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任丘公安
战“疫”以来,任丘市公安局看守所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百余名工作人员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坚守岗位,忠诚履职,护卫着“阵地”,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按照上级要求,看守所实行“三个三分之一”勤务模式,即全员分为三班,每班封闭上班14天,居家备勤14天,集中隔离14天,三班轮换。疫情严重时,居家备勤人员还要先行集中隔离7天,也就是每班人需要居家7天,集中隔离21天,封闭值班14天,跟家人聚少离多。看守所“一班人”思想明确,政治站位高,认真算好“政治账”、“责任账”、“长远账”,切实把监管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到全局高度来看待,来谋划,来部署,将形势估计严峻,将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预案制定详细。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过细工作,坚决实现监管场所绝对安全的任务目标。在防疫表彰工作中,辅警李永超被公安部评为抗疫先进个人,任丘市看守所荣立集体二等功。 作为监管人,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是一种常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家,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奉献。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利益,选择“逆行”,他们并非钢铁之躯,也不是百毒不侵,只因为使命担当,信念在心!
“领班”加“守门员”王健
看守所四面都是村庄,居民多,流动性大,还有新入所的嫌疑人,既有监管民警队伍,又有羁押人员多,环境封闭,监室人口密度大,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容不得丝毫懈怠和半点闪失。可以说风险巨大,责任巨大,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民警王健不仅要当好“领班”还要当好“守门员”,大门口是他的另一个岗位。他每天联系办案单位,事先了解每一名被送押人员的详细情况,做好风险评估,认真完成对每一个来所人员的问询、测温、扫码,查验行程码、健康码并做好登记。当这个守门员,不容易,一年四季不问寒暑,没有信念,没有担当,一般人很难始终如一的坚守。
春风化雨警察妈妈尹锦平
女警尹锦平,奶奶级,当管教十多年如一日,耐心细致,因人施教,春风化雨,被嫌疑人称之为“警察妈妈”。在管教这个别人看起来单调枯燥的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工作在一线。无论是监控巡视、谈话,她都认真对待,对被监管人员的情况全面掌握,对她们的思想动态也及时关注,做被监管人员的知心姐姐,积极解决在押人员的思想问题,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她们进行帮扶教育,使她们安心改造,早日走上正途。在看守所工作这些年来,尹锦平同志全身心投入到平凡而千篇一律的重复工作中,在监区一待就是24小时,疫情以来更是十多天不出监区,耐得住寂寞,从未出现过一次差错。尹锦平身体力行,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监管工作的热爱。
肠子烂了也不回家邢凯成
辅警邢凯成,因为工作踏实能干,被安排到留所服刑监区担任管教工作。此次疫情突发,部分看守所人员按照防疫要求需居家隔离,不能按时到岗工作,人员短缺。邢凯成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要求提前接班上岗。可谁知值班几天后却得了急性肠炎,脸色蜡黄,虚汗直冒,所领导看到这一情况后,准备安排其他人来替班,他知道现在所里在目前封闭勤务的情况下警力短缺,人员一调整可能会打乱全所的勤务计划,为此他婉言谢绝领导的好意。他调侃说“我没事,能坚持,就是肠子烂了,输输液,吃点药,也能过的去”。就这样不言撤退,他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孤儿”爸爸孔志州
辅警孔志洲,是警医家庭,妻子是一名医生。疫情突来,妻子冲到了抗疫第一线,无法照顾家里,自己上班备勤又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全程封闭,以前夫妻二人都正常工作,还可以照顾孩子,现在不行了,孩子只能托付老人看管,但是老人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管理不到,于是心里又多了一份牵挂。这样的日子,孩子也不适应,倍感委屈,给爸爸打电话抱怨说“爸,你再不回来,我就成了孤儿了”。孔志洲只能在电话里一遍一遍的安慰孩子,同时还在心里默默叮嘱自己一定不能分心,坚持站好每一班岗。
打好4:4的“战争”刘伟
辅警刘伟,在拘留所有年头了,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工作模式,现在全市停止收押,拘留所在押人员仅剩四个人,再过几天就可以清零了。他自己说“我们现在是4名民辅警管理4名在押人员”,虽然押量小了,但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绝不掉以轻心,在清零之前一定打好这四比四的战争”。虽然押量小了,但工作量不减,监控巡视、谈话教育、安全检查、放风活动,每天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热情不减,意志不退,始终坚守。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相伴逆行的身影。同心抗疫,守望相助,任丘公安用坚守和责任上演最美“逆行”,春暖花开、疫散可期。
转自:任丘市公安局公众号
编辑:孔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