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73章 所以有了伴的路
川江五中办公楼三楼会议室里,正在举行教学工作座谈会。背靠黑板前的一排桌前的中央,坐着校长姚平安,他的左边坐着副校长王重喜,右边坐着副校长李克文,教务主任坎家福紧挨王重喜坐着;其他七八名教师和五六名学生,分别在围坐在会议桌的其它三方。
会议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此时,坎家福正在发言:“我参加工作是第四个年头了。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应该注重‘五个研究’。”姚平安和王重喜等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坎家福不慌不忙,满怀信心,“‘五个研究’:第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不管哪一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我们教学指南,教学的方向,只有把教学大纲研究透了,我们的教学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认真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作为教师,全面深入研究教材、领会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第三,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认真研究学生。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个性、气质、心理、爱好等,我们都要好好的分析和研究,这需要我们的老师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亲切、友好、和谐的良性互动和默契。第五,认真分析研究历年来各学科的高考试卷。通过分析研究每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可以总结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握了规律,就能更好的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姚平安频频点头,王重喜带头热烈地鼓掌,随即大家热烈地长时间鼓掌。
“家福。”中年妇女闯进会议室朝他喊。
坎家福抬头一看,见是老家的明叔媳妇张建荣,于是向王重喜耳语一下,赶紧起身走出会议室门。
坎家福见她阴郁个脸,赶紧问:“婶子,出什么事了?”
明叔媳妇焦急地说:“家福,你伯伯发病不轻,你叔正开拖拉机往县医院赶了。”
坎家福大吃一惊,“婶子,您等会,我向校长请个假。”
坎家福向两位校长请了假,匆匆从会议室出来。两人匆忙地下了楼,坎家福上前推过明叔媳妇的自行车骑了上去,明叔媳妇坐在后座。
两人刚到学校路边,便见美玲跑了过来,“家福,听说伯伯病了,给,三千元钱,还有家里的存折,你拿去先给咱伯看病。”
坎家福停下车,从她手里接过现金和存折,“美玲,谢谢你。那你在家里辛苦了,我把伯伯安顿好再回来。”随即,他骑上车向校园外驶去。
曾美玲在后面喊,“家福,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哩。”
坎耘昌被明叔和村支书刘平安等紧急送到县人民医院。经急诊检查,确诊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坎家福赶到父亲的病室,来到父亲床前握着他的手说:“伯伯,您受苦了。”坎耘昌欣慰地看着他,“家福啊,你急匆匆跑来,没耽误你工作吧?”
坎家福轻轻摇头,“伯伯,耽误不了。倒是您的病,可得及时治疗,千万耽搁不得。”他从挎包里拿出一沓钱和一个存折。“伯伯,美玲把家里的钱和存折都给我了。她让我告诉您安心治病。”
坎耘昌强作欢颜,“家福啊,美玲这份心,伯心领了。这份情,你得记在心里。”
“伯伯,美玲的好,我都记在心里。”
明叔夫妇满意地点头。村支书刘平山哈哈一笑,连声称赞:“好啊,好啊。耘昌,你就安心治病,今后就等着享儿子女儿的福啊。”
“伯伯。”坎家顺和李好跑进病房。她跑到伯伯床头前跪下,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着转,“伯伯,您没事吧?”她转身看了李好一眼,李好赶紧从包里拿出一沓钞票,“二哥,这是三千块。如果不够,我们再想办法。”
刘平山又一笑:“耘昌,你好福气啊,这孩子们都很孝顺的,就冲他们这份孝心,你安心养病。你的大福还在后头哩。好好休息,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你。我们走了。”
“老书记,让您费心了。谢谢您。家福,送送刘书记和你明叔。”
坎家福随即送刘书记等人走出病房。
坎耘昌在川江县人民医院接受几天的住院治疗,病情很快稳定下来。这天,李好正在病室里给他喂蛋花汤喝。
坎耘昌边喝汤边说:“李好,这段时间都是你在照顾伯父,耐心细致,也很周到,辛苦你了。”
李好微微一笑,“伯父,能照顾你,我心里挺高兴的。几个月前,我姆妈生病住院,那段时间,家顺白天在店里忙活,晚上便来照顾我姆妈。我姆妈心里特别感动,也好欢喜,逢人便说她心眼好。这样一来,病也好得快了。要说起照顾伯父的一些经验,我可都是跟家顺学的。”
坎耘昌欣慰地问:“是吗?嗯,也是啊,家顺这孩子是挺能干的。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得病,说不定也能上个大学。唉,这么些年可苦了这孩子了。”
李好给他喂口蛋花:“伯父,苦尽甘来。家顺吃了这么多苦,今后就都是甜蜜生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坎耘昌满心欢喜地看着他,“你这孩子真会说话。”
李好喂他喝完最后一口汤,起身来到床头旁的小桌前,放下汤碗和汤匙,“伯父,我再给你削个苹果。”他拿起水果刀和一个大苹果削起来。
坎耘昌看了看眼睛这位朴实憨厚的男孩,盯着他看了半晌,然后问:“李好,你心里面可是喜欢家顺?”
此时,坎家顺正好走到病房门外。她没有立刻进病房,而是听李好如何和父亲说话。
李好不假思索地说:“那当然啊,伯父。家顺是我见过的最漂亮、最善良、最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不仅我打心眼里喜爱她,我姆妈、伯伯、哥哥、嫂子,还弟弟妹妹都很喜爱她。伯父,我是真心爱家顺的,我们俩也是真心相爱的,还希望您能成全我们。”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坎耘昌。
坎耘昌呵呵一笑,“李好,你坐。”李好坐在他床边,只听他说,“这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家顺这孩子也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如果她能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伯父心里是再高兴不过了。行啊,小伙子,伯父看你也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如果家顺自个儿觉得满意,伯父没意见。”
李好激动地握住坎耘昌的双手:“真的,伯父!您说的是真的吗?太好了,我好高兴啊,我要把这消息告诉家顺。”
坎家顺走进病房,笑着问:“李好,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呀?”
李好兴奋地起身拉着她的双手:“家顺,真是大喜事,伯父同意我俩的事了。”
坎家顺看他高兴的神态,故意问:“我伯同意我俩……什么事呀?”
“哈哈,你心里知道的。”说完,他又拿起那个没削完的苹果,动作麻利地把它削完,然后,又将苹果放在小桌的盘里,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一块一块地往坎耘昌嘴里喂。坎家顺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心里喜滋滋的。
坎家福抱着女儿,曾美玲抱着儿子一前一后走进病房。
坎耘昌一见俩孙儿,高兴地伸开双手:“唉,家福、美玲,你们怎么把俩孙儿带这里来了。来来来,让爷爷看看。”
曾美玲笑嘻嘻说:“伯伯,我们刚到县妇幼保健院给钰馨儿和钰龙打了乙肝疫苗,心里惦记您,就看您来了。”
坎家福看了女儿一眼:“伯伯,钰馨和钰龙想爷爷了。来,钰馨儿,让爷爷抱抱你。”说着,他将孩子递到父亲怀里。
坎耘昌接过孩子,看她那神采奕奕的样子,幸福地说:“嗯,钰馨真乖,爷爷好喜欢呀。”说完,他将脸在她脸上贴了贴,小钰馨也微笑着显得很高兴。
曾美玲笑着抱过儿子来到公爹跟前,“来,让爷爷也抱抱我们家钰龙。”
坎家福从父亲手里接过女儿。
坎耘昌双手从曾美玲怀里抱过孙子,用胡子在他脸上亲了亲:“嗯,钰龙和姐姐一样,好乖啊,爷爷也蛮喜欢呀。”坎耘昌正享受天伦之乐,一名女护士端过药进来,准备给他打针了。曾美玲赶紧从父亲手里接过儿子。
两个小家伙见了针管,神情立刻有了变化,坎家福知道他俩是因为刚才打针时,出现条件反射,于是说:“打针针,不怕疼,除病病,有精神。钰馨、钰龙,你们看,爷爷打过针了,爷爷身上的病,就跑得不见了。”他边说边观察俩小家伙的反映,只见两人神情不再那么紧张。
李好上前,笑嘻嘻地爱抚地摸了摸坎钰龙的头,然后,又摸了摸坎钰馨的小脸蛋。坎家顺看着可爱的侄女和侄子,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向两个小家伙挥了挥手。两个小家伙手舞足蹈,十分很活跃。
坎耘昌一边打着吊针一边看着曾美玲说:“美玲啊,伯伯这次病了,听家福说,你主动把家里的钱和存折拿出来,交给家福给伯治病,你这份心,让伯很欣慰,伯记在心里了。”
曾美玲满心欢喜说:“伯伯,看你说的。您是我公爹,就跟我爸一样的,我们做晚辈的照顾您、孝敬您,这都是我们的本份。”
坎耘昌“呵呵”一笑,“哎呀,家福啊,你媳妇这话,伯伯听了心里暖暖的,还有,我这俩孙儿呀,也让美玲抚养教育的多精神,多有灵气,这都是你福气啊,你可要好好珍惜啊。”说完,他又“哈哈”笑了两声。
坎家福见父亲这样高兴,看了美玲一眼说:“伯,我的福气,也是您的福气,您快好起来,我们一家的福气就更大了。”
坎耘昌高兴地频频点头,“好啊,好啊,伯会很快好起来的。”他停了停说:“家福、美玲,你们一起带孩子来看过伯了,家福啊,你事情忙,你就和美玲一起带孩子回去吧,伯要不了几天,就出院了。”
坎家福看着曾美玲对视了一眼,“那好,伯,那我们先回去了。您不要急着出院,等这病治好了,我们再来接您出院。”
坎耘昌点了点头,又伸手在俩孙儿脸上摸了摸:“小家伙,爷爷出院了,再去学校看你们啊。”
坎家福看了李好和妹妹一眼,“李好,家顺,你们还要辛苦一段时间,伯伯就托福你们了,等出院时,二哥再过来接伯伯回家。”
“二哥,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伯伯的病治好再出院。”
坎家顺听李好这样说,欢喜地用右手握拳打在他肩上。李好骚了骚头,微笑地看着她。
这天晚上,坎家福处理好工作事务回到家里,俩小家伙已经酣然入睡。曾美玲洗澡后披头散发,穿着睡衣,正坐在客厅椅子上看着电视。坎家福冲了个澡,来到客厅,用亲切地眼光看着她喊:“美玲。”
曾美玲抬头看他,只见他的眼里脉脉含情,一脸和颜悦色的样子,怦然心动。这是两人自结婚以来,他第一次用这种爱的眼神正眼看自己。她心里一热,激动的有些不能自制。坎家福上前,一把握住她的手,“美玲,谢谢你。”
曾美玲起身扑到他怀里,脸紧紧地贴在他的胸前,动情地说:“家福,我好爱你。”
“我知道。”坎家福说完,弯身一把抱起她,向卧室走去,然后,将她放到床上两人终于第一次睡到了一张床上。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