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手翻看一本书,书名《花间一壶酒》,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丛书。这本书名字好听,又老周病前爱点小酒,遂把它放在触手可及处,时不时瞄一眼,以古人的淫酒调侃老周。在喝酒上,老周不太随众,他不能酒到七八分就主动辞杯,他有古风,淫酒,纵情恣肆过度过分,摇摇晃晃,口齿不清。
淫,从水,指雨下个不停,比如淫雨。酒一直喝没个停歇可称淫酒。老周喝酒,必醉方休,雨里的烂泥一样拖拽不起。白居易《醉吟先生传》里说“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他的妻儿担心伤他的身体,一而再,再而三好言好语归劝,不领情也就算了,还一套一套,理由大堆。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我的爱好是钱财,那么我所得财富可能会引祸上身;如果我的爱好是赌博,我可能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使全家人跟我忍冻挨饿;如果我的爱好是养生,我就会想法炼制和服用丹药,服用丹药后我可能早不在人世,你们看,这三点爱好我一点都没有,我的爱好不过是喝点酒,你们总不能把我这一点爱好也剥夺吧?他的一番辩词听得妻儿哑口无言。老周喝酒的理由与千多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先生有相同处,且铿锵有声。
白居易先生为了完全堵住妻儿的嘴,不让他们再发意见,给他们讲历史上名人喝酒的故事。他说,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先生,那可是个比我还爱喝酒的人,他听妇人的话而少喝酒吗?没有,他不但没少喝,平时乘鹿车外出,还携着一壶酒,并告予跟从的仆人,如果自己不幸喝酒醉亡,就用带在身边的荷锸就地把他埋了。你们看,我是不是比刘伶好得多?另外,隋唐诗人王绩,自称五斗先生,他的那个喝酒呀,每喝必醉,醒后又喝,每日里流连在桃花源般的醉乡之中。与王绩相比,我也是非常好的了。
总之,在喝酒这件事上,白居易先生觉得自己非常自律。还好老周不知世上有刘伶、王绩,否则喝酒会更无忌惮。
在喝酒的形式上,古人比今人讲究,他们喝酒有丝竹管弦助兴,又即兴作诗填词,酒会既是音乐会,还是诗歌创作大会。《兰亭序》有云:“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伤叙幽情。”以王羲之为首,40来个文人贤士在兰亭喝酒聚会,草地上挖一肠曲小沟引山涧泉水,众人沿沟而坐,置酒杯水上,酒杯停谁面前,谁则吟诗喝酒。一觞一咏,风雅至极。
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有一次与朋友喝酒,喝到一半,恰荷塘花开,命人折下,小酒杯置荷花中,他们左手执枝,右手分开花瓣从小酒杯里喝酒。喝酒喝到如此境界,已不是喝酒,是行为艺术。
我以为嗜酒之人,必知会袁宏道的《觞政》。觞:酒杯。觞政:喝酒的礼仪法则。袁宏道定必嗜酒者,不然怎能详细列出十六条喝酒的礼仪法则。到现在,像“吏、徒、容、宜、遇、侯、祭、掌故……”已很难实现,但第七条“酒之战”还是必须遵守,“经云:‘百战百姓,不如不战。’无累之谓也。”经书上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无论什么情形下喝酒,都不能拼酒而使身心受累。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在酒楼小聚,遇梨园中人唱曲,唱曲者中有四个年轻美丽的女子。三个诗人私下打赌,今天四女子中唱谁诗多者谁为胜。他们一面喝酒一面赏曲,第一个女子唱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第二个女子唱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第三个女子又唱王昌龄的《长信怨》,只剩一个女子未唱,王之涣急了,三首诗中没有一首是自己的。王之涣说,第四个女子为四女子中的翘楚,如果该女子唱的不是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做诗,若唱了我的诗,你俩此后得奉我为师。王昌龄、高适应诺。第四个女子款款而出,她轻启朱唇,幽幽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喜曰:“田舍奴,我岂妄哉!”你们俩个小徒弟,我有没有狂妄乱说!
民谚有云,三个屠户就说猪,三个农夫就说淤,三个书生就说书。三个喝酒的人走到一起,那就不只是说酒,而是喝酒。喝酒就有酒故事,有个朋友嗜酒,必醉,一日下雪,酒后回家,白茫茫一片里见到有黑色如房,以为是自己家,跌跌撞撞过去,高高一脚跨进屋,倒头就睡。次日清晨,环卫工人看到街边有个人倒在大树下睡了一夜。
喝酒劝酒立法后,喝酒的人少了很多,至于醉酒的又更少。喝酒人家的妇人因此少了许多烦忧。
中山人狄希能造一种酒,喝之后醉千天,名千日酒。有叫刘玄石的人自视大酒量,不信有千日酒。一日,刘玄石去狄希家求千日酒,狄希给了他一杯,他一口喝完,直言好酒,求再来一杯。狄希拒绝,劝他改天再来。刘玄石回家后,莫名深醉,如同已死。那时没有在酒上立法,刘玄石家人葬了刘玄石,没有去狄希家讨说法。狄希去找刘玄石,刘玄石家人称已死三年。狄希好说歹说,其家人终于同意凿坟开棺。果然,刘玄石瞪眼张嘴活过来了。而开棺之人闻到刘玄石酒味者,个个睡三个月。
古时女人也喝酒,李清照的“沉醉不知归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卓文君的“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鱼玄机的“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廖燕的“景与兴会,不觉遂醉”,还有“贵妃醉酒”。古时女人尚且善酒,现今女人中有善酒者不足为怪。
我不是喝酒之人,不懂喝酒之乐,但我以为,大凡喜欢一件事皆有因,网络上有说:“我饮的不是酒,是心情。”大概这就是喝酒的原因之一吧。大喜者,酒;大悲者,酒。
忽听敲门声,仔细辨别,邻居家来客。伸展一下肢体,好不容易找个理由窝在家里不用出去,也不用在家务上忙得团团转,有偷得余生半日闲的欢喜。放下书,看看窗外,天气阴冷寒凉,有时又两点三点雨。

作者简介:谢冬梅,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七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曾在《长沙晚报》《衡阳日报》《格尔木日报》《西部散文选刊》《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作品。作品入选《茅洞桥记》《相公堡》《船到衡阳柳色深》《石鼓书院锦绣华》等选本。出版散文集《此时,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