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抒怀
若愚
“世界纤夫在哪里?长江三峡神农溪”。神农溪,国家“五A级风景区”,我的家乡。
它发源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主峰南麓,在逶迤连绵的高山峡谷中穿行,晶莹剔透,甘甜清冽。时而奔腾泡哮,时而宁静安祥!蜿蜒迂回六十公里,最后在风景秀丽的巫峡出口注入长江。
两岸 群峰层峦叠嶂,峭壁对峙,峡谷幽长,最窄处不足七米。一里有三湾,湾湾有险滩,一滩连一潭,滩潭成一湾。原始扁舟击波逐流,飞梭其间,忽而向左划过一湾幽谷,忽而向右闯入一条险滩,似斧的山崖向你扑面而来,好象阻断了前面的水路,使你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突然,舟头一摆,眼前豁然开朗,又是一潭碧水荡漾。
扁舟,一种古老的形似豆角的小木船,古代叫兰舟,有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的诗句为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扁舟是土家族人们唯一进出大山的运输工具。每只扁舟由六个强壮的男人驾驶,四个纤夫,正副两个驾长。运输神农溪沿岸到县城的各种进出物资。
由于纤夫长年在水里推船拉纤,除了冷天上身穿衣服以外,其余时间全是裸体,因为下身穿衣服,一是笨拙,费力,二是浸水的衣服容易磨伤皮肤,疼痛难忍!终年脚蹬一双草鞋,脚上磨出的茧子通光发亮。冬天,冰冷刺骨的溪水让纤夫们苦不堪言,唯有烈酒、是他们的支撑。终年在溪上奔走,家中妻儿老小一年很难看上几回。当时有歌谣唱到:有女莫嫁纤夫郎,夜夜守空床,一年四季溪上走,难得见爹娘,偶尔回家儿不认,无处话心伤,……。虽说纤夫们裸体不雅,但他们内心纯洁,行为感人!时而有赶船的大姑娘,小媳妇,他们都是背上船,送上岸。有害羞的姑娘用手帕将眼睛朦上,有的也落落大方,习以为常。多数赶过船的女人们都为纤夫艰苦的生活环境流下心酸的泪,为他们纯洁的美德投向爱慕的眼光!
每到冬天枯水季节,水流量减小,满载货物的扁舟上行过滩时,因卵石摸擦船底而难行。这时除船头纤夫使劲拉纤以外,船上的驾长立即下水用“倒牵牛”的方法,在船尾用背向上推船而行。为了达到统一的用力效果,于是,由驾长起头,喊出了独特的纤夫号子,因纤夫都是俯身前行,打不开声带,所以,喊出的号子颇为沧桑而又深沉,加上绝壁上猿猴的哀鸣和一种叫苦雀的“苦_哦、苦_哦”的叫声,使整个音域因拖着长长的尾音而显得无比凄凉,在一眼望不尽头的峡谷中缭绕回荡。
神农溪从源头到罐子口为上游,从罐子囗到鸭子嘴为中游,从鸭子嘴到长江边为下游。上游秀,中游宽,下游雄。 中游虽说宽,也只是相对全是峡谷的上、下游而言。其实也是非常陡峭的大山,地力十分贫瘠的红壤,粮食产量极低。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朝如此,但收获的粮食除缴其国家的公粮以外,剩余的还填不饱肚子。父辈们把一片片挂在山坡上的土地,形象的叫作“野猫子皮”。到是日夜奔流的神农溪,水质清甜爽口,河床原始古朴,两岸苍松翠柏,水中鱼儿成群,住在溪边的人家直接取水饮用,修渠浇田。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出生在中游叫小河口的地方,三间茅屋象壁虎一样爬在河边的山坡上,门前有一个巨大的河湾,这里因是三叉河口,位置好,场所理想,每到酷热的夏天中午,会聚集上百人在这里洗澡纳凉。时常还有浩浩荡荡的纤夫船队在这里泊船宿营,象赶集一样十分热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我刚满六岁的时侯,就与一只大黄狗为伴,与一群牛羊为武,天天在神农溪边摸爬。时值夏天,极具天赋的我很快学会游泳,加之大人们的指点,不到二个月的时间,我就彻底掌握了“跳、潜、游、冲”等一切动作的要领,小小年纪的我,就成了“浪里白条。”这也为我日后成为捕鱼高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贫穷,是那个时代的代名词,家人们因填不饱肚子而严重营养不良,猪肉说得上是绝品。于是,我每天都把牛羊群交给训练有素的大黄狗来看守,自已不是钓鱼就是摸鱼,或者雨天涨浑水时捞鱼。自此,时不时的给家人们炖上一盆营养丰富的鱼汤。因此,父辈们对我也没少夸赞!
后来我上学了,但每天下午和星期天,仍然是放牛捕鱼,或在岸边砍柴割草,渴了就喝口河水,饿了就烤鱼充饥,总是像离不开娘的孩子一样离不开神农溪。
一切事物的发展总是不能随心如愿,社会进入到七十年代末期,人口骤增,人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大量开荒种粮,为有一栖身之所而大量伐木建房,加之初放式的公路修建,使得水土严重流失,无数泥石流涌入神农溪,深潭被填埋,河床抬高,水道变形,岸边大量粮田被冲毁。短短几年间,让美丽的神农溪一片狼迹,满目疮痍。随之而来的是贪婪的人们利用各种先进的捕鱼工具,对神农溪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电捕、轰炸、投毒、刮网”等断子绝孙式的捕捞,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丰富的自然物产在几年内捕杀殆尽,大量鱼种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使得昔日鱼游浅底的神农溪变成了一条真正的“清水河”。加之公路的兴建,演绎了几十个世纪的纤夫船队也渐渐的匿迹了。从此,美丽神农溪变得毫无生机,一眼望去,从前亲切养人的母亲河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害河。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差,我不得不到外到地求学,在他乡谋生,从此,永远的离开了生我养我而又让我魂牵梦绕的神农溪。
国家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于是旅游业逐渐兴起!风景优美但又沉寂多年的神农溪再次被人们以崭新的眼光重新发现!宛如一瞬间,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鬼斧神工的奇景!古老的载物扁舟也被排上新的用场,满载游客,纤夫们统一着装,拉纤行走在溪上。让游客享受这种独特的人文风光!因其方式独特,神农溪及神农溪上的纤夫很快享誉中外。于是,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让景区出现了游人如织的空前盛况!
因此,还诞生了一个真实的跨国之恋的爱情故事,其荡气回肠故事情节一时成为神农溪上的金典传奇。后来还被搬上银幕,拍成《飘洋过海来爱你》的电影,成为一道值得品尝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相互交炽的文化大餐!加之先前的《男人河》,以及尹相杰、于文华的《纤夫的爱》和祖海的《美丽的神农溪》一并把神农溪的美景和纤夫的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昔日的神农溪己经变成通江达海的人工湖,漂亮的游轮直接开到了上游灌子口,随之纤夫走廊也应运而生,完全是以另一幅全新的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满载历史的扁舟和书写人间真情的纤夫也以另一种文化魅力而享誉全世界。
作者: 向光辉,网名若愚,男,五十六岁,高中文化,土家族,自由职业,湖北巴东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虽然喜欢钞票,但更崇尚文学。曾在《齐鲁文学》《中国乡村》《天府散文》《你好巴东》发表多篇散文和诗歌。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