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乌镇
李锦仪
三月的清风挟携温润的细雨,叩响沉闷的心扉,际遇梦境里温柔的水乡,静谧的乌镇,寂寥的雨巷,仿如一场不经意间的邂逅,却带来深久的悸动。
乌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来到浙江嘉兴,初探乌镇,拾阶而上古老的石拱桥,我们一行领略江南水乡古镇独有的自然风光,不禁慨叹,幽静的乌镇相较喧嚣的都市,呈现出另一番诱人天地。这儿景致优美,山水旖旎,几乎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古巷、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水乡小镇。
手持一把油纸伞,迎着绵绵细雨,脸庞拂过丝丝微凉的轻风,漫步于古巷深处,用脚步踱量那每一寸通幽、千载的石板路,同享古镇人特别的寂静与安逸,此时此刻,内心是否正期许能逢着一位戴望舒笔下《雨巷》中,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回眸眺望,高远的竹制框架上,悬挂着条条色彩不一、图案各异的民族复古手工扎染的布匹,凝眸处,朦胧中,宛似水墨长卷临风而立。着实给人一种穿越久远时空的感觉,恍惚间若生满满心愁,寄托了脉脉缠绵与惆怅。
古道两旁,商铺林立,凭窗落座水乡古酒馆,品赏酒家的古黄酒、古菜肴、古味道,也看人流过往,倾谈文学与艺术,畅聊人生感怀,你有故事,我有酒,诗情激荡,意犹未尽,可曾“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从此,南北的路不再漫长,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乘兴品尝乌镇名菜。“红烧羊肉”是乌镇一道家喻户晓且备受游客青睐的传统佳肴。原本乃开封历史上的回民风味菜,经巧妇精烹,或推朱红小车,或提罐叫卖。清朝末年,汴京“义和团”清真饭庄的掌厨胡大黑,将羊肉切块和面糊后,用热油炸黄,添入原汁汤,烧沸,欠锅稍焖,盛进海碗,咸甜滋味撩拨味蕾,肉烂软香,浓汤鲜美醇厚,风味俱佳,这种独特、地道的厨艺,深受乌镇百姓欢迎,从此流入市肆。
用过晚餐,我和母亲又执手漫步至充满诗情画意的石拱桥边,日暮烟霞笼罩的乌镇,自成一道靓丽风景。水波粼粼,晚风送行舟,裹携着润泽如玉的清新。桥底,那条碧清的流水,那样多情,伴随船夫揺橹悠远的歌声,乌篷船轻轻划过,在昏黄灯火的映衬下,竟变得那般醉意朦胧,无疑为乌镇平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让人浮想起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更犹涵夜色秦淮的雅致,令我迷恋不已。
沉浸在早春三月微风的轻拂中,欣赏落日余晖,目睹红日西斜,逐渐消散于水天之际,初探乌镇,她的灵秀,她的独特情韵,带给我的,又岂止初初遇见的欢喜...…






心之声文学社社长都市头条编辑
网名:秀北惠南。实名:孟秀君。
小学高级教师资格,毕业于语言文学专业,大专院校,县城内教书育人三十六载,桃李满天下。
多次获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作文
指导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所教学生作品屡次见报,登刊百余篇,多次代表学校发表专刊。接受电台采访,并在《人生写真》栏目中多次播出,展示了师生风采。
发表《我的作文教学之路》、《寒假
作文指导之我见》、《让孩子充满创造力》等数十篇文章,个人事迹收录于《二十一世纪人才库》。
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网上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