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28
【诗艺天空】感谢两位 老师题词
倪进祥: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吴继生:柬埔寨王国中柬文学交流名誉顾问 ,柬埔寨中元诗社创始人 。
【顾问】倪进翔 吴继生 刘书琴 海涵 沐子
【责编】心海
【推送】诗艺天空
【图片】沐之 听雪 网络
【推送语】心海有幸又结识一位阳光快乐的老师,如姐姐般温暖,感谢,祝您永远健康快乐相伴!
【作者简介】李华笔名自勖,退休教师。现居天津市,河北区作协会员。
巜父亲》、《母亲》导语
2020年三.八节前
文/李华(自勖)
不知是抗毒宅家情绪的变化,还是到这年龄愿意向人诉说心里话,自已的节日一年一度,古今中外可歌可泣的女神不胜枚举,有史可鉴。也借三.八节光环回忆父母越来越远的背影。
父母是受孔孟之道影响传统美德集一身的典型国人。父亲祖籍山东,2001年93岁只病一个月就离世了。是回光返照,死神大抵会给人这个告别亲人的时间机会,他乐呵着断续说:活这么大岁数已够了,躺在棺材里凉快着多好!嘱大家好好过日子,然后手指向放老衣的房间,我问,爸要穿衣服?他吃力的点头,大家立即取来己套好夹的、棉的、短的、长的装老衣服为父亲装裹好入殓。老人一辈子干干净净,面带微笑,自了如是,象睡着了,仍相貌堂堂,皮肤白晰如常,络腮银须飘然,仙风道骨。我念着:爸放心走,别低头,往天堂上……
母亲是在1969年8月离我而去的,仅是59岁的寿命,痛在我和亲人心里,惋惜在亲朋邻里间。前些年我曾写过父母,但觉得写不出优秀父母其人于万一,今欲动笔,不知可否如愿。
(写在二0二O年二月二十八日)
抗疫之初写了父母,当时一日一篇,不用思索,不须改动,记忆打心涌出。两年后的今天,重提此文,也不改动,只做流览,因觉得不如当时精力,发给信任的微刊与总编而留存。
2022年三.八节记
父亲
(一)
旧中国父亲曾在煤矿当过工头,抗战爆发前曾为邻县县长当过厨师,娶了地方割据营长女儿为妻。而这样履历的人文革中无一人指控评说他。问及,他说缘于一生正直坦诚、不溜不拍、行侠仗义、没做过一件违心事。
父亲19O8年农历2月28生于山东曲阜。爷爷人高马大,勤劳朴实,生活社会最底层,仍拼力让儿子读书,大爷虽读几年书成教书先生,因愤世妒俗嗜酒早逝,父亲十岁到十二岁念两年私塾。从记事起就不时听他引用`三字经’句子对我们说教。先生每次规定父亲比其它孩子多背一行书,若一字背错就会打三个手板,父亲被打到第三次时就说什么也不念了。他说长大后才知道先生因见他比别的孩子聪明仁义才高要求,常有悔意。所学"三字经"和其它国学成他人生信条和处世法则。
十六岁父亲做起煤矿工。勤勉、节衣缩食攒钱贴补家用。做过店铺伙计。老板对他的考验还很特别:从他常走的道上隔一段放一、两块银元或银角,父亲视而不见,他深谙"路不拾遗″。老板把铺子全交他答理。
二十出头的父亲温文尔雅,高大英俊,被县长选去做厨管。抗战暴发后县长把家里几百头羊,另一些大性口全交父亲处理,卖掉后如数清清楚楚交到几个月后回来的县长手里。那期间曾有土匪来劫,父亲机敏躲过,子弹擦耳飞,他总说因忠诚天佑!县长更加看重父亲。此时接到奶奶病危信儿,星夜兼程反回家却没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是父亲一生的痛,他临终前几天每不太清醒都在叫着妈还喃喃对话……
谢绝县长挽留,父亲觉得兵荒马乱还是要务农,可二十四岁这年,被一个营长征去做护院,父亲说那十多人各个强捍,穿着体面,油头滑脑,上树爬墙,骑了自行车兜圈,不可一世。待遇一样可父亲从不招遥过市。一年后营长把女儿嫁给了父亲。
(二0二0年二月二十九日)
未完待续
父亲
(二)
父亲怎么也不信营长会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自已这个穷小子,当没一文彩礼迎娶新娘入了洞房父亲才知一年前他己被营长选中才要来,又考察一年确定把掌上明珠托付给父亲。婚呃二人相敬如宾。
谁能料,只一年妻子被产后风夺去了生命。父亲说当时紧攥她的手唯恐咽气,可她还是丢下最后一句:带大咱们的儿子。父亲泣不成声:放心。她就这么走了。痛不欲生的父亲抱着一周大的儿子懵了。孩子姥姥家族远支里有人刚夭折一女婴,就作主把孩子送这家去寄养。父亲失魂一样撑了一个月后竟然打开坟去看亡妻。我问及变什么样了?父亲说当时天气初春不热,尸没腐,睡着了一样。
痛苦挣扎中,父亲意识到要养儿糊口,就离开这个伤心地,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做烟花爆竹活。每个月去送育儿费。见那夫妻视如已出,把孩子奶得胖又壮,感恩之余总会带些额外物品以答谢。也由于放心,减少了探视次数。
孩子一岁多的一天再来时只见形容憔悴涕泪双流的女人不见男人,惊闻原来他前些日子发虐疾没了,夫家马上要把她卖给一个大户人家老头做妾,她说不是怕这孩子易人带不惯自已就会一了百了随他去了。可以想见从一周大奶了一年多跟自已孩子有什么两样。父亲闻言火冒三丈,提起菜刀去见主谋,怒目圆睁,喝道:人家男人尸骨未寒就卖人?况一年多死了父女两人,你们还有人心吗?欺侮弱女子?我刀不认人!那人连说不卖了不卖了。父亲才说:把你家老少爷们找来一起去衛门说话!这家人跪的跪,揖的揖连连陪笑说:她一人吃多少,不再提了。以后出来进去大家多关照她,若有闪失任凭好人发落。父亲才交待说:今后一年才来看一次,人家愿意走一步时,我随时带走孩子。
( 待续)
(二0二0年三月一日)
父亲
(三)
父亲终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作事,良心做人。从走向社会第一站下井背煤到当工头,更加友善工友,以至后来的经营店铺,替人做事……从来兢兢业业,反对投机取巧,鄙视见利忘义;看不惯骄奢淫逸,常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长大后知这些得益于私塾先生。以身教影响后人。我有限的能量和笔墨难记录于万一。
抗战前夕,一次进城办事,他代工友修的一块怀表在路过一块沙地下车为马助力时,表从兜里滑落了,等发现返回找,说什么也找不到,要办的事也没办成,因日军进驻,返回去见工友散去,表的主人也不知了去向。父亲只好匆匆返家。再后来战争阻隔,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社会工作脱不了身,通讯和交通虽不方便,也常记着托往来人打听,没结果。这件事困扰他几十年,直到了退休后才专程报一线希望故地寻根,费了很大周折,终于有了结果,当年的工友家竟然找到了!然而,故人已逝,见到的只是其后人。父亲送上一支新怀表,不等说完,工友儿子上前紧握住父亲的手,接口说:"叔叔名字父亲常念叨,您是大伙都知道的好人!我父亲念念不忘,还说当年大伙都耽心您那次遭遇不测,您安在,天大喜事,父亲在天之灵也安心了!”留住下盛情款待,父亲洒泪祭奠了工友……这是后话。
和全国翻身农、工及各界人民一样,父亲满怀喜悦迎来了解放,永远的告别了颠 沛的焦 虑,定居在了步入社会后大部分时间生活的内蒙科尔沁一个鱼米之乡的县城稳定的工作、生活!
未完待续
(二0二0年三月二日)
父亲
(四)
土改后,父亲分得了土地和性畜,想想从山东逃难到辽宁再辗转到内蒙,为生计十六岁就下矿井,亲见曰本侵略军坑杀、枪击国民……步入新中国喜悦能不溢满胸,写脸上?常听人说父亲长的是笑面,有福!小时候,每见父亲激惰所至就会拿起他心爱的洞箫吹一曲,悠扬,深沉。好听得使人陶醉,可父亲总是忙碌着,我们很少有这样的享受。
少年时代开始就历经生活种种磨砺的父亲心灵手巧,自家的木器、铁器活都亲手做。庄稼、蔬菜长势谁家也比不过。凭智慧和勤劳,我家成了远近知名的第一户。
一九五O年以后父亲步入了新中国工人队伍。我至今都常做类似的梦:天晚了,父亲还没下班,饭都凉了。那些年父亲满腔热情以感恩之心,勤奋的工作。开始在粮库里,这是一个黑白倒班的工作,轮到白班需管理翻晒,轮到夜班需全神贯注守护。我问父亲睏不,可以睡会不。他说,出去围着粮囤绕还睏?又说干啥务啥,信着你了就得真心对待,如不留神失火、被盗那还了得?当时招工领导千叮咛万嘱咐,招来的都是德高望重信得过的人,我们的粮食不单供给地方,还要交国家,供军需。父亲十几年如一曰兢兢业业无差错。连年当先进。不时有单位来调用,不放。相反有不止一人因失职被开了。
还是一个需责任心强的人管理收购的部门要去了父亲。在这里,又是一个二十年如一日,曾有人带了稀有物品来售,父亲知道这是急需钱的顾客,他会好心的推荐去文物部门。诸如一些古代钱币,青铜器皿。一次有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带一枚金元宝来说换拾元钱,父亲说,先放这,回去叫大人来取,我得给你很多钱,怕你丢掉的,那孩子犹豫了片刻,在父亲动员下回去带来了他妈妈。那女子千恩万谢说这是传家宝,遇上您老保住了,您好人平安一辈子!说回去教训这小子,父亲告诫:如孩子需要该出的得出,他会万不得己才这么做,又对孩子:凡事跟大人商量,你愿意长大当好人是吧……
直到七十二岁,父亲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从业近四十年的社会工作。他说:旧社会颠沛流离,看人脸色干事,担惊受怕。新中国这几十年安稳踏实的工作,生活,你们都有书念,实足啦!
(三月三日)
待续
父亲
(五)
父亲在土改时分得的马下了驹后他把小马送给被分光的主人,说他家也是勤劳得来的,这家人虽有点田产、牲畜,雇了几个长工,但男女都劳作,况这家女主人曾经在王爷和地方军阀追剿嘎达梅林队伍时,面对举枪射击的刹那勇敢托起枪,使子弹越过家人头穿墙而过。分光他家总有些不落忍。
当年推举父亲参政曾动员他三天没让回家,他说自已沒什么文化。更主要的是旧中国的经历让他根深缔固的认为做体力劳动最踏实。文革开始他还不无庆幸的说:若当年有升官发财念想的话,今天就难免被揪斗了!
记得父亲说过互助组、合作社时他毫无保留交出所有性畜、农具,轻松的被招当工人。
文革中父亲一如既往认真踏实工作,不随波批斗领导,他说那是下井落石,更不染指武斗他说没仇沒怨的,打得出手?我家兄弟姐妹无一随潮流参与打砸抢的。前不久我的一位老师还说他当年还想:自勖音体美都爱,这么活跃的学生怎么没参与武斗?没给老师写大字报?
父亲在他的同辈中是极少有的公职人员,他既珍惜又要付出加倍劳作,因有一份強烈的让妻子儿女过得更好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常说只要我有生命在,只要你们肯读下去,读哪供哪!
大哥建国初高小毕业他不想念书了,说同学们都去参加工作了,自已要学会计。父亲请县里最有名铁算盘教他,他成了铁算盘第二,十七岁参加工作实现夙愿。这在当时镇里,他的同龄人中是屈指可数的。两位姐姐都是建国前四十年代初出生。那时候在我家小县城里,女孩子读书机会是不多的,既读也大都小学,家长说女孩子读书是给婆家读的。可姐姐们都读到师范毕业,都是教育界骨干,从教终生。在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说辞中,父亲有不一样的看法。二哥也是一名称职教工,我和小弟时逢文革成为接受再教育大军中成员,分配工作后我从教,他从事文艺工作,兄弟姐妹都得益父母言传身教:敬业忠诚、严于律已、事非分明、友善重言諾成行业中的骨干。
曾有一和大姐同岁同班读书的安家女儿,小学刚毕业就被他父亲三斗米换給了乡下农家,那女儿哭得死去活来要继续读书,父亲听说到他家劝导其父,说已是新社会,得让孩子念书才能去做事,那冥顽家长意已决,父亲数落他是豺狼,卖女儿,得点小利误孩孑终生!那人指着她弟弟妹妹说供不起。父亲说那我供她,可已无力挽回, 马上来娶了。父母同姐姐为那女子挽惜多年,说如早点知道也许能挽救。文革开始后我在校宣传队去她村里演出,见那张像极了他父亲的脸立即认出了她,见她怀抱孩子周围还围坐两个树下乘凉,走向前去问候,她因嫁出去就堵气不回娘家一时没想到她同学的妹长高并来这里,惊愕片刻呜呜哭起来,我无语安慰只会说大姐别哭了!她抹去眼泪问了我姐及家人。我也着实难过到每记起时。想着她孩子大了做点什么没?
那些年父亲连续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日子还过得另人羡慕。正如常言说的:勤劳致富。
待续
202O年3月4日
父亲
(六)
家里日子过得之所以让人称道,除却父亲几十元工资就是他的勤劳,更重要的是他有母亲这样的最贤内助!家里除粮食供应外,疏菜副食。全自已解决。院子大,菜除自已吃还送邻居。那时只上农家肥,青椒能长六两重,黄瓜、茄子、豆角、土豆长势都超常好。邻居来取经,仍不及,父亲会把种籽送上,真是送人鱼还教人以渔。家里养猪、养家禽,父亲除上班没闲吋候。和母亲整天辛勤不辍。
父亲的努力和开明业已收获了回报:大哥做为铁算盘被调去城市里工作。俩姐相继师范毕业成合格小学教师,在建国后到六十年代初象我们镇里小学师资许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姐姐们由于成绩突出不久分别调入了中学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
我儿时,清楚记得每休息日秋冬父亲就上山搂柴火,连柴火垛都垛得方方正正,过往人都夸利索。夏天去挖药材:防风、黄芪、甘草等,记得一次带二哥去挖药,我也要去玩,到野外,遇一大片防风药,父亲高兴的说:够今儿挖了!还沒等挖,我就说渴了。父亲说那不挖了,渴坏了不如不,乐呵呵说回家去!可我后悔了一路,本来也没渴那么利害,再说返回去挖完那一大片再回家也好,心里的嘀咕比渴难受,这事让我后悔好几天。
如果不是父母格外勤劳,怎有一家子人的丰衣足食。母亲在当年父亲上夜班时为他养成的习惯:每早用两颗蛋、一匙奶油两匙糖沏一大碗,这习惯一直到逝前。
退休后,父亲仍习惯听每日新闻,边做活边打开我送他的半导体收音机,我小时他听的是墙上挂的广播匣子。父亲带起了小弟两个孩子,还自己喂养二十几只鸡说让儿孙们享用他喂养的鸡蛋,那鸡真是壮实,蛋大得可把!父亲不辞劳苦为它们把菜切碎拌进饲料……菜园,葡萄长势一如从前。虽每家院子已在多年前被圈小了,但有井,仍是旱涝保收,水井早由我小时候的辘轳改成了水龙头,浇菜接了水管不需费力。不上班父亲仍不闲。
早早出去走一公里锻炼,一次,路上遇一钱夹,他不看内有啥,就站路旁守在那,终于老远见一人推了自行车慌慌张张左右顾盼,直到近前狂喜扔了车子抢到跟前拾起钱夹,抬头见父亲微笑看他,问:大爷咋不拣?我以为早让人拾走了,找也白搭,不想真找到了……说着打开取几张要给父亲,父亲说那我不如拣起来都要,还省得等你来找!两人都笑……
邻家张氏小子不学无术,打架斗呕,是人们惹不起躲着走的主。他竟一个早晨起了一堵墙挡上了他家临街的南北通道。过往行人车辆只好折回绕行,理论的人无一不被轻则骂人重则大打出手。父亲找到他,一顿指责,开始他还骾脑袋,接着父亲语重心长说:架桥修路咱做不到,为民造福没那么大力量,不堵人大道总能做,不然天理不容啊……那小子不等说完就点头说:大爷爷放心,我马上去拆了……
父亲原则问题敢坚持,事非面前不含乎,不媚上欺下,刚正不阿,不尽数。父亲是真性情人,他去扒开坟开棺再看亡妻,所说侠骨柔情莫过于此。我母亲逝后,才六十岁的父亲矢志不渝,留母亲最后做的一套棉衣,一双棉鞋不穿,说做后半生纪念。常拿出看看。
很多事讲过不全记得,突然提笔于抗冠毒居家一个月后,欠严谨,如历史背景祥情没细数。但父亲的人格魅力从容颜到灵魂有口皆碑,虽不惊天动地但德高望重闻名小城和周边乡里。可谓光照后人及周围人。他高大俊朗,朴实无华,勤劳善良,开明坦荡为人另后代及认识的人们念念不忘。我儿常感慨:姥爷是可入史人。
忘不了侍病中母亲时,她告诉我说:你出生时年底正冷,你爸拉了被子盖上还加了一层毡子,说以后俩姐出嫁了,这个跟你做伴打支应,真是应了!忘不了父亲给姐姐们起名叫金、银的,说我最好看起了个花的名字;忘不了父亲胡子扎疼了我就让我捋捋他的络腮胡;用大脚指和二脚指夹我脚指疼得嗷嗷叫,他开怀大笑;病了坐身边讲他小时的事逗我乐;忘不了我都四、五岁大父亲还抡我坐在他右肩上,出了门身边围着唧唧喳喳羡慕的伙伴们;忘不了父亲回老家仅剩的几元钱给我买块天蓝条绒裤料,大红厚围巾,刚上小学的我觉得风光无限。老师都问在哪买的。忘不了父亲站我学骑自行车,为了中午回家去就在校对个父亲单位取车往返少一风吹日晒,当时班里还没人会骑车,全校这待遇学生也没见着,我充满自豪从大家身边驰过。忘不了我参加工作了父亲的鼓励。忘不了我去结婚,母亲已不在世,父亲怕我想母亲失落,请了一辈子都没请过假的一个月长假去送我,嘱我尽妇道,学母亲。忘不了我临产前父亲想到提前把鸡蛋用米糠保鲜备好。忘不了远隔几千里父亲退休后去看我,做了一旦遇意外准备,兜里装了地址费周折不好找……
父亲九十三岁离世时还腰不弯背不驼,鹤发童颜,真是人说的仙风道骨,闭了眼还面带微笑,面对死亡何其坦然!
父亲乃至家人虽属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最普通成员,但他尽了毕生精力不负社会和国家。忠诚,律已,持家,爱人集传统美德于一身,他不止一次说,这辈子没发了财,否则去救穷人,让孩子都念书……
父亲已逝去二十年,每当听到父爱如山的歌词我都会泪如泉涌,想着我许多要尽的心愿未了。只能多化点纸钱如真有阴间让他和母亲过得好!
2020年3月5日
待续 母亲 母亲
(一)
母亲逝去已半个世纪。觉得经历似昨,还是亲爱的母亲从没远离过我?那音容笑貌常萦绕:我欣喜时母亲说:老闺女可得压稳,知道天高地厚;我难过时母亲在耳畔说:人一辈子谁不摔摔打打,好事哪能让一个人都占全?天还有阴晴呢,一母还生不一样品性的子女呢。我生产时要叫出声,听母亲说:忍住就不疼了,不流泪,孩子愿意看妈乐……我突然听接产大夫说:竟然睡着了!大概不十分疼?从早晨到中午十二点女儿顺利降生!守在一旁的二姐说:这么干净,还抬头呢,真结实,只是丑点!大夫说:人家可是个漂亮孩儿,鼓鼻鼓脸鼓太阳,四鬓道彩的,一点不缺彩!(这就是我那个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善解人意,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宝贝女儿)。这时我才哭了,谁也不知我多想让母亲看到这一幕:看她最惦记的女儿其实很坚强,看外孙女这么健康漂亮……
母亲一九六九年八月七日晚去世的,当时正在下雨,人们说穿装老衣时不能让眼泪滴上,我被姐姐挡在边上。说入殓时不能哭,逝人会因留恋而落地下上不了天堂。我却没忍住冲夜空高声喊″妈一一"是不是被我这一声喊母亲没上去天堂?为什么我总梦见她仍卧病床?我四处打听治病办法,当有了希望我带着一丝安慰醒来原是梦。她逝后几十年仍这样,我不知有什么法子让她脱离现状,升入天堂?她是那么的善良。
那一夜我没入睡,静静听着灵棚母亲会不会醒来敲棺材,我好叫人们去扶她出来,可只有雨敲打灵棚顶雨布的声音。天蒙蒙亮时我睡去了,梦见母亲头发凌乱,面有泪痕穿了她常穿的白布褂出大门朝东北方向走去,我要跟着,她赶我回去,再跟,她猫腰拣一块泥土块要扔我,哭声中被大姐推醒,念及,她说:不让跟对了。
邻人们说:你妈是好人,天都哭了。还说她走了还求天降财运留后人!
母亲在68年舂天镇里确疹直肠癌,这在当时医院给出的是没办法治,用一些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延迟寿命,如果在后来,切除不是好了?至少多活几年?父亲一定要去外地看,母亲不肯,她说哪都一样治,先治着看看,在父亲和子女们一再动员下,才去了北京,和家乡不同的结果是已晚期该吃什么吃什么,只有三个月寿命。这些疹断结果都是瞒了母亲的。北京取回的仍是中西药物结合治疗。
坚强的母亲从确疹到68年夏半年中都没停过手中的针线话,没停止过家务。其实这些完全可以交二嫂做,可母亲娶她进门以来从没停歇过,一旦推手,二嫂还不习惯。直到我7月毕业离校,母亲倒下起不来了。
2020年3月6日
待续
母亲
(二)
我是66届,由于毕业在即文革开始的,如果继续高中或中专也是该毕业的年头了。这年是68年7月一起毕业离校了66、67、68三届学生。和这届学友缘分五年!
此时哥哥姐姐们都早成家立业,拖儿带女,父母身边只有我和小我五岁的弟弟。侍母病由我承担早在毕业前就做好了准备。
68年春天母亲患病以后,虽不时看出苦痛但仍在做家务。从我记事起,一家老小每人都被母亲打扮得棉是棉单是单干净利索。父亲高又壮,那大厚棉衣棉鞋看母亲做起来轻巧自如,飞针走线。没人不夸母亲手巧。常听人说母亲棉衣四楞角线板板正正,夹袄单衣有腰有裉…四邻大姑娘小媳妇常来找母亲裁衣。那些年父母总是冬季黑色,春秋兰色,夏天白色,母亲还喜鸭蛋青色。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脱了冬天厚棉衣,马上换上薄棉衣,再转暖又换夹衣、单衣,站在人群里常有掩饰不住的优越、惬意!
大哥1952年十八岁娶嫂子时已在外地工作一年,母亲待媳妇如女儿,那时我值幼儿期,母亲仍上园子里做活,上碾房进磨道不闲,让嫂子带我玩,不让她干粗活。亲戚邻居说当了婆婆还不歇歇?母亲说媳妇女儿一样,咱闺女在婆家受累童养媳似的不也疼?给大哥做好棉衣捎去说是嫂子做的。照片上大哥穿着支包裤,掉兜衣都是母亲手针做的!
母亲做鞋更是一绝:人们啧啧夸那鞋底象刀切似的齐,每人穿上周正可脚鞋出去都引来羡慕眼神,要知人脚上的修饰比衣服还重要。我的鞋动不动就让同学换去穿两天。俩姐姐十五、六母亲都教会了她们做针线,她们总引领潮流,尤其二姐心灵手巧贴随了母亲,穿出自已做的鞋同学问哪买的?
母亲干净利索于随处可现:平时不能穿的衣服拆洗后剪得方的长的包放齐齐整整,待用来打鞋底衬时即干净又好用,做出的鞋底自然平平整整。在绞鞋底时也不是一双两双的,而是好几双同时绞出粘好板子压上放热炕干着,说这样程序做起来方便省时整顿不零乱,还不浪费材料。(我还是受了母亲这一启发,画画总是铺开起手两、三张同时推进,虽画的不好,但家人总叫我多产画家!)然后一双双做起,在到她逝前还有粘好的几双鞋底,我看着喜欢,随身带到后来工作的西部区,二十多年后又带回,直到跟了三十多年不变样,我才请匠人完成接下去的工序把母亲的三双鞋燒给她去。
我虽没学来母亲的一手好针线活,确耳染目濡有了点道行,也曾为他们爷仨做过鞋,穿出去颇受夸奖,尤其那时孩子们的衣裤已不用手针,我可以大胆裁剪自已用缝纫机做…老师曾问儿子那条上了几道拉链和兜的裤子在哪买的,院子里人们看好我用锻被面给女儿做的半大衣花布连衣裙夸:你妈会教书还会女红,真难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慰母亲。
在侍母病时,忽一日,母亲说:老丫头,你横针不知竪线,以后咋成管一家人?让我把已拆洗的棉衣拿来说:让你翻怕乱了棉套,就用烙合子法简单做吧,只是有针脚不好看,在里子上小点针码也行。让我把面铺平展,把棉花絮上,再把里盖上,四周行好,整个行好,然后两袖口和底轮边折回纤上,面再向上对折,从袖口开始合褃,再上领,钉釦。母亲指导我做完长出一口气说:总算缝上了,算利索,拿针样还对!学着做几回就会了,棉裤也一样…鞋就买着穿吧,只是哪管一个月只伍元工资让我老闺女有班上我就放心了!你弟男孩不用耽心。
2020年3月7日
待续
母亲
(三)
我毕业时即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面对已是癌晚期的母亲我履行了之前的心念。一毕业就全力以赴侍候母亲,想着她好了就奔赴农村,退一步说要陪她身边走完她生命最后一程。
当时因哥姐们都已拖儿带女有公职。我可以侍母病为理由不注消户口未尚不可,但又恐当时被说是假革命,就央姐姐注销户口并入到离家近的公社,请了长假专心侍候母亲。
之前看《祖国的花朵》电影时二姐曾跟母亲笑说:那里边有个女孩跟我小妹一样娇气,模样都象,让她下乡锻炼去!今天母亲说:看你还说不?果真得锻炼去了。其实当时也有些有理由或借故保留城镇户口不插队去的。亲戚们也说现实问题,大可不必注銷户口……但我没后悔,亲自陪母亲走完她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在人生履历上填补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空白。
天气越来越热了,母亲也越来越痛苦,我为她熬药擦身,接大、小便。我祈祷,宁这样也要母亲活下去。母亲刚强了一辈子,此时心理的痛苦不小于身体的病痛。就在侍候母亲病中,她口授指导我做米飯、面飯,烧菜、做奶豆腐……整整一年以后的1969年8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我。这前一天我还靠在母亲枕边给她喂樱桃,她与往常一样和我说话……
之前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从小深得父母方崇爱,哥哥姐姐们包容,已养成了娇惯个性的我六岁后才迎来的小弟都让着我。
我上小学那年秋天,父亲回老家返回时跟母亲说:只剩这点钱没给别人买东西,就给老丫头买一块布料和围巾,母亲用这天兰条绒给我做条夹裤,又配一件红底兰花毕叽夹祆,我闹着说太艳了不穿,哭哭唧唧的,母亲一点不生气。二姐说你穿去上学看老师怎么说,不好看回来让妈再做!我上学后,班任李老师问:裤料哪买的?这么好看,夹祆做的真合身,你妈真巧!小花布多好看!我美滋滋的。那条大红围巾抵挡过冬天的寒风,也让我在老师帮我边围边问谁买的而美滋滋。
常常我使起小性子会摔东西,摔坏了母亲也不责我一句,可我会后悔。也许是母亲的永远不生气使我改了这坏毛病。
母亲病之前,园子里的新土豆、玉米成熟会怕我弄脏手,她灶堂焼熟,掸净包好放热地方等我放学回来打牙祭。
母亲跟她同时代女性一样勤劳朴实,可她又有不一样的品格。我们住在镇的东头,人们叫这里"东城寓,有一个现象:这里前后左右人家,有母亲的男男女女同一年龄段人都不象别家叫嫂孑,只要小点的都叫母亲老姐。我曾问母亲别家大娘大婶都是嫂孑,为什么叫您姐?母亲说习惯。我想大概姐比嫂更近。不然母亲怎么这样有人缘。说来也不奇怪。左邻右舍的邻 居 ,哪家有了夫妻、婆媳、妯娌、姑嫂不合吵架都来找母亲告状评理。平常不多言语的母亲,开导起人来那么入情入理,一位母亲称她三嫂的天天来诉说媳妇的不是,母亲总是连劝带骂得她没话说,后来病了,和好的媳妇流泪烧香祷告说借给婆婆十年寿!
2020年3月8日
待续
母亲
(四)
母亲理家过日子正如父亲说的:没的挑。母亲病倒前从不施闲。她的干净利索众口一辞。人一进家门第一句话都是:真干净!三间房和两间仓房的门窗、衣柜、碗廚、饭桌等木器和水桶等铁器都是父亲自已亲手做的。母亲天天把它们收拾得木见本色,铁器发光,一尘不染。二嫂她妈来串门爱说母亲:你也太干净了,把院子收拾打扫得比我家炕上还干净利索!大嫂进门母亲没停手过针线和家务,喂猪养禽园子里活哪样也不含乎,二嫂进门照样不歇歇。直到我毕业离校前,已病了的母亲都在坚持着:坑上的针线,地下的洒扫做饭……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早到晚不停的忙和,放下这样拿起那样:每天一家人的三顿饭象模象样。就是在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母亲也把火食调理得没让家人感到差啥。她说粮食也沒少,不过副食少些,一家人还有时充盈有时差呢,不用说这么大的国家!和父亲一样开明理解国有难处,须个人调理好生活。
真是"天道酬勤",曾一年分两次杀的猪,总比别人家的肥又大,鸡鸭鹅都喂养,能从乡下买到饲料但母亲仍到野外割猪菜,有一种叫苍子颗和溪甜谷的野菜是最多最好选择,母亲说前者有油猪爱吃长膘。猪菜釆回需大锅煮后发酵,我看着好复杂,可母亲从来没用过我们插手,她说念好你们的书就是了,书念多少都不多,别人抢不去!秋天撸草籽配饲料。菜园里,母亲为父亲分担很多活:锄草、间苗,捉虫、采摘。
许多人家困难时期挖野菜熬菜粥。母亲不这么做,她说粥把胃撑大了不禁饿反倒更能吃了,做干饭人们不是胡吃海塞够用,又没少供粮,而是多做点菜好了。可许多人家,家禽没好好养,菜园没好好经菅,当然的困难了。母亲不时盛碗饭,摘些菜给人家。每遇乞丐来讨,母亲总是饭上还盖点菜,边吃边和颜悦色问询家住哪,安慰开导着。那次过后我告诉母亲说这人去了后面人家都给撵出来了,你还给他,弄脏的碗别要了,可母亲还是那句话:别人不给不给吧,皇帝还有三穷三富过到老时呢,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舍脸要饭,咱井里有的是水,碗以水为净……
母亲不象许多人家把各种菜一起淹一大缸或一大坛的,她是把每样都分装小坛里,吃时二寸小碟每样一点够用不剩。热菜围着十个八个的小碟。母亲做的酱,都有酱油出来,母亲会取出用做燒肉,她大概觉得买的酱油不如自家的味好。人们都说大门外就闻到了酱香!今生沒再吃过母亲做的那么好吃的酱!每年要取出一小坛酱淹芥菜疙瘩酱菜,时间最长的几个酱菜筷孑能扎透,母亲说淹了七年。红得诱人,吃着宁舍弃肉。这主要是留着给父亲吃的。
母亲的饭菜至今口有余香,我们都说百试不及。早年每到年节父亲习惯亲自掌勺,再后来大抵觉得母亲不逊色于他就让贤了。母亲的红烧鱼和红烧肉、酱猪头肉、酱排骨色香味是我永远也不及一、二的。就连大菜我也一直找不到母亲当年熬出的味道。做面食更提不来了,一辈子也没再吃过母亲餃馅的鲜香,面条的可口,烙饼纸样的一层层和可口的香…
从父亲上夜班以后,母亲每天给他吃一顿饺子去上班,冬天会包好多不同馅的冻好后装小缸里搁树下的木垛上,用一层层布隔开不同馅和个数。其它季节会现吃现包。父母凡事受古训影响,说饭前一口汤,到老咽不伤,饺子个大皮簿父亲一中碗不多吃一个。早上两颗鸡蛋一匙黄油两匙糖两匙奶粉沏一大碗。父亲的糖总以一面袋、黄油以坛子备着,这习惯在母亲去世前嘱父亲别停。他坚持到生命最后。
寒风吼叫的冬天,母亲坐在灯下边做活边喃喃:不知你爸棉衣打透了没,咱们都暖屋热炕的,他一宿都在外面受罪……给父亲做了个棉面罩说防冻伤脸,狐皮帽子里还戴个小毡帽头儿,棉衣服选最好的棉花絮得厚厚,母亲絮的棉花如毡似毯用小笤帚扫都不起碴,她逝后许多年我都用母亲絮的不坏的旧套做棉衣。父亲的棉鞋毡子里高腰,袜子用双层布做的外面再罩一层线袜。
2020年3月9日
待续
母亲
(五)
为了防夏夜蚊虫虰咬,每当父亲夜班母亲便在他帽子周围别一圈纱布帘,手里给带一支大蝇甩子。有雨夜她坐在窗前听着雷鸣忧声说:你爸雨衣淌水不知流进雨靴里没……
母亲把父亲交来的工资小心放好,合理支配,即不浪费一分钱又不吝该花的,对自已竭尽克勤克俭,和父亲一样对别人康慨解囊,曾遇不还的,不要。父母口执一辞:不还就不还吧,那一定是前生曾欠过人家的。
母亲逝后,父亲面对家人时,尤在我和小弟面前没看出忧伤,但听不到与周围叫他姐夫的人们哈哈大笑着开玩笑了,那支他爱的洞箫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失踪了,想是父亲悄悄放进母亲身边?墓里?怕他伤感一直没提过。父亲下班回来默声侍弄菜园,偶抚摸母亲用过的器物沉思片刻。从前虽逢年节也不怎么掌勺了,但也偶有。可从母亲逝后直到我结婚后第一个春节父亲才下厨做了他已整整三年不曾动过的炒勺,再次展示了他曾经旧中国时给那个县长当厨师的技艺。
七0年底和第二年上半年我与小弟都分配工作了。那是母亲逝去的一年半以后,通知纂在手我们都是喜忧掺半,去母亲坟上洒泪祭告……如果在今天,母亲得到手术也许会看到这天吧。
母亲生命定格在五十九岁,在我侍候她病的那一年,她实为开导我说:实足了,人活百岁也得一死,该吃的吃了,该穿的穿了,这也不是少亡。母亲还说:一辈子跟你爸生活无忧,儿女双全,你也看到了,你爸没跟我红过脸。说起该穿的穿了使我又记起一事: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一天母亲从柜里取出包得板板整整的一个包袱,打开见到里面一件天兰底杏黄花的缎旗袍,一件是黑底粉花的缎子小夹袄。我说真好看!母亲说那就给你改了穿吧,还是我三十多岁时做的没穿,再放久了也不好。母亲用旗袍给我做了腰裙,说用夹袄给我做棉祆,当时是夏天,母亲说冬天再做棉袄,怕个子长了穿着小,可我急着要做起,母亲只好说那就做夹袄吧,过些日子就能穿了。我穿出去美的不得了,没人不夸料好、花色好、衣样好、针工更好。
到今天,我也会想:父亲是暴脾气,可对母亲从来商商量量和颜悦色,除了他知道该对什么事和什么人发脾气,当然是母亲哪给他发脾气的理由?对家人对外人从来和善沒抱怨。父亲把土改分来的马的驹子还给主人。后来母亲也还回了手磨和鏊子。平日里母亲是唯一去她家用手磨磨豆浆做豆腐,去他家借来鏊子摊煎饼,母亲会坐在灶前摊一大箩发面的、甜面的煎饼。用完立即还回去。
母亲知她日子不多了。不时嘱我一些话,告诉一些旧事。她最大的心事就是我的出路问题,她已预想:不能这些学生都去农村不回来了,那现有人们该退休了谁接续呢?我因此坚定信念不分配工作不谈恋爱。
母亲虽已卧病一年,仍干净利索,永远一栖白内衣裤,不时要洗头擦身。每当需要我接便时她会叹气说:没用人早点死了吧,你好该干啥干啥去,别耽误太久,我也不受罪啦。我每见状就是安慰她说:就这样我也愿意,您走了谁陪我?我会每倒便盆都祈祷一遍让:母亲好起来,少受罪。
母亲早早做疏导:人死了不要想,想就是骂她,哭就是恨她,她会不好过。可这怎能阻止我的想和哭,那些日子我没着没落到无计可施,一天不落的到大姐办公室门外去见她一面,即使没话说看一眼便折转身回家。大姐懂我,和母亲一样的眼神看着我。我嗟叹母亲怎么不多活一年 ?了却她 天天念叨哪管有个伍元工资的工作让我老闺女做的心愿。
母亲逝后一个多月,我带着悲痛参加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行列……
2020年3月10日
待续
母亲
(六)
当时邻里乡亲同辈称母亲姐妹,不称嫂子,晚辈人都称她姨而不是婶子大娘。这在当时无亲无故男权社会习俗的家乡称谓中几乎没有。母亲博得父亲,子女乃至所有认识人和周围人们的敬重到终老,是她以行为博得的。她十八岁出嫁,二十岁女儿夭折,二十一岁深爱的丈夫暴病逝,她要随去,但怀里正奶着七天就受人重托代养的一岁多的男婴,又面临被卖的命运,她一个弱女子的小肩膀能担得起吗?她不负托负,以泪洗面等孩子的爸爸接孩子后了却生命。但孩子爸爸也是陷于亡妻的痛苦中,由于所托人家带得放心已拉长了看望时间,她盼望快来接走,又揪心着孩子离开她会咋样?七天就奶的,一年多了,跟已出有什么区别?
母亲祖籍淅江杭卅,何时到北方,小时侯听母亲说过,不懂也沒在意,和爷奶及姥姥姥爷一样我都没见过,他们的形容只听父母念叨略记一些。
姥爷家日子过得殷实,周姓人家连叔伯都一起过,母亲小时候虽没入塾念书,但亲舅、叔伯舅一处念,先生是请回家里的。那几年我有时还不满姥姥家怎么是富农。母亲和叔伯姨们偶有结伴门外偷听先生讲书,也许因我不喜欢姥家成份,另母亲从不说一句多余话习惯有关,直到我侍她病时才和我说起。母亲温婉娴静,干净麻利,心灵手巧。小学时,母亲不时提醒我:字摆正当的写,手拿笔有力。和父亲说的一样:先生要突然一抽出笔会打手板。一次写作业母亲拿过笔,我还想:会写吗?母亲竟方方正正写了几个漂亮的字。可之前她从没说过她会写字!就连名字都是父亲李母亲周后加氏,我问为什么这样起名,母亲说,她们那时都这么起名。(私塾里只一个舅学成教了一辈子书。)
姥爷姥姥只母亲一个女儿,上有一兄,下有一弟。我听表姥姥说:你妈女孩时俊着呢!穿衣爱素淡。好模样,不用描画的。我也看得出,母亲不但俊秀,身材极好,要现在说就是标准三围,1、65的身高,从来不胖不瘦,劳累一生腰背到老都倍儿直,眉清目秀,圆脸、秀气的口鼻,墨黑的头发挽个䌣,冬天可体干净的一身黑棉衣从来板板正正,夏天是白细布或鸭蛋青布褂利利整整,衬衣从来是一白布褂,与父亲和全家人的一样永远那么合体。她和周围同龄人不一样的女红一眼就看出来!母亲虽裹脚,但她说受不了疼,姥姥就为她放开,因此没裹好。在那样的乱世年月,虽过得殷实,和其它父母一样哪敢多留女儿在家?虽说他们只一爱女。
母亲和父亲一样的命运:她也是婚后两年深爱的丈夫死于绞肠痧。之前夭折了女儿,在失去女儿的痛中,他二人忽见亲成戚带一男婴来求哺育,母亲看着襁褓中七天大的男婴母性回归,男的也说奶了吧,能收收心。就在这孩子一岁多时,男人死去后,父亲一把菜刀救母亲险被卖掉的危难中。自此父亲没来看孩子。养育费都托人捎去,多少媒人介绍相亲都拒绝了,他仍没从失去爱妻痛苦中解脱。直到儿子快三岁,他觉得应领回来自已带了。
孩子带回来了,可他找妈两天不吃不喝病了,只好又送还母亲,母亲也是想孩子正在屋里流泪。随来的朋友即说和他们为了孩子结合吧。父亲怒了,他说我成了救人为自已的小人吗?他气哼哼走了。直到大哥快四岁了,他姥姥家人不止一次出面劝说:即是忘不了他妈,那就为你们儿子认了这个妈,谁要说半个不是,天理不容!父亲勉强同意,他说为太平他妈那句话:养大咱们孩子!要不没心思娶了。
在侍候母亲病时她告诉了我这些,否则我还不知道大哥和我们是异母,母亲怀里惴着大哥的孩子们,心旰宝贝的,不曾想大哥不是亲生。但有区别吗?七天奶大的。
母亲继续说:开始几个月你爸天天吃了饭就走,不说一句话,脸也拉老长,终于有一天我说:太平爸,别勉强了,孩子跟你也熟了,还是你带吧,把我送回娘家去,我不怪你,不是你救了我,不知今天还在不……到了这时,从你大哥抱给我四年多,见你大哥长得又胖又结实放心了也少来看了,再后来那人死了,偶来也是有伴跟着,几百里路来也不容易。他是忘不了你大哥的妈,因此几年了媒人介绍不断,他不动心。这是老天送你大哥来拉着我们成了一家。亲戚朋友说和的让我们没话说。你爸听我一席话才说:对不住了……从此他变了个人是的,家里外头都欢声笑语了。我问母亲,那大哥来一年多你家那人没的,没人给您说媒?母亲说:门不出带你大哥,夫家人自你爸镇了后即有人说也是回绝了的。他人死后还有积蓄,那家人本来富裕。
父亲大母亲两岁,二人相同的不幸丧偶经历,带着父亲亲生,母亲哺育四年多的大哥结合了。他们对经受过考验的感惰倍加珍惜!更得到了亲人朋友们由衷祝福,成就了他们幸福的一生。
我只不时为父亲感叹:打开逝去了一个月的爱妻墓再探视;我母亲逝时父亲才六十岁不续娶,不时拿出母亲为他做的衣服鞋看着说:没人能做这么好的活计了。三十三年孑然一身到终老。
足以见得母亲们的魅力和父亲的人格!因之,今年三、八节宅家抗病毒期间记了父亲和母亲,六兄弟姐妹已走了大哥、二姐、小弟三位。我每因此伤感都老去许多,但愿他们和父母在那边相守。母亲已离去半个世纪年,父亲离去也二十年了,但他们从没远离:在我心里和梦中。
我亲爱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父亲学过,母亲耳闻过传统国学诸如"百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美德根深缔固,他(她)们带给孑女和周围人的是忠实坦诚、与人为善、勤劳质朴、重视言诺、踏实做事等品格的正能量。我爱他们,兄弟姐妹及我们的下一代爱他们!怀念他们!
截稿于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