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遛土豆
作者/刘希东

说完撸草籽、挖耗洞,今天再说说遛土豆。小时候生产队有粉坊,并开办土豆换粉条业务,因为粉渣子可喂猪,还可以剩些粉条卖给供销社换点现金,(一百斤土豆能出干粉条十二三斤)我记得小于鸡蛋大的土豆每百近换四斤粉条,鸡蛋以上大的换八斤,那时家家园子里或自留地都种够自家吃的,多了就上生产队换粉条,互利互惠。
我家园子不小,土豆吃不了,除了小土豆换粉条,大的都留到春天卖土豆种,所以粉条就少。那时春天的土豆种一角钱一斤,按现在的物价换算也算很贵了,因为粮店的玉面才九分钱一斤,而粉条才一元左右一斤。
我小时候粉条算是好菜了,炖鸡炖肉炖酸菜等,放上一把粉条即让主莱增加数量和多样化,又让粉条有了香味,特别好吃。因此东北有了“猪肉炖粉条管够造”的俗语。为了多吃点粉条,我便加入到溜土豆的行列。先从生产队的土豆地开始,大家都去遛,一天就遛完了,碰巧了能遛四五十斤,多了也不超一百斤,那得赶上犁杖犁偏了,才能有大收获。尤其是地头地脑,开犁时梨不深,梨到地头抬犁杖抬的早,只要干活的社员把土豆捡完拉走了,等在地边的几十人便蜂拥而上,这就考验每个人的眼力了,我虽然年纪不大(溜土豆的无论男女都比我大),可抢好地段还是比他们强,每次遛土豆我都不比他们遛的少,包括初冬遛甜菜疙瘩也每年遛个百十斤,回家洗净,擦成絲,用水泡一天一宿,然后用像夹豆腐包的夹子及豆腐布包上,把甜菜汁挤出来,用大锅熬到褐色,就是糖稀了,用它蘸加黄豆面的大饼子吃,又甜又香,连菜都省了。

书归正转,我遛土豆的重点是各家各户的园子,因为土豆开花后,就坐果,花刚落,大的土豆就可以长到比鸭蛋还大,有的人家就开始从土豆秧的根部摸大的吃,(俗名阉土豆)而且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的人家已摸了好几垅,到起土豆时,重点都放在沒起的垅上,还有土豆地穿插种倭瓜角瓜的,或间种向日葵的。这些植物的根部他们一般不挖,而我就专拣这些地方挖,因为土豆长哪肉眼看不到,可土豆专挑空地长,所以我每次都收获不小,少则二三十斤,多则四五十斤。最奇妙的是,在他们早吃的那几条垅,因为总走都踩的溜光梆硬,土豆秧也早死了,不知下边有沒有土豆,就不刨了。(也嫌累)可我不怕累,尤其是养父在公社铁匠炉打的二齿子(一种合泥的工具)不轻不重,加上用蜡木杆做的把,又光滑又有弹性,特别好使,因此我专找这地方刨。一次在董大爷家的园子遛土豆,刨开被踩溜光的土盖,赫然露出一个比中碗还大、溜光铮亮的大土豆,我小心翼翼的把土豆抠出来,拿在手里一掂量,足有一斤多重,这在正常生长的土豆地里也沒有这么大的呀,这在当时,是我见过的土豆王了,我欣喜若狂,正在得意,却被园子的主人、董大娘看个一清二楚,她急忙抬着三寸金莲脚(她年幼时正是裹脚的年代),急匆匆的跑过来,要我把土豆给她,我说,大娘,你家的土豆都起完了,我才来遛的,怎么能给你呢?她说,我这一片地也没起出过这么大的土豆,你就给我吧,并说,这么大的土豆我还沒见过呢,你让稀罕两天也行啊,我说,你们落下的,我遛出来的,要不一冬天就冻了,谁也捞不着,她说你不给我,我找你妈去,我一看她还吓唬我,我扛起面袋子,拎着二齿子就跑,我知道她撵不上我,边跑还回头做了个鬼脸,她在后边骂我,“小兔崽子,你等着,我找你妈去”!回家后我跟养父养母还显摆呢,让养父一顿训,养父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不能夺人之美,把大土豆送回去”。我说,为什么呀?养父说:“你董大爷的木匠技术髙,科班出身,我这点木工技术还是他交的呢”,养母说,“孩子也不容易遛来的,一个破土豆至于吗”?养父说,“我这两三样木工工具还是人家送的呢,”“拉倒吧,都是他不稀用的才送给你的,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养母又回了一嘴。“妇人之见,别因一个土豆伤了和气”,养父说。养母又说,“董大哥看着挺好,砍房架子的尺寸,门窗赶“吉星”的尺寸他都不告诉你,(画线时不让我养父看)因为这事你回家磨叨了好几天,我还劝你,别怪人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你没忘吧?”(制作房子的人字架,俗称砍架子,立仁,斜拉,与放檐檩的位置都是有固定尺寸的)养父指着我说:“你不去我去”。我赶忙下地穿鞋连跑带巅,抱着土豆来到董家,(不到一百米)董大爷连忙说,拿回去拿回去,别当真,你大娘也是的,一个土豆算个啥事呀?董大娘也笑了,我也就是说说,我不能找你妈去。我说,我爸让我送来的,他说干木匠活都是你董大爷带着我,教了我不少手艺,这点小事别惹你大娘生气?说着,我把土豆放下,给他们行了个礼就跑了。也因为这件事,我们两家关系更好了,谁家有事或过年杀猪或宰羊都邀请对方来家吃顿饭。后来董大爷病重时,又把一把日本产的四分凿子送给了养父,那可是凿中之王啊,钢口好,耐用,能断十号线的铁絲。可惜养父去世后,我没学过木工,用不着了,全套卖给了我的同学,说卖差不多等于送,锛铇斧锯、凿子等三十来件,才卖了十元钱。平均三角钱一件,就那一把凿子现在一百元都不止,因为已经有了文物价值。说了这么多,都是那个土豆引出来的故事,所以,遛土豆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刘希东,六十六岁,在原中铁九局三公司退休,曾任工程队劳资员、工会主席等职务,一生爱好文学,曾在《新文化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沈铁日报》,《汽车厂报》,《青年月刊》《公主岭日报》及长春分局主办的《君子兰》刊物,《班组生活》等省市级报刊发表过小说,诗歌,杂文,故亊等多篇,在公司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第十六届“三木秉凤”杯全国大型征文正在进行中……
欢迎各界爱好文学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写出您心中最美好的憧憬,优美的文字,登上我们的平台!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必须是原创首发,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六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征文时间:
本届全国大型征文自2022年元月1日起至 2022年4月底截稿。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1000元。
一等奖4名:奖金300元。
二等奖10名:奖金100元。
三等奖300名:奖金5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20元。
主编希望之梦(木易)欢迎您投稿!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是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