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72章 围城里,磨合总相宜
坎家福家稻地里的秋秧已进入抽穗期。这天,坎家福身着一身旧衣服,头戴顶草帽,赤脚和父亲一起到稻地里扯稗草。父亲边扯草边关切地问:“家福啊,钰馨、钰龙出生有一个多月了,俩孩子还好吧?”
“伯伯,俩小家伙好着哩。我每天都会仔细观察两人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情况,做好观察笔记,再有意识地教育引导两孩子对外在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坎家福边扯草边回答父亲。
坎耘昌听了笑得合不拢嘴,他直起身,将一把稗草扔到田塍上,望着一片稻地,“你看这稻秧,从移栽到现在也快一个月了,现在到了抽穗期了,不久就闻到稻花香了。”
坎家福直起身,望着遍地绿油油的秋秧,“伯伯,有了稻花香,就有了稻穗黄了。”
坎耘昌又弯腰扯草,“你说的是啊。不管你是教书,还是培训钰馨、钰龙,都和这种稻是一个理。需要用心、耐心,得讲究方法。”
“伯伯,您说的理我都懂。不管是教学生,还是培养钰馨姐弟,我都会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的。”
坎耘昌呵呵一笑,“伯伯很放心你,也很相信你。伯伯想说的是,你也要培养培养和美玲的感情。毕竟她保全了俩孩子,是俩孩子的母亲,单凭这点,我们就得感激人家一辈子。”
“伯伯,您的话我都记住了。我会尽力去做的。”
坎耘昌又直起身,看着儿子,“你记住就好。家福,婆婆、伯伯你也看过了,地里的活也干得差不多了。你现在也是当了爹的人,孩子刚出世不久。你早点回去,俩孩子说不定想念你。”
坎家福也直起身,将大把的稗草握在手里,“那好,伯伯,您保重好身体。有时间,我再回来看您和婆婆。”
他走上田塍,将稗草放到田埂上。转身望着父亲,“伯伯,您保重,不要太劳累。我走了。”
坎耘昌看着儿子,“去吧。下次回来,把俩孙子带回老婆婆和我看看。”
“我会的。”他向父亲挥了挥手,然后向村子的方向走去。
坎家福回到五中教工宿舍,他停好车,听见屋子里传来搓麻将的声音。他进门一看,整个客厅里烟雾缭绕,曾美玲和学校两名老师,还有一名师傅,正在桌上聚精会神地搓着麻将。在曾美玲的旁边,姐弟俩躺在摇篮里哭闹着。
坎家福见状,大声怒吼:“曾美玲。”四人听他这么一喊,都吓了一跳,抬头见他铁着脸,面面相觑。
坎家福努力让自己保持平和情绪,“王老师、刘老师、黄师傅,对不起,今天这牌就打到这了。”
几人一听,赶紧收拾好自己的钱,起身走出客厅。
曾美玲看着他,满脸不高兴地质问:“你这么严肃干吗?拆台呀是不是?不就玩玩,值得你大惊小怪的?真是的。”
坎家福用手指着室内的烟雾道,质问她:“玩玩?把这客厅里弄得烟雾缭绕,俩孩子躺在摇篮里哭闹竟不闻不问,你就是这么带孩子的?两个孩子已经表示抗议,你明不明白?”
曾美玲愤愤不平,“我就不明白。我就打了这一次牌,你不让打就不打了,拿孩子说什么事?”她俯下身子,从摇篮里抱起儿子喂起奶来。
“你不明白,那我告诉你。你们搓麻将,它有声音吧,这麻将声音不时的又传递出来;再有,打麻将总有不顺手的时候吧,这时免不了会生气、骂牌;几个人之间还可能因打牌生误会,发生争执,你说说,这么些声音,不间断地都传递给了俩孩子耳朵,俩孩子接受了这样的信息,他们会学到什么?只能学到些不良的习气。”
曾美玲不服气地争辩:“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我们玩一次就把俩孩子教坏了,教傻了?我们龙儿、馨儿聪明着哩,是不是?龙儿!”
坎家福从摇篮里抱起女儿,他仔细看了看她,见她有些惊惧的神情,赶紧哄她:“钰馨不怕,钰馨和钰龙可勇敢了。爸爸知道你们刚才休息的环境有些不好,现在好了,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环境了。”
他看了一眼儿子,“爸妈说话大声一点,是想把一些道理说清楚讲明白。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们也不用害怕。爸妈永远都是爱钰馨,也爱钰龙的,知道不。”
他见女儿脸色有些和缓,他继续哄孩子:“嗯,钰馨真乖,能听懂爸爸说的话对不对;弟弟也听得明白的,你说是不是呀?”
儿子吃了奶,忽然抬头朝他这边看。坎家福见了,欣喜地上前,“钰龙,你真听得懂爸爸说的话呀,嗯哼,爸爸太高兴了。来,爸爸抱抱,让姐姐也吃点奶。”
他将女儿递到曾美玲手里,随手把儿子抱过来。曾美玲见儿子在坎家福怀里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觉得他的话不无道理。
坎家福抱起儿子,见小家伙神采奕奕,笑嘻嘻地。他心里十分高兴,“钰龙,够精神的,等姐姐吃好了,一起听故事好不好?”
他将嘴贴在小家伙脸上。随后看着了妻子一眼,“美玲,你都看见了吧,这俩孩子是有灵性的。我们传递给他们什么信息,他们都能接受得到。你是俩孩子第一位老师,所以,今后,请你不管在什么地方,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孩子传递健康、积极、愉悦、美好、向上的信息,让孩子陶醉在其中,今后这俩孩子就是两个心里健康、乐观向上的孩子,反之,就可能是自私狭隘,不思进取的孩子,你听清楚了吗?”
曾美玲心里觉得他说的很在理,但嘴上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对,便敷衍说:“你什么事都说的一套一套的,人家今后不玩就是了。”
坎家福亲了亲孩子,“我告诉你,在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应该给他们创造宽松、温馨、愉悦、健康向上的环境。”
“我知道了,就按你说的办,这样总行了吧!”
坎家福见她不再和自己犟嘴,也没再说她什么。
他抱起来到放收录机的桌子旁,“钰龙,我们和姐姐一起听故事了。”他调好收录机,广播里播放《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曾美玲将孩子递给他,便到厨房忙活去了。
这天晚上,等两个孩子睡去。曾美玲身着睡衣走到坎家福睡的竹床边,牵着他的手,绕过孩子睡的摇篮,来到床边,然后,一把搂住他,“家福,我真的好爱你。今后一切事,我都听你的。”
她随即褪下自己的身上的睡衣,扑到家福的怀里,头在他胸前、颈脖、脸上、嘴唇上热吻起来。坎家福被动式一动不动。她伸手褪他身上的衣服时,坎家福右手一下子紧紧握住她的手碗。曾美玲惊诧地瞪大眼睛望着他,“家福,你这是……我是你妻子。”
“美玲,我知道。”坎家福回答,手却向把钳子一般紧紧地钳住她的手。
曾美玲失望地坐到床上,掩面啜泣:“你心里还是不能接受我。”
坎家福起身向竹床边:“对不起。”
曾美玲委屈泪水哗哗地流淌,“我们结婚都这么长时间了,俩孩子出生也一个多月了。你究竟要折磨我到什么时候?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的心?”她扑到床上抽泣着。
坎家福躺在竹床上默然无声,闭眼睡觉。
第二天上午,曾美玲推上那辆双排座的童车来到小卖部。她见母亲正在柜台上收拾,看着俩孩子说:“钰馨、钰龙,外婆家到了。来,让外婆看看。”
吴巧巧见女儿推着俩外孙进屋,笑容满面地走到童车前,“哟哟哟,我的俩外孙来啰,来,外婆抱抱。”她弯下身子,从摇篮里抱起坎钰馨,曾美玲抱起儿子。
吴巧巧脸在坎钰馨脸上贴了贴,又在她脸上亲了亲,笑眯眯地说:“钰馨儿,我是外婆,你认不认得呀?外婆呀就是你妈妈的妈妈,知不知道呀?嗯,钰馨儿聪明,肯定知道对不对?钰龙儿也知道,对不对?”
坎钰馨看着她龇牙咧嘴地笑着,手脚不停地动。
曾美玲把儿子放在童车椅里坐下,“妈,您也把钰馨放车椅里,俩人该听故事了。”说完,她走进里屋,将桌上收录机播放健摁下。一个甜美的女音讲起《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和他的妈妈住在绿草茵茵的的小河边。除了妈妈过河给河对岸的村子送粮食外,小马总是跟随在妈妈的身边寸步不离……”
吴巧巧将外孙女放在车椅里,在一旁竹椅上坐下问:“美玲,现在家福该对你好多了吧?”
曾美玲叹了口气,“妈,还不就那样。”她停了一会,“妈,为了他,我觉得我都改了很多了。和他结婚大半年了,现在俩孩子也快两个月大了,可是,我还是得不到他的心。”
“美玲,别心急,还得慢慢来。你脾气、个性是改了许多,你想想,自打俩孩子出世以后,他对你的态度是不是也改变了很多?你说你得不到他的心,那你可知道他的心在哪?依妈说呀,像家福这么优秀的男孩,只要他的心不在别的女孩身上就行了,慢慢地他的心就会在你身上的。”
“妈,现在看来,他的心虽不在别的女孩身上,可也不在我身上。我们虽每天生活在一起,他除了亲近俩孩子外,对我没有一点亲近的表示。”
吴巧巧看了女儿一眼,微微一笑,“这就对了,依妈看,虽然家福这孩子的心不在你身上,但却在这个家。现在,他的心思,大部分扑在了工作上,他刚担任教务主任,他当然要尽心尽力;回到家里,他的心思自然放到了俩孩子身上,亲近孩子,和孩子说话,帮孩子端屎端尿,培养孩子。妈想啊,你把俩孩子照顾好了,把家务料理好了,他心里肯定会心存感激,就像你保全了馨儿和龙儿一样,这时间长了,他的心慢慢就在你身上了。”
曾美玲听母亲这么说,立刻和颜悦色咯咯一笑:“妈,你说得太对了。家福的心真的在这个家唉,现在就在钰馨和钰龙身上。妈,你真是我的好妈妈!”她一把抱住母亲,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母女俩正说着话,忽然,从店外进来一名全身黑黝黝的中年妇女,进门气喘嘘嘘地问:“大嫂,我找坎家福,请问到哪能找到他?”
吴巧巧赶紧应道:“哦,他就在后面的办公楼二楼办公,请问你是……”
“他父亲病了,正在去川江县人民医院的路上。”妇女随即跑出小卖部,推着自行车向办公楼驶去。
吴巧巧一听赶紧说:“美玲,你公爹病了,赶快回家拿钱去呀!”
曾美玲立马沉下脸:“妈,拿什么钱啊?您看我没工作的,现在又两个孩子,今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哩。”
“我说你傻呀。”吴巧巧正色道,“你没想想,家福这孩子是什么人?大孝子一个,现在他父亲病了,他大哥、弟弟都不在家,这时候,他定会要拿钱给父亲看病。这时候,如果你能和他想到一块,出钱出力,他心里不就对你万分的感激?你们俩的感情不就越来越好?再说,你公爹对你不错,处处都是在维护你的,这时候,你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这样,他们父子俩说不定永远记得你这份感情哩。”
“可是,妈,你说的道理……”
“你还犹豫什么,这钱用了还会赚回来;这人情失了,以后用再多的钱也可能嬴不回。”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