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做题中的哲学思考‘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而是息息相关。有哲学意味的生活是幸福的。学生做题,解答问题,也充满了哲学色彩。
哲学上经常讲“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我则经常强调“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做题,自然有其普遍性,每种类型的题都有答题的规律,都有一些基本的角度。但是,现在的高考题之所以感觉比较难(或者说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就是因为你防不胜防,与你平时的指导有很大距离。而所考,则是每一个阅读文本最突出的,有几分的理论色彩,并且是独具特色的。按照我的说法,就是抓住独特的“这一个“。
独特的“这一个“,就是考查的重点。小说、散文阅读经常如此。如淄博市一模第9小题:”有人说,《木傀儡戏》和《边城》一样都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请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本文这一特定的认识。(6分)“。当然”小说三要素“并不陌生,而”散文化小说“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挑战。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对”散文化小说“进行必要的解说,并举例印证,学生才不至于茫然。这就是哲学上讲的”特殊性“。作文中的哲理思辨更不用说。
科学理性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必须努力培养。没有必要的哲学思考,缜密全面辩证的思维,是很难适应今后的学习的。语文课堂,我经常给学生渗透哲学的点点滴滴(当然我只是蜻蜓点水),期盼同学们能在学习中有哲学的思考,特别是考试中提升思维的品质,有效地助力做题的质量。
充满哲学意味的人生、生活是幸福的。
2022年3月14日
无题
人生一世何苍茫,
俯仰之间冰火伤。
了无诗意闲愁苦,
寻遍桃源一地香。
浣溪沙
春暖花开澄碧空,
柳梅相望舞东风。
蜜蜂吟唱意盈盈。
静女娇妍河畔去,
粉腮温润一抹红。
宝帘幽梦月明中。
202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