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中的感触
安徽淮南 邹辉
有这么一句老话叫“爱吃萝卜不吃梨,喜欢评书不听戏”。小区里的大家伙儿虽然同在蓝天下,可脑袋瓜子里平常想啥信奉啥,那可是大不相同。有的信奉吃斋念佛,有的信奉上帝。平常间各自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或念佛或祷告,是“大路通天各走一边”。可要是遇到一起拉拉他们各自的信仰,那可就热闹多了。
上午,让老娘坐上轮椅,推她到小店墙根边上晒太阳。巧的是,不仅小区里几位闲聊的常客如数都在,而且皈依佛门在家修行的姚大姐和信奉基督的史老太太也在。好家伙,俩人是你弹你的经,我赞我的主,让我们一饱耳福。皈依佛门的姚大姐,信奉吃斋念佛已经有几十个年头。家里专门设置了一个佛堂,每日里焚香诵经阿弥陀佛不离口。为人特别和善的她,既在平日里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又积极参加一些佛友之间的佛事和公益活动,是小区里公认的公益达人。她说:“佛教信仰的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不是独善:是入世,不是厌世:是无量,不是有限:佛教是崇高的智慧,天上的大悲,是智慧双运的一种信仰。”听她一番言论后,史老太太也打开了话匣子说:“我们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我们都是上帝的臣民,需要仰赖上帝的恩宠。和启示,构建我们美好的生活。”姚姐摇了摇头说:“你们所谓的上帝不能普度众生,而倡导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广结善缘的佛才是我们寻求福祉的道。”史老太太当即就反驳说“我们基督教的信仰就是神爱世人,我们才是人间的大爱。”她俩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理论的是声浪迭起,闹得小区里几位闲聊的常客愣是插不上嘴。只能听他们俩“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好不热闹。好在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哈哈一笑与大家伙儿打个招呼各自回家。几位闲聊的常客,此时似乎缓过来了神,东一句西一句地接着她们俩拉的信仰话题,叽叽喳喳又叮叮当当起来····

回家后,想想她们俩刚才的高谈阔论,很有感触。现如今大家伙儿地生活是多么有滋有味,信佛信教的都阳光了起来,张嘴就是一套一套的。不过究其倾向,我到是比较喜欢佛理。所谓佛理,其实就是佛告诫众生慈悲为怀广结善缘潜心向佛的道理。在千百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道家清静无为乐天知命的说教和佛家超凡脱俗息念观心的禅机是该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记得有位佛门中人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人啊不一定要虔诚地吃斋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因为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用善心点亮心灯。善良的人不仅自己可以逢凶化吉,而且善良的人越多社会就越和谐。”应该说,他的话对咱老百姓来说是很有道理的。咱们居家过日子图的是平安幸福,而善良则是平安幸福的基础。为此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识点佛理好为文》的随笔,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佛家的告诫众生慈悲为怀广结善缘潜心向佛的道理,更容易受到平民百姓的欢迎,要不,为何现在怎么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拜佛烧香祈求神灵保佑呢?
闲聊时拨动了心灵的感触,感触的念想又想到了佛性和佛理,随之又想到了儒释道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千百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领悟到善良做人。闲聊真好,真好的闲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