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一天,我正在街上散步,一位小伙子向我问路:“前面能到人民广场吗?”我刚回答完“可以”,小伙子便匆匆离去。的确,前方可以到人民广场,但是还需拐几个弯,而且还有一段路,我不知道小伙子是否清楚。如果他多问我一句,我会给他说得更详细,还会告诉他坐公交的线路。
当然,小伙子再问几个路人,或者稍微多走一点弯路,也会到达人民广场。但是,有时候,如果多问一句话,结果则会截然不同。
一家服装公司的职员,将孩子放在附近的一家幼儿园,每天早送晚接。时间久了,与园长熟识起来,有时候还一起拉拉家常。忽然有一天,她听说她的同事接到了一笔校服订单,客户正是这家幼儿园,她感到很惊讶,便问同事与园长是什么关系。其实,同事也和她一样,将孩子放在这家幼儿园,只不过在一次闲聊中问园长要不要做校服,没想到园长正在寻找做校服的厂家。后来,这位职员在闲聊中还半开玩笑地问园长,为何不把订单给自己。不想园长说:“你没问呀!”
一次招聘中,几名应聘者凭着超强的实力闯进最后一轮面试。一名应聘者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你是我的助理,我想请一位重要客户吃饭,你说花多少钱比较合适?”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头绪的问题。应聘者不放心地问:“只请一个人吗?”面试官说:“对,只有我和那位客户两个人。”应聘者犹豫了一下,有些胆怯地说:“3000元应该可以了吧?”结果,应聘者被淘汰。面试官说,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多问一句,这位客户最爱吃什么,然后再估算出费用。这样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让他看到诚意。
一位银行柜员,每天要接待许多储户。一天,一位老太太和一名中年男子前来取钱,老太太似乎有些犹豫,但中年男子不断催促。男子的衣着打扮、体貌特征以及口音似乎都与老太太相去甚远。而且,老太太要求将卡上的钱全部取完,数目不小。柜员有些心疑,但还是给老太太办理了业务。第二天,警察前来调查取证,柜员方知那个男子是个骗子。据说男子谎称老太太近期必有灾难,只有把家里所有的钱拿出来做法事,才能消灾避难。谁知做完法事,钱也没了,人也找不到了。柜员有些后悔:如果当初自己多问老太太一句话,也许骗子就不会得逞。
一对在校期间暗恋的男女,几年后在曾经熟悉的路口邂逅。他问:“你好吗?”她将牵在手上的两岁大的孩子抱到胸前,笑着回答说:“我很好,你呢?”他将手放到边上同行的女孩头上摸了摸,微笑回答:“我也很好呀!”两人背对着离开!女孩问:“表哥,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刚才那个女的是谁呀?”小孩问:“小姨,你怎么哭了?”一对有情人,从此意断情绝,彻底分道扬镳。想想看,如果他,或者她,多问一句,你抱的小孩,或者你带的女孩是谁呀,那么,情况将会迥然不同。
一对老夫妻,在河边散步。不远处坐着一名少女,秀发飘飘,青春洋溢。但是,女孩子长时间低头坐着,双目注视着水面,看上去好像有什么心思。老两口欲问又止,依然按照平常的路线散步回家。第二天,老两口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就是在那个河边,就是那名少女,为情所困,投河自尽。老两口捶胸顿足,后悔没有多问少女一句话。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篇《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遗失了朋友的项链,偷偷借钱花三万六千法郎购买了一条同款项链为朋友还上,但从此失去了原来的小资生活。为了还债,她辞退了佣人,住进了阁楼,干起了粗笨的家务。她丈夫也不得不在晚上下班后替人抄抄写写,赚点小钱。劳苦十年,还清了全部债务,人也未老先衰。但是有一天,她偶遇故友,方知借来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最多只值五百法郎。因为一条项链,毁了一生的幸福。其实,在当初借项链时,玛蒂尔德如果多问朋友一句话,也许就能知道项链的真假。如果在丢失项链时,多问朋友一句话,则可能用不着搭上十年的劳苦。
“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咋能知道你的想法?”我们经常这样说别人。其实,别人也不是我们肚里的蛔虫,也无法猜知我们的思想。有时候,在你看来很难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可能很简单。你之所求,有时正是人之所需。人的鼻子底下有个嘴,除了吃饭、接吻,别忘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来沟通。
多问一句话,其实费不了什么。但是多问一句话,则可能改变一件事情的发展方向,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