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22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容城县作家协会、北京城建集团共同举办的 “送文化下基层——著名作家赵晏彪新书雄安新区分享会暨赠书仪式”在北京城建容西E标项目部举行。
分享会由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容西片区E标段项目书记杨崇学主持。容城县作协相关负责人周志永、郭克,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容西片区E标段项目经理助理梁帅,评论家贺颖,陕西作家水菱,容城作家胡志国、孙金玉、王占民、高磊、李建敏,维艺传媒孙宝娜以及北京城建集团容西片区的老兵代表李世升,新入职大学生代表成少璞、梁智伦、王昕、赵金刚、竹雨等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与会作家对赵晏彪的全新报告文学力作《平常心心平常——林常平传》,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探索,从纪实报告文学类作品的文本可读性、纪实文学的创作对作者文学功力的要求等方面,均进行了文学审美式的梳理与探求。

杨崇学在主持中表示,这部作品可以清晰看到个人经验与时代记忆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作者对时代声音与现实生活的关照,对多难企业家跌宕命运与心灵历程的细腻刻画,以及如何处理好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与人民的关系等等,都呈现出作者文学创作的眼界与格局。

周志永说,本书描写了福建企业家林常平传奇的人生经历和艰难创业史,还原出一位有诚信、有爱心的企业家形象。林常平经历曲折,还在娘胎里时父亲就因海难去世,六岁时母亲也不幸病故。他三次创业,历经磨难,事业有成。这位吃百家饭长大的“遗腹子”,不忘感恩回报社会,累计为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捐助达4000多万元。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面对大量的现实材料,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像匠人那样,以真实的素材、艺术的方法雕琢作品。巧妙取舍、剪裁,既表现了其真实性的一面,又体现了艺术魅力,使作品得以高于生活的方式呈现。

郭克说,其实,脑和心是有很大差别的,用心是真诚,用脑是智慧,用心而不唯心,用心而不违心,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的本质特征。这本《平常心心常平——林常平传》中,赵晏彪老师借助人物的名字“常平”二字与心契合,意在说明一个道理,成大事者,用的是真诚,而绝非仅仅是用脑而不用心。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面对苦难,那些用真诚、用善良对待生活、用心对待生活的人,往往会迎难而上,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贺颖说,相较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纪实类文学总是令世界面目更为清晰,文本来自生活,故而总能以生活的切实内力,平复某些精神上难以规避的虚妄,并执意在生活的现实本相中,寻求心灵的向往与安生。作者通过对企业家林常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创业故事的讲述,彰显着一个有责任感的当代作家,对我们生存的真实生活的深切关照,对人间温暖、精神明亮、美与良善的执意呈现。同时这部作品最为核心的美学价值,是将人心人性中最为弥足贵重的慈悲心昭示出来。经由这样的书写,这样文学意义上的公益行动,让人间得以闪耀美与良善之光亮,而有幸被此光耀的人心,必定通达、温暖而明亮。这样的美与良善,无疑是人间最恒久的力量,更是文学作品弥足深刻的美学价值。

水菱表示,作品的结构开合自如,叙述节奏从容不迫。从林常平的童年生活开始,浅色勾勒出那个特定时代背景。尽管林常平一生充满了坎坷,然而作者却并未困于政治氛围所营造的时代气候,而是将手中之笔伸进历史的深处、生活的背后去,以一种真纯的笔触拨开复杂的历史风云,寻觅复原一个企业家的精神成长史。作品的语言素淡清新,通俗平易,不故作高深,也不卖弄手法,就那么自然天成地任文字向前流动,如一条清澈的河流,河水过处清风习习,芳草萋萋。但亦不掩水流险滩,波涛汹涌,惊涛拍岸。这部作品虽然只是人物报告文学,是一部人物传记,但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特定年代下的一些特定人群所经受的历史磨练和考验。

胡志国说,把报告文学写成纪实性和艺术性兼备实属不易。把企业家林常平的半生坎坷作了一个初步且条理清晰的介绍,对主人公客观评价和细致到位的解读,都能让读者升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尤其是主人公凤凰涅槃般的传奇事迹和自强不息的三次创业经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千千万万企业家的缩影,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光是励志的好书,还是有创业导向的教材。书中不光有壮士断腕之悲壮,还有人伦亲情之细腻,更有慧眼识珠的生意经。

王占民用一首诗来表达感想:少小经风老沐霜,屡遭磨难志犹长。腾飞不忘家乡客,善举殷殷报梓桑。

高 磊也赋诗一首:历雨经风感慨深,牢笼窗外夜沉沉。平常日子平常过,胜败无非存一心。

孙金玉说,作者笔力雄劲,用讲故事的手法达到妇孺尽懂,综合运用小说的技巧、对话的艺术、诗歌的跳跃等叙述方法达到了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不仅使人物立得住,而且站得稳。书中的每个章节前都有题记,后有结语。不仅很好地把控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而且更易懂。这使得本书的受众面变得很大。每一个读到此书的人,无一不是心潮澎湃。人生的磨难虽历经种种,只要你咬牙坚持、有所追求,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接灿烂的黎明。

本书作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赵晏彪在答谢词中,对作家们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这的确是一次励志的写作,一路走来,主人公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样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激情与动力。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书中的主人公,都有着极强的现实性,对作家、对读者产生了深度激励。赵晏彪还就报告文学的创作,对作家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作家的热烈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