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去贺兰山观赏岩画,心灵被深深地震撼。
一条狭长的峪口,谷底溪水潺潺,两壁奇石峭立,上千幅岩画就散落在这里。岩画低者触手可及,高者只可仰望。岩画的图案,大约一半为人首,一半为牛、羊、马、鹿等各种动物。岩画的内容,则涵盖放牧、狩猎、争战、祭祀、娱舞、生殖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简洁的线条,诡异的形象,高深莫测,玄妙神秘。每一幅岩画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现已无从查考,我们只能以今人的视角去揣度,去诠释。
岩画谓之画,其实是刻上去的。一种是直接在石头上刻槽,一种是在石头上刻槽后再行磨制而成。岩画的成画时间,距今一千年到几万年不等,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铁器时代。千万年风吹日晒雨淋,能够留存至今的,想必只是冰山一角。这些岩画犹如一个个凝固的音符,附着在嶙峋的山岩上,向人们传递着什么,诉说着什么。
关于古人制作岩画的原因,学界莫衷一是。一种看法是用于巫术祭拜、人神沟通,一种看法是出于古人表达、传播的需求。其实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都是古人为了满足交流的需要。只不过一种交流更加正式,一种交流比较随意而已。这些岩画大都出现在纸张、笔墨广泛运用之前。我以为,更多的是人们为了表达一种感受、一种思想,激情难抑,思绪澎湃,便在岩石上进行创作。
这些岩画是如何刻制的?在石器时代,应该是用更为坚硬的石头一点点敲凿、刻划而成。进入铁器时代,要相对容易一些,但工程量依然浩大。据测算,一幅较大的岩画刻制成功往往需要数年甚或更长的时间。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幽僻的山谷里,古人们紧紧依附在山岩上,挥汗如雨、满头是灰地刻磨岩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需要怎样的一种意志和毅力。
创作岩画的过程,应该是痛并快乐着。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使用极其原始的工具,在极其坚硬的岩石上,从事一项一眼看不到头的工程。那是一种怎样的艰辛和茫然!又需要一种怎样的信念和企盼!但是,随着岩画一点点成形,又是怎样的惊喜,怎样的兴奋!对着岩画喜极而泣,甚至顶礼膜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总是感喟于古人精神至上的价值追求,总是感喟于古人做事的专注和专一。为了精神追求,抛弃物质享受,数年甚或一生专注于一件事。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毅力,怎能不出精品、出极品?相形之下,今人们虽则做事高效、快捷,但又有多少东西能够流传下去,为后人景仰呢?
有人说,岩画是古人的艺术珍品,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但其实,岩画更是古人精神的写真,追求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