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二月二那天,本不想去理发。但头发的确有些长了,妻子又唠叨说应该讨个好彩头,于是晚饭后便出门找理发的地方。在小区附近转了大半圈,发现理发店里都是人满为患,排着长队。我没那个耐心,有心今天不理了,忽然看见一家浴室的门上挂着一块小牌子,上书“新增业务:理发”,于是便走进去想碰碰运气。
这是一家十分简陋的小浴室,进门就上楼梯,营业地点在二楼。二楼的过道里靠墙摆着一张小桌子,这就是理发的地方。好在前边只有一位顾客,于是便坐下来等,有点庆幸自己找对了地方。理发师是一位中年汉子,正给前面的顾客说,今天太忙了,到现在还没吃午饭呢。汉子说,饭已经做好了,没来得及吃。我听到急忙说,那就给这位理完先吃饭吧,我不急。
汉子的身旁,有一个很小的厨房,里边有一些简单的锅灶。汉子从电饭锅里舀出一碗米饭,从炒锅里盛出一盘菜,端出来放在理发桌上吃了起来。吃饭中间,我和汉子攀谈了起来。得知汉子姓王,关中农村人,年龄大我几岁。老王就是这家浴室的老板,其实浴室总共也就他一个员工。浴室的热水是从外边买来的,大约四五天补充一车。老王除了每天打扫打扫浴室卫生,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于是捡起了年轻时在南方学的理发手艺,一边经营浴室,一边理发。说话间,不断有浴客进出,时不时能听见音箱里传来“收款10元”的声音。墙上贴着二维码,浴客自己扫码付钱,每位10元。理发也是10元,经济实惠。
老王看见我头上的头发并不富裕,便给我介绍起了保养头发的方法。这些方法我听说过不少,也试过一些,但都没有什么效果。我一看,老王的头发又黑又密,心里想,这老王恐怕是为了向我炫耀他的头发吧。果然,老王很快说到年轻时他的头发是多么浓密诱人,能够追到妻子全靠这一头好发。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难道真有女孩子仅因为一头乌发就托付了自己的终身?老王这样说,想必他的妻子一定很出众,追起来并不容易。于是我便问老王妻子呢,老王说妻子在北京给儿子带孩子。
说到儿子,老王的脸上有些眉飞色舞。他说,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现已定居北京,并且在京城拥有两套房子。我听了也觉得心里一动,不由得多看了老王几眼。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北京?老王的脸色突然转变。他说,现在年轻人生活不容易,房贷压力大,自己趁还能干得动,尽量多干一点,给儿子帮一点是一点。我忽然心里一酸,这不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嘛。
老王匆匆吃完饭,开始为我理发。他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少剪一点,留长一点。我的意思是头上头发本来就少,少剪一点不就显得多了嘛。但是老王说,我这种情况最忌讳这样剪,因为周边留得太多,反而会使头顶头发显得更少。他的意见是剪得短一点,头顶才不会显得太秃。他还说,他一般对我这种情况都是这么处理的。我一听,心里说那就不要坏了你的规矩,于是就同意了老王。
老王在理发上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稍稍让我有点意外。记得以前去理发店,都是我咋说理发师就咋理的。年轻的理发师“大哥”“大哥”地叫着,我知道故意将“叔”叫成“哥”,是为了讨我欢心。在理发过程中不断征求我的意见,其实我对发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好看就行。至于什么样好看,我也说不太清。当然不好看也没关系,因为那既不是我理的,主要也不是给我看的。
按照老王的意见理完发,对着镜子一照,效果竟然不错。回家请妻子检验后,与我意见一致。没想到还真是真人不露相,民间有高人呀。我决定,以后就定点在他这理发了。
但是,老王这环境的确是差了点。转念又一想,假如老王环境好了,不仅价钱就上去了,而且去的人也就多了,再想去找他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样一想,觉得现在就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