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是本能的。不小心说到死,往往要吐上两口,以赶走晦气。但是,死有什么不好?或者说,你咋知道死就一定不好?这个问题其实无法回答。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要想知道死究竟好不好,最好是死上一回。但是,真正死了,却无法说出感受。至于那些所谓濒死的体验也不能说明问题。濒死不是死,而且能说出体验,肯定是又活了过来,与真正的死相去甚远。——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没有死过,你咋就知道死一定不好?
人们对死的恐惧更多是基于对生的留恋,以及对未知世界的焦虑和不安。
认识自己为何不易
闲谈时,我们总是谈论他人的是是非非,对于自己,则较少论及。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自己往往知之甚少。旁观者清,当事者迷。我们是他人的旁观者,却是自己的当事者。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的确,认识自己并不容易。
认识自己所以不易,其实决定于我们的生理局限。我们的眼睛只能向外、向前看,但不能向内、向后看。所以我们的眼里装得更多的是他人,所以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背影以及他人在身后对我们的指点与评论。
自从人类发明了镜子,我们便能看到自己的面孔乃至全身,但是要想看到背影,仍非易事。通过镜子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外形,当然了解的精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子的质量。所以,认识自己,要靠心灵。眼睛向内,深刻内省,有助于认识自己。
以人为镜,是认识自己的好方法。与人比较,可以知长短。听取他人意见,可以改进缺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