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八一”的故事
胥全迎
有人可能认为这个标题中的“八一”是不是可以换成“解放军”?。我要说,“八一”两字,就是指咱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徽闪光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小学一年级,我在学校就学唱了这首歌。当时并不懂“八一”的真正寓意。可能到了二年级,课本里有了“八一”南昌起义的课文,还有一幅油画:周恩来、贺龙等身穿蓝色灰色的北伐军军服,脖子上系了一根红布条,英姿勃勃地站在南昌江西大饭店的台阶上。起义的官兵兴奋地望着他们。哦!人民军队就是1927年8月1日正式诞生的,走过了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路程。自此我懂得了“八一”的来历。这珍贵的历史画面,也永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是: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简称:“八一军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的旗帜,旗上缀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两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上,“八一”的标志熠熠生辉!因此,我的这篇文章的标题必须有“八一”。

小时候,最喜欢看战斗战争片,谁家制片厂的战斗战争片多?八一电影制片厂嘛!当电影银幕上映出中间有“八一”字样的五角星的军徽,闪闪发光并伴有“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军歌音乐旋律时,我的心脏更加激烈地跳动,血液更加急速地奔流。不过,当时并不是想着保家卫国,而是知道这音乐过门之后,“战斗”就要开始了!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1963年,6408部队的子弟小学并入我们淮师一附小。当因此缘故,学校同12军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密,我们学生同解放军军人接触也比较多。部队还为我校新建了两排教室等,算是最早的军地共建吧! 那时候,12军军部在现15分部的院里,现淮海西路路头向西的路西侧,都是部队司政后机关所在地。
原来部队的军装颜色并非纯正草绿色,而是偏点黄色。军帽上缀军徽,领章上标明军衔和兵种。我记得炮兵、坦克兵、汽车兵领章上缀有大炮、坦克、汽车图样的标志。雷锋的领章上不就有汽车的标志吗?

我们如看到领章上五角星多的,就知道是大军官。有一次,小伙伴跑来告诉我们:车站候车室来了一个将军,一颗五角星!呼啦,我们飞奔而去,多远地就看到了这位一颗星的将军,心中多崇拜呀!我于1994年在热电厂当厂长时,因为前任厂长是12军的老转业干部,同驻在徐州市的12集团军经营煤炭的部门建立了业务联系(当时部队允许经营活动,1998年全军才正式退出)。当12集团军的少将王副军长接待我时,我曾向他讲过这个故事。我说从远远地看过一名将军,到同一名将军工作对话,跨越了30年。他笑了。
1965年,部队取消了军衔制,改为红军时期的装束:“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这个解放军的形象,全国五十岁以上的老百姓,都十分熟悉,也感到十分亲切。这时候,军装体现的是官兵一致。部队干部与战士的区别远处看不明显,近了可以看到干部上装多两个兜。我理解设计者是这样考虑的:干部要带笔、带本子记录,战士用脑子记记就行了。
1967年1月21日,毛主席作出了“军队要支持左派广大革命群众”的批示,驻淮的6408部队闻风而动,几千名干部战士扛着标语、喊着口号,表示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批示,行进在清江市淮海路、东西大街、河北路、人民北路上,然后回到营房。同年的8月份,奉毛主席、周总理之命,支左部队的先头部队,在军长李德生带领下,连夜从清江市的军部开进安徽芜湖。在子弹横飞的现场,手持“红宝书”,背诵毛主席语录,用血肉之躯制止了造反派之间的火拼,制止了大规模武斗。
接替6408部队来淮阴支左的6453部队,是60军的。他们来后,立即向各重要单位派驻了军宣队,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如在北门桥南的清江市公安局门口挂的是这样的牌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清江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哎呀!又是解放军,又是公检法的,真的很厉害呐。我在那里看了一遍又一遍,反正我也没有事。所以印象特深刻。
6453部队来了以后,进一步稳定了地方文革的局面。在淮汽公司驻了一个排的战士,使我能近距离地观察他们的训练、工作、学习和生活。1968春节前,天寒地冻,此排立即出动,在现新亚门口的淮海东路上铲冰扫雪,保证车站的车辆通行,市民们无不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

军旗飘扬
1970年春天,我们淮阴中学的市红代会纠察队同学抽调赴夏家湖6453部队农场(后得知就在淮阴区的凌桥)军训,一半时间军训(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受军训),一半时间生产。在稻田的劳作:拔苗、插秧、耘田。没有牛,我们几名同学在前面一同拉犁……最难忘的是教官训练我们的队列与刺杀。我的教官一再让我出列示范“预备用枪”的动作(因为其中有一个要领是抛枪),说我的动作标准。呵呵!我一次又一次地露脸!
后来,清江市革委会的副主任、军代表王良仁,到农场看望纠察队,说这一次原定的实弾射击,因其他原因取消了,说以后再补!真失望,四十多年过去了,也没补上!这让我实弹射击的梦,到1976年当兵后才得以实现。这次军训,相当于当了半个月的兵。置身于部队,接受军人的训练,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军事动作,培养了一些军人气质。
1970年12月份,部队到学校征兵。我十五周岁多一点,不给报名。同班同学中,洪健、徐孝洪入伍去了东海舰队。也有其他班的同学去了兰州空军。
1971年1月参加工作后,同军代表有了工作上的联系。市百货公司革委会主任张悦,是营级干部吧。这时候的清江市百货公司还是大公司,糖烟酒公司和五化交公司都没有分出去。所以,在我的眼中,这个解放军张主任就是个大领导。张主任经常去“一打三反”学习班检查指导工作。我16岁,嘴巴甜,多远地看他骑自行车来农科所(学习班驻地),就喊:“张主任!”张主任也高兴地回一声“小胥啊!”公司篮球队想建个篮球场,他们见我同张主任熟悉,鼓动我去向张主任申请在百货批发部(现淮海北路新华书店对面)建。我真的去申请的,他笑嘻嘻地答应“考虑考虑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听到大领导对我的要求第一次正式回答“研究研究”,印象深刻呀!因为多少年后我当了企业“一把手”领导,也经常对部下说“研究研究”呢。嘿嘿,不“研究研究”当然不行,不能搞“一言堂”嘛!篮球场的事情,后来因为1972年底军队干部全部撤回而不了了之。但是,我还是很感谢军人张主任给我的答复和希望。
1972年-1973年,我在清江市财革会“5.16”专案组,副组长就是部队的邓连长,财革会负责人刘主任也是部队干部,他们经常来专案组检查指导工作,我同他们也建立了联系与感情。
工作后,征兵工作一直在学校和农村进行,没有在工作单位进行。1971年底,因林彪事件,全军没征兵,也没退伍。所以,如果有人说他是七二年兵,那无疑是骗子!至于七三年兵后来认可从七二年十二月份入伍算工龄,那是另外一回事。在部队,你是哪一年兵?从何年何月算入伍时间?总参是有明文规定的,一直到1976年1月份的征兵,才又扩大到工作单位。此时,我已接近22周岁,到了参军的最高限制年龄。
听到征兵的消息后,我曾有过犹豫。因为我于1975年12月底已经入了党,10月份已经在清江市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邓领导整顿后期开展的全国学大寨活动的统一部署)当队员,明摆着是培养干部的节奏。但是为了圆自少年时对军队的向往之梦,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
当时是清江市商业局人武部的王建民干事通知我去拿入伍通知书的。王干事后在清江商场退休,现在我还有联系。
1976年3月1日,我们在草市口巷清江市委东食堂集中,前往淮阴中学乘军车。350多名新兵,拉到了位于南京江宁县淳化镇的83402部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绝大多数军人,干部也好,战士也好,迟早都是要解甲归田的。部队生涯另篇回忆。

军歌嘹亮
退伍后,心里的军人情结依然强烈。梦里:多少次置身连队又见战友;多少次紧急集合又去拉炼;多少次穿着防毒衣跑步去抽样侦毒;多少次在部队农场挥汗如雨地忙着秋收秋种……醒来,一切远去。
在地方工作,自然对国防多一份情感。我在石油化工厂任组织科长时,对部队转业干部的安置,总是特别地热情和用心。在我手上,有部队正团长转业的,有技术副师级转业的,我都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对转业和退伍军人,对拥军工作总是多一分情感,多一分投入。
我后在热电厂任党委书记、厂长,由清浦区人武部任命兼厂人武部第一部长(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兼厂人武部第一部长为统一规定)。区人武部组织八月一日的“国防日”活动时,我们这些第一部长着专职人武干部服装(当时县区人武部已经属于地方编制,不属于部队序列。几年后又回归部队序列)佩带手枪,还多次手枪实弹射击。我也充分运用人武部和民兵,为工厂服务。如1994年底,厂里一辆货车在大运河桥下坡时,一少年从车后爬车玩,出了人命。交警队明确驾驶员无责。但其家长纠结多人围堵厂大门。我命令厂人武部长带全身穿作训服、头戴钢盔的二十名基干民兵,从办公楼里突然出动,强行打开大门。这一帮人当时有点懵了,以为是解放军的特种兵来了。其实,我就是巧妙运用了这一身军服的威力。二十年过去了,老百姓看很多了。再有厂长再玩这一手,人家不买账了。这是一个插曲。
清浦区人武部对热电厂人武部工作总是肯定,清浦区人武部奚副部长和政工科长戴继民多次来厂指导,同时对我厂的人武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殊不知,我高度重视人武部工作的个中缘由,其中重要的是因为已经融入我心中的军人情结。
到淮钢公司工作后,我负责宣传文化工作,同部队也有不少接触。淮钢艺术团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淮安市双拥艺术团”,随市领导赴驻地部队如高炮旅、军分区、82医院、武警部队、15分部和上海的东海舰队、安徽省大别山联勤部基地慰问,每年都有几项活动。淮安市成立双拥艺术团为全国首创,在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验收过程中,此项还加了分。
在市里和东海舰队安排下,淮钢同东海舰队的513号导弹护卫舰——《淮安舰》,建了军民共建对子,舰长或政委几乎每年都要率官兵代表走访淮钢,淮钢亦派员定期随市领导赴淮安舰慰问。
老兵倾情国防绿,心中八一军旗红。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之日,特撰此文献之。
2015.8.1首发《淮安文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