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2013年3月,45岁的央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放弃了驾轻就熟的岗位,放弃了能养老的事业编制,毅然从奋斗了20年的中央电视台辞职。离开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有人劝他留下,他说:“人生要有归零的勇气,不能总想着失去了多少”。如今,他已是香港卫视副台长,依然从事着戏曲行当。
白燕升所说的“归零”,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白燕升否定了自己的事业编制,否定了令人艳羡的单位和岗位,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白燕升对自己的否定并不彻底,他依然从事着原来的专业和行业。相形之下,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对自己的否定则更加彻底。
1997年,已经取得了18个世界冠军的邓亚萍光荣退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沿着原有的轨迹继续前行,还是来一个华丽转身,开启全新的未来?邓亚萍选择了后者。“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如是说。26岁的邓亚萍从26个英文字母学起,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9月,邓亚萍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如果说,邓亚萍否定了自己的专业,但还保留了职业,那么,山东人翟峰则连自己的职业也否定掉了。2012年9月,35岁的铁路职工翟峰断然辞职,卖房卖车,凑钱买了一艘帆船。从2012年11月起,他带着妻子、女儿,开始“舟”游世界。到2013年5月,历时8个月,已经过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6个东南亚国家,航程约4000海里。翟峰打算短暂休整后,继续航行,利用两、三年时间环游世界。
在人生的道路上,多数人更加习惯于沿着原有的轨迹前行,更加注重累加效应。这样做固然不会失去什么,但也难以取得新的突破,有时还可能包袱越背越重。其实,人生不是做买卖,该否定时要否定。
否定自己,才能进步。爱因斯坦小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手工作业。交作业那天,爱因斯坦把自己做的小板凳摆到了桌面上,老师看到后说:“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难看的小板凳”。爱因斯坦说:“不,还有更难看的”。他从桌斗里拿出另一个更难看的小板凳摆到了桌面上。实际上,前一个小板凳已经是他做的第七个、也是最好的一个小板凳了。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只能原地踏步。
否定自己,才能重生。据说,老鹰活到40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它的羽毛又厚又重。这时的老鹰必须努力地飞上悬崖,找一处僻静的巢穴,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那厚重的老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喙生长出来。新喙长出后,老鹰必须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上的指甲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当新的锐利的爪子重新长出来后,老鹰再把它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后,一只全新的老鹰横空出世,继续搏击在长空中。过不了这一关的老鹰,只有死路一条。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否定一次自己,便蜕掉一层甲胄;否定一次自己,便站到一个新的起点。只有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开启新的旅程,才能面对更加广阔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