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是星期六,一个不用急急忙忙赶着去上班的日子。早上六点多,刚刚醒来,没睁开眼,就能听到居住的小区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声,那里有一片小树林,是鸟儿们的聚集地。听起来仿佛是一群小鸟在开会,是讨论今天应该去哪儿玩?还是争论着哪个地方的花开了,虫子也最多?听着听着,鸟叫声越来越远了,可能是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相约去了某个地方了。于是,我睁开了眼,扭头就看到卧室阳台上的那棵腊梅花树的叶子长了不少了,像茶叶尖一样嫩绿,树枝不再是光秃秃的了。曾经有那么几天,腊梅花儿谢了,叶子却还没长出来,那枝桠像枯枝一灰不溜秋的,直到惊蛰节一过,枝头开始长冒出米粒大小的芽,才脱胎换骨展现了生机。另一盆花是天竺葵,它的叶片又大又绿,一枝红色的花球从叶片间高高伸出头来,向旁边还没有开花的茉莉炫耀它鲜艳的花朵。多么美好的一天啊!春和景明,风和日丽,看起来是个称心如意的春日。
醒来之后,开始刷微信朋友圈,首先关注全国的疫情变化。一衣带水的香港建起了方舱医院,疫情正在可控之中。吉林省也建起了多个方舱医院,新增病例有所下降,给在吉林大学读书的侄女打了个电话,嘱咐她注意安全。深圳多地已解封,是个好消息。突然,意外地发现我的家乡湖南省怀化市官方公布的消息说又多了两例新冠肺炎检测阳性者,加上3月17日公布的第一例病例,现在,怀化已有确诊病例3例了。紧接着,所有的微信工作群里,都是与抗疫有关的通知与文件,要求全部公职人员取消休假,随时待命。疫情当前,一线医疗工作者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美好的春日被这疫情搅得不再平静。
怀化市最早发现的第一例与第二、三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都是人民路小学的学生。细读他们的活动轨迹,都是周末到了什么书法培训班、舞蹈培训班、口才演讲培训班等,都是努力奔跑中的少年。如果没有疫情,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也充满着希望,是新冠肺炎让他们有条不紊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曾以为离我们很远的疫情出乎意料地突然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了。它像一颗石子,在平静的湖水中“嗵”地砸出了一声巨响,掀起一片水花,搅乱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最开始是惊恐,而后又是镇静,最后,就是回过神来,开始思考和行动——如何战胜疫情,才是当务之急。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受疫情影响的人们都毫无怨言安静有序地听从政府的安排,轮流排队做全员核酸检测,有的人半夜两点还在排队做核酸检测。昨天,联系了在怀化的亲人,他们都配合抗疫行动。嫂子在人流密集的万达广场附近开了一家早餐店,刚开张几天,生意火爆,突遭疫情,也非常理解地暂时歇业。弟弟17号到怀化办事,晚上住在宾馆,第二天一大早,才发现回不去了,虽然自家离怀化很近,坐高铁只要11分钟就到,但是封城了,他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宾馆里。疫情防控所需,他们都毫无怨言表示理解。小姑一家在红星美凯龙商城开了个帝奥斯门窗店,也响应抗疫行动暂时关门歇业了。独有一农家小院的晓宁老师更是乐观抗疫,响应号召在家线上办公;因为不方便外出买菜,她就吃自家种的小菜,而且要一棵一棵省着摘,不给新冠肺炎病毒作祟的机会,誓与疫魔作斗争。怀化封城管控了,大家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当是连夜奋战在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他们也是加班加点,不言苦不说累,在各检测点坚持工作。还有从邻近城市张家界等四个城市的医护人员火速赶来援助。
这些医务人员,也不乏有我的同事,我的朋友。当他们穿上那笨重的包裹了全身的白色防护服,无论胖瘦俊俏,他们的背影都是一个模样。他们都是无数个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战士之一,他们是人们口中亲切的“大白”。为了区别,只有用记号笔在后背的防护服上写上“妇幼张*”“整骨王**”。只有我们明白,这些符号代表着来自妇幼保健院、整形骨外科等等岗位。当我看到他们在深夜里,还提着做核酸检测的工作箱穿行在各小区中时,我感动,因为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的保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宁。当我看到他们吃着简单的盒饭,不解衣带睡在空旷的体育馆内地板上,那一刻,有一股热流从眼中夺眶而出。
昨天是农历二月十六,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深夜里,难以入眠的我抬头望见月亮又圆又大,如灯悬空,清亮无比,似在注视着努力抗疫中的怀化。虽然,疫情当前,但是,有这一群身着战袍的医务人员,大家都有信心战胜疫魔。 这一群身着统一防护服的战士,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为人妻女的女性,又因为工作强度之大,所以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三十来岁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她们都是刚刚度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姐妹,都是一群笑颜如花的花木兰。坚实的防护服遮住了她们的疲惫与憔悴,却遮挡不住大家抗疫的坚强与信心。
三月里正是桃红柳绿梨花绽放的时节。排牙山林场里,那开放的梨花如海浪般漫山遍野,根本不屑疫情,开得不管不顾。三月十八日本是梨花节,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取消了。城郊的田地里,金黄的油菜花田中,有一块紫云英开得无比热烈,仿佛是相约好了的,成千上万的小小的花朵一起绽开与油菜花比美。本地的飞山公园也临时关闭,昔日游人如织的公园里,现在只有几位清洁工在清扫栈道的层层落叶。道路两旁,不时有喇叭在提醒市民注意疫情防控,要做到“三不”:不去、不来、不聚,清明扫墓也主张简化形式。
那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鲜亮的紫云英,还有粉红的桃花……它们都鼓足了劲绽放着,就等着疫情早日结束,等着花木兰们早日脱下战时袍,着其旧时裳,为她们一展风采。

作者简介:廖瑞莲,女,湖南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六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2014年出版文集《烟雨洪江》。作品散见于《小溪流》《吐鲁番》《湖南日报》等全国及省、市报刊杂志,并多次获全国及地方文学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