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市烤肉满城香》
作 者:于 家 荣
早就听说齐齐哈尔的烤肉在全国是一绝,在齐齐哈尔儿子家居住月余,方知此话并无水分。
我们鹤岗的特色小吃当属烤肉串,我曾在2015年写文章《家乡的美味》在《鹤岗日报》上发表,对鹤岗肉串的做法、工艺、特色以及发展历程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

不客气说,要讲吃烤肉,全国城市排行榜中,头一个恐怕就是齐齐哈尔了,齐齐哈尔烤肉让初来乍到的人,看得眼花缭乱,吃得目瞪口呆。
儿子儿媳已经招待我们夫妻二人无数次吃烤肉了,我在平常中观察、在观察中体验。
与其它东北城市相比,齐齐哈尔保留着更多的东北本色,这里的人和大多数东北人一样,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里的人直爽好客。烤肉的这种吃法,透吐着率真与单纯,这正好与齐齐哈尔人性味相投,于是,这种吃法,才在齐齐哈尔找到了最好的土壤。烤肉的主角是牛肉,据烤肉店老板讲,牛肉最好是二岁牛的紫盖、上脑,瘦中带肥的最佳。名为烤肉,其实花样翻新,早已烤出肉外。这些年,出现的烤青菜,烤蛤蜊,烤地瓜,烤生蒜,烤鱿鱼。总之,能吃什么就能烤什么,烤后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到底啥味?妙不可言,说也说不清楚,只有吃了才能体验。

烤肉的关键在一个“拌”字上,葱、姜、蒜、酒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放多少,手上得有准。加盐更难,少了,没味,多了,压了肉味;早了,肉老,晚了,味入不进去。还有一项就是拌油,油少,沾锅,油多,冒烟。以上全是手上功夫。为此,每个烤肉店都培养出个拌肉的高手……炭火调整好,先用肥肉擦拭盖板,目的是不让肉沾锅,肉摊在铁板上,听得吱吱有声,这时肉表面已经变了颜色,翻一下,再听它吱吱响,就可以吃了。烤得好的肉,外表变色,内里鲜红,这时最鲜,最嫩,最有肉的本味。胆子小的人,怕见那红红的血色,惟恐不熟,结果吃不出最好味道。烤肉时,得有一排蘸料盒,分别盛放孜然、芝麻、辣椒面、花生碎、胡椒面、味精和盐。拌得恰到好处的肉,蘸了不同的蘸料,味道就不一样了,吃的人可以根据口味各取所需,这样一来,一锅肉就能吃出无数的味道来。

随着时间推移,原先的炭火烤肉已经越来越少了。时代在发展,所以一批新时期的“健康烧烤”涌现出来。比如说“今日阳光”、“完美生活”等烤肉店,都给了齐齐哈尔人一种新的选择。也让外来人更懂得齐齐哈尔烤肉的美好。齐齐哈尔烤肉的蘸料是非常有讲究的。烤肉料非常好吃,让人在不吃烤肉的时候也忍不住拿它拌饭。

据说,正宗的也就是好吃的烧烤来自朝鲜族。果真不假,去年有一次我们去昂昂溪“水师森林温泉”泡温泉回齐齐哈尔途中,儿子就驱车载着我们去了一个正宗的鲜族烤肉店,烤肉店不是很大,但非常干净、整洁,服务也热情。朝鲜店里大都生意很兴隆,别族店里也是为了类似的原因,门口也会贴上类似的标语,做的再像,终究不是正宗。何况朝鲜的店里服务员都是聘请本族人,小伙子英俊挺拔,姑娘丰神秀目。有生活经验的一下就可以看出朝鲜人和其他民族在长相以及体态上的不同。若是没有这样的经验也不要紧,还有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服务员之间在说悄悄话的时候都是用本族语言,字正腔圆又温柔细腻,听起来很舒服,这一点是其他人学都学不来的。

鲜族店烧烤以豪放见长,那肉特别地好,牛肉足有半公分厚、十二、三公分长、有五公分宽,大碗盛着的米酒煞是味道好喝,儿子开车不能喝酒,不胜酒力的我在妻子和儿媳的“怂恿下”喝了少许,感觉甚好,可那酒“后反劲”的效果不一会就使我迷迷糊糊……
儿子在齐齐哈尔有一个鲜族朋友,这朋友两口子和父母在一起居住,朋友听说我们两口子到了齐齐哈尔,就跟儿子说请我们吃饭,我一向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可是,人家邀请了好几次,如再不应允,就有“不识抬举”之嫌了。于是就答应了。
儿子朋友的父母大我们夫妻几岁,我们称呼哥哥嫂子,他们请我们吃烤肉,地点就在他家楼前的空场。老两口准备得很充分,除主料牛肉之外,羊肉串、鱿鱼串、鸡心、鱼片、蘑菇、香菜、豆腐串……应有尽有。
我知道鲜族人能歌善舞,席间我们邀不年轻但还算漂亮的嫂子唱一支朝鲜歌,嫂子很大方,起身甩动胳膊边舞边唱。她唱的鲜族语,歌词我们听不懂,她就翻译说叫《荒城之夜》“昔日高楼明月夜,盛宴在华堂,杯影人影相交错,美酒泛流光……”嫂子说这是流传到日本经过修改后的歌词。原先的歌词描述的是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有青黑的长发明亮的眼睛,后来嫁到了远方,他骑着骏马去找她,历经千山万水依旧毫无音信的时候,在荒城的月夜独自彷徨……
嫂子的歌唱得好,歌中的故事也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