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9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公布,共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文学理论批评,十个专门委员会。
我写过一些有关诗歌方面的文章,因此,对这份诗歌委员会名单比较在意。当然,谁该在这份名单里,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有个比较“笨”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份名单和上一届的名单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上图左图是“第十届诗歌委员会名单”,右图是上一届的名单。首先,主任一职发生了变化,由叶延滨换成了吉狄马加。在去年年底闭幕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吉狄马加落选了作协副主席,倒是成了新任诗歌委员会的主任。

这个叶延滨可是当时的《诗刊》主编,按常理来说,那就应该由新任的《诗刊》主编,也就是李少君来担任这个职位。但是,《诗刊》主编李少君不仅不是主任,甚至连委员都不是。
李少君可是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同样是作家协会全国委员的张执浩、雷平阳,就在这份名单中。给了李少君“自然诗人”称号,提出了“新伤痕文学”的杨庆祥,也在这份名单里。
不比不知道,这一比竟然发现霍俊明也消失了。霍俊明是《诗刊》副主编,上一届还是委员,这一届也不是委员了。也就是说,在这份名单里,《诗刊》可谓是颗粒无收。

这个委员会是干嘛的?特意在网上查了查,这个“专门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创作调研、作品研讨、优秀作品推荐、理论研究、项目论证、权益维护等。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聘请,任期五年。
由此看来,这个专门委员会还是非常重要的。“各专门委员会由具有较高成就和声望、热心文学工作的作家、理论评论家、编辑家、文学组织工作者等组成。”所以,这个专门委员会名单,应该就代表着该领域里的佼佼者。
这份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聘请的人员名单,不知道是怎么出炉的。选举的?推荐的?申请的?还是直接决定的?我们也不知道。公布这份名单时,只是说“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日前研究决定了”这份名单,至于是如何研究决定的,没有说。

作为“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诗刊》的主编、副主编竟然都不在诗歌委员会里,这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作为《诗刊》的主编,李少君那应该是“有较高成就和声望”的,应该满足入选这份名单的条件。难道是有别的原因?
《诗刊》这些年好像有些“不顺”,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的《诗刊》,2018年却不是了,2021年还是不在其中。这不,才公布的这份诗歌委员会名单里,《诗刊》又是颗粒无收。《诗刊》这是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