责怪我,只是说:“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尽力了,愿意去读书,你上到哪,我们供你到哪”后来,我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执教七年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税务干部。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渐渐的,我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反感母亲的唠叨,对母亲的“小气”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母亲的唠叨,是母亲对我的疼爱、对我的关心;母亲的“小气”,也是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生活所迫,让母亲养成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我们家男丁2人,父亲也只是个普通工人。中间还经历了好多年的下岗窘境,那么多张嘴要吃饭,就靠父母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来支撑,再巧的媳妇也难做无米之炊,怎能不使母亲养成那种“小气”的习惯呢?特别是我结婚,有了孩子后,更加感觉为人父母确实不容易。
父母在,不远游。我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外地漂泊,先是在距家170公里的外县工作,后更是于2018年来到了咸宁这个距家800多公里的异乡讨生活。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和母亲说说话、聊聊天。母亲还是爱唠叨,视频通话中,她总是对我问寒问暖的,千嘱咐万叮咛的要我要少喝酒、多运动、把身体搞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感觉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
去年7、8月间,因为和前妻长期闹矛盾、心情抑郁,加之天气炎热。我得了一场大病,臀部肿了一大片,在社区医院输了一周的消炎药,毫无效果,不得不到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刚开始住院的时候,检查结果还没全出来,还没有确诊,我自己也怀疑是不是得了很严重的疾病,感觉很沮丧。这时母亲打电话来安慰我,为我打气,她说:“不用害怕,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身体都还这么硬朗,你年纪轻轻的,没事的。”有母亲的这些话,我觉得自己平静了很多。好在托母亲的吉言,检查结果出来后,显示我是病毒类感染引起的肛肠类疾病,虽然动了刀子,身体很受罪,但好在还不危及生命。在住院的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母亲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鼓励我战胜病魔。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2005年7月我上初三的时候,当时我腋下长了一个大包,来到县中医院,医生说必须要进行手术切除,母亲担忧我从来没有做过手术,也是急的每晚睡不着觉。时隔17年,我由一个儿童变成了中年人,但母亲的爱却丝毫未改变。
经过30多天的住院治疗,我的病情基本控制住了,医生建议我出院居家慢慢调养,并定期换药。我在电话里告诉了母亲这个消息,母亲高兴地乐开了花。父母的爱真是伟大啊,我都已经30多岁了,父母还是放心不下我。作为儿女,本应该侍奉在老母亲膝下,可是。哎;我真是无地自如。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做子女的是永远也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也无法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关心。
现在的母亲还是每天清晨八点到保险公司打卡。在早晨或晚间,母亲还是爱去附近的超市去“领赠品”或去买一些“特价的”商品,这已经成了母亲雷打不动的习惯。我想这种“小气”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更是对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美德的传承。在电话里,母亲对我依然唠唠叨叨,但现在的我对母亲的唠叨已有了别样的体会。
作者简介:
李强,1990年8月生。高新税务干部,爱好摄影、写作。相关作品散见《湖北日报》《咸宁日报》云上咸宁等。愿文学成为点亮旅途的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