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
主播/月亮泉
二、《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
(一)学而(16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先生说:“学习了然后时常练习它,不也是让人喜悦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带来异域奇闻),不也是让人欢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不也可称有修养的人吗?”
点评:本章写孔子以学习为快乐,以温习和实践为快乐,以交流切磋为快乐。这些快乐是他积极向上人生观的反映。本章还写了孔子以“人不知而不愠”而自豪。这是他仁德品质得到提高的反映。要做到以学为乐、人不知不愠,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是为提高自己,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不是为了别人看重,这样就会动力永存,不怨天尤人。本章对初学者可称启蒙性指导,可谓开篇有力。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恭敬兄长,而喜欢顶撞上司的人很少;不喜欢顶撞上司却喜欢作乱的人,肯定就没这种人。君子专心抓根本,根本确立了,然后做人的原则才生发出来。孝顺父母、
恭敬兄长的事就是为人的根本啊!”
点评:本章谈“孝弟”是为人之本,培养仁的品格应从孝弟抓起。从伦理道德方面说,“仁”具体表现在亲情上,有了它家庭就稳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固社会就安定。古人提出“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也就在这里。今天倡导感恩,也是为了育仁。本章在第1章谈怎样学的基础上,转入谈首先要学什么,即人生第一课“仁孝”。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先生说:“说漂浮不实的话,装出一副好脸色,他那仁少得很呢!”
点评:本章谈从一个人常巧言令色,可以判断他很少有仁者之心。这是因为他掩盖自已的真相,就是为了骗人,骗人即不仁。第2章从正面谈学仁,本章从反面谈学仁——不以“巧言令色”者为榜样。

4,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给别人谋划事情有不忠诚的地方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信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有不按时练习的吗?”
点评:本章孔子说他每天反省自己在“忠、信、习”上做得怎么样,以利改正。可见“三省”是一种自觉的、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反省的内容一个是“忠”,忠的范围包括对君、亲、友及他人,忠的表现是“尽”,即尽心尽力办好答应他们的事;反省的第二个内容是“信”,信的范围应包括上下级、朋友、有往来的社会各方,“信”的表现是说真话,说到做到;反省的第三个内容是“习”,习的范围仅限自己 ,习的表现是“内求”,内求必须有个高标准,不然就会自我放任。残疾人作家史铁生说“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南怀瑾把“三省”喻为可助人清理污秽的“三面镜子”,很是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