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大多数陌生的邻居一样,她从不在几百号人的业主大群里发声。直到周末,群主临时号召大家主动报名小区集中核酸核测的志愿者,她才鼓足勇气现一次身,@对方,表示自己正好有空。
志愿者小群很快就建立了,从最初的十个人再到三十几个人,没用太长时间。大家还不清楚各自的岗位和职责,却都充满好奇和激情,你一言我一语,急切地等待着出发的时间。而组织者一再回复:不急,不急!“大白”们今天任务繁重,一天之内完成全区全员检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小区,一切静等通知。
于是,从中午等到下午,再从下午等到傍晚,又有人在问:这是要吃好晚饭再去了吗?她也特意把手机调成最大音量,并且一改往日将各个微信群设置成“免打扰”的习惯,生怕错过什么通知。五点左右,已经有人说匆匆吃好晚饭,再不通知出发的话自己就先去集合点,免得在家心焦。然后又陆续有几个人也说出门了。她正犹豫着自己要不要跟上,群主终于发声:大家先集中吧!

领好一次性防护服和手套,确认好岗位和任务,半小时过去了,其实大家还是没有得到“大白”们何时来的确切消息。有人说他们还在隔壁的小区,有人说他们马上来了,有人又说好像八点才能到。住在这个小区十年有余,她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穿着蓝色志愿者服和戴着口罩的彼此仿佛也没什么区别。等一等,盼一盼,一个小时又过去了。忽见旁边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士突然大声地接着电话,激动地叫了声,马上到,是吧?好好好。然后,这位女士抬头对着一众志愿者们说,大家各就各位啊,医护人员半小时左右到。
“对了,小姑娘,这里是你守的,对吧?记得别让人穿过隔离带闯进来,引导做好核检的居民从这里出去,并提醒他们记得再去健康云上申请一个码,为明天的二轮检测做好准备。”她听别人叫对方“书记”,到底是什么书记呢?其实,这也不重要。她便也跟着回应:好的,书记。
“大白”们是二十分钟后到的,准备核测物品,检查打码机器,动作利落,训练有素。志愿者们有的去楼道里按顺序组织居民排队,有的举牌带队,沿途又有人提醒核码打开,也有人提示一米间隔。十人一组,数好数,测好码,居民们从楼下集队到完成核酸检测,基本只要十几分钟时间。而她站立在出口处,把一条条长龙和白色、蓝色的星星点点都看成了风景。

当业主大群里有人接龙感谢志愿者们的有序组织,有人感谢小区邻居们“不阳之恩”时,她在手机屏幕前莞尔一笑。

【作者简介】艾院,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朗诵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词中国》《新民晚报》《上海诗人》等,已出版个人诗集《艾草集》《蜜语》和中短篇小说集《诗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