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小江南——察隅
文/任迎春 
西藏察隅在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交接处。沿川藏公路南线西行至昌都八宿县境内然乌湖边的三叉路口,继续向西经林芝八一镇往拉萨,而向南就转向“西藏的江南”——察隅的公路了。一直沿然乌湖南行,翻过4800米的达姆拉山后,就进入了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境内。
境内崇山峻岭,峡谷深切,河流密布,雨量充沛,四季温和,气候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独特稀有的亚热带环境,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所以享有“西藏小江南”的美誉
察隅是西藏重要边境县,和印度、缅甸两国接壤。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著名的瓦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据我所知道,察隅居住着藏、汉、纳西、独龙、苗、回、白、门巴、珞巴、傈傈、怒等十几个民族和一个未识定的僜人民族。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缘关系紧密,文化相互融通,民族风情纯朴,人文景观丰富。
由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和其他几十条大小河流落差很大,山麓高处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灌木,山下则是茂密苍翠的森林。沿察隅河往南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耳边会一直响着河水轰隆隆的流水声。到位于西藏的最南端——下察隅,海拔已不足1000米,由于受印度洋湿热季风的影响,到处呈现出热带气候的强烈特征。山上和田野间大量生长着芭蕉、格桑、兰草、仙人掌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奇花异草,知名的菌类和中药材也比比皆是,如天麻、贝母、三七、黄连、七叶一支花等。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食源也是动物非常良好的栖息之地,这里云集着南来北往的飞禽走兽。早在1982年,察隅县里的慈巴沟就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羚牛、棕熊等珍稀动物,山鹰、獐子、鹦鹉、山雀等飞禽走兽更是屡见不鲜,据说,有人还曾经发现过老虎的踪迹。你看,调皮的猴子在树上荡着秋千如履平地,羚牛老少眯着双眼在悠闲地晒着太阳,神态自若却又高度紧张的獐子在溪边喝水,各种飞鸟在森林中比赛歌喉,山鹰在碧蓝的天空中翱翔,鱼儿欢快地嬉戏在碧波清澈的水底,蜜蜂家族飞来飞去忙着采蜜,七彩斑斓的蝴蝶在野花丛中追来追去......好一派自然和谐,生机盎然,绚丽旖旎的美丽景色!
“察隅”二字藏语的意思是“人居住地”,气候常年比较温和湿润,盛产水稻、玉米、油菜、荞麦、青稞、花生、大蒜等,也适宜苹果、广柑、甘蔗、香蕉和多种瓜果的生长。在下察隅竹尼村附近一个山沟里,野桃树一年四季开花不间断,遗憾的是大多数桃子都不能吃。竹子长得碗口粗细,大蒜种的遍地都是。记得我当兵时,部队组织去帮助当地老百姓劳动或在部队伐木(烧柴)时,只要同当地老百姓打声招呼,尽可随便拔用,当然我们是要付钱的。
西藏农垦团在察隅戎边,每当油菜花开的季节,层层梯田漫天遍野一片片金黄,一眼望不到边。插秧和收稻季节,田里军民欢声笑语一片你追我赶。更有当地劳动间隙打水仗乞丰收的习惯,休息间隙,男男女女就开始你追我打,三五成群,相互之间往对方身上撩水往脸上抹泥巴,嘻嘻哈哈,笑声不断,好不热闹!颇有点像傣族泼水节的味道。
每年春节过后,内地乍暖还寒时节,西藏察隅已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在米拉山下一个山谷里,两面环山,山顶雪化的溪水从山顶倾泻蜿蜒而下,溪边有大片的野生桃树林,桃花伴着潺潺的流水,在雪山的映照下争奇斗艳,展现出世界上最斑斓多彩的独特高原美景和雪域桃花恣意绽放的浪漫!仰望雪峰上终年皑皑的白雪,置身已如醉霞緋云般的桃花丛中,粉粉嫩嫩的桃花在气势磅薄的雪山怀抱中无限柔美和妖娆,既可远观亦可近玩。雪山、碧水、绿树、桃花相映着蔚蓝的云天,真正的是美不胜收,美不胜收啊!
在察隅县城吉公往南不远处,有一股天然温泉从山间喷涌而出,水温高达六七十度,需要加凉水才能洗澡。温泉源头,有一清朝末年赵尔丰的部队在此经过时刻的石碑,可惜碑文我已不记得了。80年代温泉浴池就小具规模,可供驻地部队和政府机关人员以及老百姓们洗澡,想来现在开发的会更加美好,设备会更加齐全配套,环境会更加舒适安逸享受。
离开察隅已很久了,美丽察隅的印象在我心头忘不了也抹不掉。我多想能再到察隅看一看,再领略领略察隅的雪山、白云、碧水、蓝天、森林、桃花,再感受感受察隅特色的民俗民风,再品尝品尝察隅独有的松茸大餐,再欣赏欣赏察隅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再去回味回味察隅山水间的美丽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这里有我十多年青春岁月的流逝啊!
我衷心地祝愿察隅!祝福察隅!察隅扎西德勒!!!


任迎春,网名:耘春一隅,河南省林州市人。1974年入伍,在西藏察隅边防服役,1989年转业后在河南新乡工作至退休。风鸣梧桐文学社诗友,喜欢散文写作,在部队和地方一直从事文秘工作。曾在小报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作品散见于百度、军魂网、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