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81章 依依向我不忍离
坎家顺松开手看着他,又把眼睛凑过去,看那耳朵,再用手轻轻地摸了摸,“你说呀?”
李好端坐盯着她好一会,坎家顺瞪大眼睛,脸上泛上一层红晕。
“家顺,你知道都这么多年了,你的病一直都没能好起来,什么原因吗?”李好问她。
没等她答话,他继续说,”不是这病没得治,也不完全是经济的问题,而是你在每集中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在调养吃药、休息、还有心情舒畅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听医生的嘱咐。特别是在吃药方面,你总在安慰自己的身体:我集中治疗过了,药也吃了好多了,现在我身子好多了,少吃一次、两次,不会有多大影响的了。有了这些想法,后来,便一天不吃了,两天不吃了,很长时间都不吃了。其实,你就是不断地在欺骗你的身体,欺骗你的肺。这一切只有你的肺知道,而你自己可能全然不知。所以,这多年来,你对治好你的病一直缺乏信心。”
坎家顺听他说这番话,眼泪涮涮地直往外流。她觉得,他的话,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眼前的这位男孩,是真了解她,理解她,也是真心爱她、疼她。她深情地望着他。
李好拿过一条毛巾轻轻地给她擦拭眼泪。坎家顺顺手捏着毛巾,在脸上揩了揩,然后接过他手里装着药的碗,双手捧到嘴边,一饮而尽。
李好又用毛巾在她嘴边轻轻地揩了揩,“这就对了。”他接过碗,放到一旁的凳上,双手握着她的右手,“家顺,其实,也都怪我的。当初,玉冰姐姐不是很赞成我们办服装厂,就是担心怕把你累着了,对你的身体不好。过去,你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一切;我们俩在一起以后,我不应该再你让独自累着、苦着、痛着的。这几年里,是我没有能好好照顾你,让你那样的操劳、辛苦,让你没能好好休息、调养,配合治疗。我对不起你。我……”
坎家顺用手捂住他的嘴,没有继续让他说下去。她手在他额上头发上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看着一丝白发,心疼地说:“李好,你头上都长白发了。”她停了停,“其实,从小到大,一直以来,我都得到了很多的关爱,我姆妈、伯伯、婆婆、哥哥、弟弟,还有许多的乡亲,还有玉冰姐姐、艳红姐、国良哥,有好多好多人关心我,照顾我。认识你以来,我一切都喜欢依赖上了你,你就是我心里面那个最可爱、最安心,也让我感觉最踏实、最幸福的人。我心里真的好感激你、感激你。”
李好握住他的手说,“家顺,我知道,知道。”
“刚才你说得很对,我一直都在欺骗我自己。因为这,我可能贻误了治愈这病的最佳时间。住院那天李教授说我的病很严重的。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
李好用手一把摁住她的嘴巴,“家顺,我不让你胡思乱想。不管住多长时间,这次我们都得把病治好,然后我们俩结婚,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家,再然后,你还要当妈妈,我当爸爸,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再然后,我们一起培养我们的孩子,哦,对了,让他二舅伯经常教导他、培养他,他一定非常聪明可爱,日后也要上好的大学。”
坎家顺嘻嘻一笑,“那再然后呢?”
“再然后嘛,我们的‘家顺好服饰’也该长大了;等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我们把厂子交给他打理。哎,你信不信,他一定比我们做得更好的。”
“那再然后呢?”
“再然后啊,我们俩就一起慢慢地白头偕老呀。那时候,你依然还是我心中的宝啊。”
坎家顺激动地搂住他的脖子,脸紧紧地贴着他的脸,然后将自己的头靠在李好的怀里,“李好,你真好,我好爱你。”
李好又手搂着她,“家顺,我也好爱你。我们加油。”
“嗯。”
两人正亲昵着,突然听到敲门声。坎家顺抬头一看,惊喜地喊,“二哥,二哥来了。”
坎家福提着水果和两袋“皇室”麦片走进病室,笑呵呵地问,“李好、家顺,我是不是打扰你们了?”
坎家顺一笑,“二哥,看你说的。”她脸上泛起一丝丝红晕。
李好赶紧上前接过水果和麦片,“二哥,辛苦你了。来,坐会吧。”
坎家福坐在床边的矮椅子上,笑着说,“家顺,二哥才走几天呀?看你脸色、精神,比前几天好多了。哎呀,这李教授的医术呀,还真是高明;这爱情的力量呀,更是胜过灵丹妙药呀,你说是不是啊?哈哈!”
坎家顺娇羞地低下头,“二哥,你说人家都不好意思了。”她脸色更加红润,心里却美滋滋的。
坎家福转过头看着李好,“哟,人家不好意思了。李好不好意思了?”他用手指着李好,“唉,李好好像真不好意思了。哈哈”
坎家顺抬起头看着他,“二哥,你尽取笑人家。”
“家顺,二哥这叫开朗乐观。你乐观开朗多了,那忧愁也就少了,这人的生活也就轻松多了,人生病也就少了。你呀,可得好好跟二哥学学。”
坎家福高兴地点头,“嗯,家顺,李好的这些话,二哥很赞同。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你每天都能感觉到轻松和愉悦,即便是有了烦恼和忧愁,也能很快地排散去。家顺,这方面呀,你的确应好好学学。还有啊,这女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时候,在微笑的时候,才是最漂亮的。”
李好笑呵呵地拍手,“二哥,你真不亏老师呀,怎么什么都说得这样在理啊。家顺,你说是不是啊?”
坎家顺嘻嘻一笑,“那是,我二哥是学校里公认的好老师。”
坎家福笑了笑,“家顺、李好,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去了一趟县委组织部和县教委,明天,我就到县一中当副校长了。以后啊,我们兄妹一起聚的时候就多了。”
坎家顺和李好高兴地对视了一眼,坎家顺伸出右手的大拇指,“二哥,我就知道你行,祝贺你。”
李好也激动地点头,“二哥,祝贺你。”
坎家福摆了摆手,“依我说呀,我们该祝贺家顺尽快康复。”随后他附在她耳边,小声说,“康复以后哇,得嫁婆家了。不然啊,我这漂亮的妹妹,就快变成老姑娘了。”
坎家顺眉头一皱,娇声地说,“二哥……”
“好了,家顺,二哥还有事先走了。等在一中安顿下来了,我再来看你们。家顺,安心养病啊。”
他起身握着李好的手,“李好,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厂里、店里、医院,里里外外的。你呀,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我走了。”他回过头向妹妹挥了挥手,“家顺,再见。”
李好和坎家顺两人向他挥了挥手,“二哥再见。”
川江五中教工宿舍前,一辆装载满车家俱和其它生活物品的农用大货车,从坎家福所住一楼宿舍门前缓缓地向前行驶。
坎家福牵着女儿的手在前,曾美玲牵着儿子的手随后,两人走出家门。坎家福要离开这所家乡的高中,到县城的川江一中去工作,担负他新的更艰巨也更光荣的使命了。
一家四口走到教工楼宿舍前,见校领导和学校老师及职工聚在一起,似乎是在等待他们一家四口的到来。
校长姚平安笑“呵呵”地走上前来,“家福、美玲啊,大伙给你们送行来了。”
坎家福激动地向他和众人拱手,“谢谢,谢谢姚校长。谢谢大家。”
曾美玲也高兴地道谢。
姚校长微笑着弯身抱过坎钰馨,“钰馨啊,以后到了县城,还记不记得姚爷爷呀?”
坎钰馨笑嘻嘻望着他,“福爷爷,我们当然会呀。我们每次见到你,你总是笑眯眯的,我们都好喜欢喔。”
坎钰龙兴高采烈地走上前问,“福爷爷,你是不是有好多好多的福呀?”
姚校长乐呵呵地问,“唉,钰馨、钰龙,你们的爸爸叫家福,你们怎么管我叫什么‘福爷爷’啊?”
坎钰龙一本正经说,“你叫姚平安,我外公说,‘平安是福’,所以,你有好多好多的福。”他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比划,“所以,我们就管你叫‘福爷爷’!”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姚平安更是开怀大笑,“‘福爷爷’,这称呼好啊,听了让人真高兴。”
王重喜上前抱起坎钰龙,和姚校长并肩往前走,边走边问,“钰龙,你和姐姐到了县城,该不会忘记王爷爷吧?”
坎钰馨笑嘻嘻望着他,“王爷爷,我们当然不会呀。爸爸说,不管谁遇见你,都会有喜事,而且还不只一件哩。”
坎钰龙望着他,“是啊,是啊,王爷爷,以后我们就管你叫‘喜爷爷’!”
众人一听又哄然大笑起来。王重喜高兴地亲了亲他的脸蛋, “哎呀,你们这俩孩子,太逗人喜欢了,听你们说这话,爷爷更舍不得离开你们,离不开你爸呀。”
大家边说边走,不觉来到了办公楼前面。只见整个操场、道路人山人海,他们是川江五中的学生,还有许多学生的家长。
姚校长“呵呵”笑了两声,“家福啊,看来,这些个学生,还有好多学生的家长,都是来给你送行的。”
“姚校长,我好感动啊。”坎家福动情地说。
学生们见家福向他们走来,纷纷迎上前来喊:“坎老师,坎老师……”
那些个学生家长们也围了过来。
“坎老师。”正当人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时,从人群里传出一个浑厚嘶哑的声音。人们一看,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佝偻身子,慢悠悠地向坎家福走了过来,大家赶紧给让开了一条小道。
坎家福赶紧上前,双手握住老人的双手,激动地说:“老艄公,您怎么来了?”
老艄公握着他的双手,“听说你要离开五中了,我让三儿划船送我过河来,正好赶上来送送你。”
坎家福扶住他,“艄公爷爷,谢谢您!您老年岁大、身子骨也不好,今后得好好保重身体啊。”
老艄公脸上的皱纹跳动着,“我的双桨交到三儿手上了,老汉我的任务完成了;倒是你们这些年轻的后生,培养孩子做人成才,任务不轻啊。”
“艄公爷爷,您摆渡50多年了,把成千上万的人从彼岸送到此岸;您放心,我们会像您一样‘摆渡’,把更多的孩子送到成功的彼岸的。”
老艄公呵呵笑着紧握他的手,“这么说来,我们都成了‘摆渡人’。想不到,我老汉这一生做的事和你一样,这么有意义。”
坎家福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嗯,我们都是‘摆渡人’。”
他转身叫过曾美玲和一双儿女,牵着老艄公长满老茧的手,面向送行的人群,“姚校长、王校长,各位老师,各位父老乡亲和同学们,我们川江五中就是一艘大船,学生们进入五中,就是上了这艘大船。姚校长和王校长,是我们这艘大船上最优秀的舵手,我们所有的教职工就像这位‘老艄公’一样,都是勤勉负责、专业优秀的‘摆渡者’。今后,我们川江五中和川江一中,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姊妹船,我们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把更多的学子送到成功的彼岸。谢谢大家。”现场再次热烈地鼓掌。
坎家福转身拥抱“老艄公”,然后走到姚平安身旁,姚平安紧紧握住他的手,随后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姚平安右手握住他右手,“家福,你是好样的,不管你在什么样的舞台上,我们相信你的节目,都非常精彩完美。好好干。”
“姚校长,谢谢您抬爱和赏识。”
坎家福别过姚平安,走到王重喜跟前,两人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坎家福随手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王校长,‘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谢谢您这些年的教导、帮助和鼓励,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