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故人
不要再说什么穿越
击水,或者道之所在情之所钟
到如今这年龄
张狂已不是勇气的招贴纸
我们能做的,只有步步为营
走一步看三步,瞻前顾后
书曰,不轻言,不轻动
说起来,人生其实是台笨重的拖拉机
该扮牛扮马的我们颠簸过
该翻山越岭的我们跋涉过
在一桶柴油的满与空之间
希望和绝望反复变脸
能浮起的已是长袖当舞
是沉沦的也只能见证泡沫
对于命运,我们俯首
不再抗拒或躲闪
鬓角的白发早已摇出了投降的旗帜
那些山坳驿站及风雨
已是没有意义的形容词
至于今晚,是饮酒的雪夜
我们该做的是,举杯,碰杯
一饮而尽

【何镇邦点评】
《雪夜故人》可以看作是一位在人生道路上跋涉多年、有了相当阅历的中年人对往日的喟叹与感悟,表面看起来不那么激越高昂,却显得相当沉稳与从容,颇含人生哲理,值得反复咀嚼体味。
风雪北方,故人远来,围炉把酒,共忆潮起潮落的过往。觥筹交错里,许多模糊的来路渐渐清晰,悲凉而温暖。
在这首诗里,我读出了如下的梯次:第一层,诗人告诉我们,张狂的青年时代已逝,道所在,情所钟,都已成为烽烟过往,如今已进入“走一步看三步/瞻前顾后”“步步为营”的年月;第二层,以“书曰,不轻言,不轻动”为座右铭,以“人生其实是台笨重的拖拉机”为喻,发出如下感喟,“该扮牛扮马的我们颠簸过/该翻山越岭的我们跋涉过/在一桶柴油的满与空之间/希望和绝望反复变脸/能浮起的已是长袖当舞/是沉沦的也只能见证泡沫”。这一层,应看作是诗人对逝去岁月的认识,是对人生的俯瞰,也是对自身心路历程的勾勒,既酣畅,也相当深沉。第三层,“对于命运/我们俯首”以下的诗句,道出诗人对当下人生的态度。青春如烟,“鬓角的白发摇出了投降的旗帜”;“山坳驿站及风雨”这些曾经执着追求的“名词”,成了没有意义的形容词。奔突盘旋的韵律里,“举杯碰杯”的哗哗声里,多少无奈,似乎消极,有退步,有妥协,却也有着骨子里的坚硬与气势,也就是诗歌的风骨所在。
这首诗歌具有散文化的特征,其节奏与韵律潜藏于诗内,并不外化,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张力。
——著名文学评论家 何镇邦

【诗作者】
苏忠,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作协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文学专著十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