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集
解说:沿舒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他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变成了器,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
而它,陶鹰鼎,则是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塑。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最为重要特色,器物多是生活用品,陶鹰鼎是唯一一件以彩陶为造型的。
它当初是做什么用的?是盛水、储粮,还是祭祀?又为了什么要把它做成是鸟的样子?正因为它的唯一性,缺乏参考,所以这些问题还正在吸引着研究者去探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陶鹰鼎显示着六千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器具中实用性与造型性已经可以达到非常美妙的融合。

“我开始做的时候,我会先做身体的这一部分,稍微等它干燥一些以后,把它翻过来,然后继续做它的腿部包括它的支撑,那最后再把鹰的头部做上去。”
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尾巴又和两只前爪巧妙地构成了鼎的三足,鹰的胸部和身体占鼎身的主要部分,内容即胸怀。陶鹰鼎的造型,带着上古的气息,也带着中原质朴的民风,但更神奇的是,它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气又同时显示出另一种很现代的气质,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萌萌哒,在这个层面,陶鹰鼎又可谓古典与现代的美妙融合,六千年前的造型艺术精湛至此,令人不禁赞叹。
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抔六千年的泥土,也捧起一抔中华文明起源的泉水。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假如陶鹰鼎会说话,它也许会告诉我们六千年前它在熔炉内外的日日夜夜吧。今天,它就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着天工造化,展示着巧妙深思,也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肌肉萌。
图片选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