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农科人”
文/马育新
2022年3月11日凌晨,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吹响抗击疫情防控“集结号”,30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组成志愿者服务队,驰援宝鸡市高新区,下沉到三个隔离专班开展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彰显宝鸡农科人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

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市农科院党委委员、总农艺师李文军深入一线带队伍,靠前指挥做表率,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同志们一起同吃同住同战斗,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第一组组长赵保平,第一个走进隔离酒店,由于工作太过劳累,腰间盘突出复发,疼痛难忍,但他依然坚守工作岗位;第二组组长吕金仓,面对每天服务保障300余隔离人员的繁重任务,他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程宗惠、张慧成、景炜明、王刚、史卫中等党员同志,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提着大包一个回合下来汗水就湿透了衣衫。

59岁的陈周仁是院科技产业支部支部书记,也是志愿者里年龄最长者,明年这个时候就要退休了,接到通知后他带头报名请战。考虑到年龄关系,组织安排他到人文关怀组。老同志工作责任心特别强,时刻关注群里人员的各种诉求和心理状态。为了不出岔子,他把需求信息汇成表格,一个一个盯着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
在疫情面前,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今年58岁的王可珍是宝鸡市农科院杂粮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农艺师。已临近退休的她,积极响应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号召,加入到志愿服务者的行列,她申请来到疫情最为严重的高新区参加抗疫工作。

3月18日凌晨4点,泊辛顿酒店农科院抗疫志愿队收到命令,必须在早上9点之前做完核酸检测,收到命令后仅仅二十分钟,核酸检测准备完毕,即刻进入战斗状态。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冉冉升起的旭阳里被拉长。
邢泽农在精心做好三百多名隔离人员入住信息登记、核酸结果汇总上报、视频和通讯稿的制作等宣传工作的同时,在服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七次积极主动请缨,不畏艰险,进入隔离区搬运药品、配发食物等,并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多个岗位都有他忙碌工作的身影,扎实高效,受到各个小组的赞许,为我院赢得了赞誉!

张慧成、陈永利、王刚三位,每天早九点一到,就熟练地穿上密闭的防护服,结伴奔赴隔离区,从九楼一直步行到二十五楼,逐一收集转运260多房间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次清运垃圾袋达600余袋,在隔离区一待就是4个多小时,一场下来全身湿透,来时走得急带的换洗衣服少,加之近期阴雨天气,没有干衣服换穿,只能是连续湿穿。因环境特殊,在十多天连续隔离区劳作下,三位勇士的眼睛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红肿流泪不止,滴上眼药水简单处理后,仍咬牙坚持至今,从未叫苦叫累,真正体现了农科人的担当和奉献。

战之必胜,是农科人铿锵有力的回答!披星戴月,处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但总能以最严谨、大无畏的工作态度迎难而上,这就是宝鸡市农科院抗疫志愿队最真实的写照,在新冠肺炎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里,他们毫无怨言,迎难而上,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坚守和担当筑牢了群众健康的安全防护墙。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鲜花盛开的春天终将来临!我们齐心协力,终将战胜疫情。加油,宝鸡!

作者简介:
马育新,笔名雨星儿,就职于宝鸡市农科院。一个喜读书,爱写作,尤爱古诗词的古风女子, 《中外华语作家》签约诗人,《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

(本期编辑: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