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琼崖革命史,我所知不多。2018年初,有幸接触了庄田之子庄祝胜及赵光炬之女赵庆雅,那时,他们正在海南奔波捐赠《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丛书进校园的事情,于是我购买了一套,开始有系统地阅读;后朋友又赠我一本《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简明辞典》及一套九卷本的《琼崖红色故事》。在读书过程中,我常常被感动,特别是被那些坚强的女性革命者所深深感动!我很想把她们的事迹生平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出去,以饕读者。无奈才疏学浅,加之对琼崖革命史真的知之甚少,深怕有误而对不起父辈们及读者。于是,决定把《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简明辞典》人物篇中收录的女性革命者史料进行整理汇编,并按姓名的笔画顺序转发出去,这样,便于有兴趣者阅读和了解,而且也不会有篡史之虞。

王时香(1911~1998)女,海南乐会县龙江乡(今琼海市阳江镇)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岁参加琼崖工农红军,任女子军特务连指导员。1932年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与庞学莲、黄墩英等女子连干部被国民党抓捕,关押折磨长达5年之久。出狱回家后,其母亲害怕女儿当过红军、坐过牢会连累全家,把她嫁给一个跛脚的、比她大15岁的国民党清乡大队长,以寻求庇护。其丈夫在海南解放时,被琼崖纵队击毙。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背负着烈属、地主、叛徒复杂而沉重的多重身份生活。上世纪80年代,被摘掉了“阶级敌人”、“叛徒”的帽子,得以平反昭雪。以亲身经历在省内外大力宣扬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及革命精神。1998年因病去世。

云四婆(1879~1955)女,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龙马乡东后埌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一带组织群众接济过往的各级共产党组织和人员。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动群众筹集粮食上万担支援前线,还亲自动员2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被日军抓捕过5次,国民党当局抓捕过1次。
在狱中,她受尽鞭打、火烤、水灌等酷刑,始终没有泄露共产党和革命的机密,还和狱中的同志一道坚持斗争。从1927年起的20多年里,为了支持革命,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始终坚定不移地当好共产党的情报员、交通员、护理员和供给员。先后接济过中共琼崖红军、琼崖纵队、解放军指战员近千人以及县、区、乡的革命同志100多人。海南解放后,任海南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委员。1950年10月5日,当选海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出席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母亲”的光荣称号。1955年1月在海口病逝。3月,经批准,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冯爱媛(1905~1927)女,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东路镇美德村人。1924年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与同学们一起走向街头,发表演说,抨击政府和社会的腐败,传唱革命歌曲,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同年秋,琼崖妇女协会成立,被选为协会委员(一说为副主席),成为琼崖妇女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不久受中共组织委派到嘉积负责乐会县、琼东县2个县(2个县今属琼海市)的妇女工作。到嘉积后,很快成立了嘉积东路妇女解放协会,并在朝阳、中原、阳江等区建立分会,积极发动妇女参加夜校学习和各种政治斗争,引导她们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秋,与琼崖学生联合会主席雷永业奉命回府城汇报工作途中不幸被捕,后英勇就义。
(刘文韶与冯增敏)
冯增敏(1912~1971)女,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阳江镇美党村人。1927年,当儿童团中队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任共青团乐会县委妇女干事。1931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第一排排长。1932年春,任女子军特务连连长、女子特务连第一连连长,率部掩护红军主力作战,保护红军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同年冬,在琼崖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后,于1937冬出狱,继续参加革命活动。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乐会县三区中和乡妇女委员、主任等职。在扩军工作中出色完成任务。海南解放后,历任琼海县妇女联合会主任等职。1960年参加全国民兵大会,荣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赠予一支苏式半自动步枪。“文革”期间由于早年被捕经历,被诬陷为“叛徒”,受到严重迫害,1971年9月因病逝世。打倒“四人帮”后,冤案得以平反。1979年,中共琼海县委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邢慧学(1904~1932)女,又名邢冬梅,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17岁到琼崖的文化中心府城求学,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1926年初,进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中第八班就读,经常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政治活动。2月,成为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分子,海府(海口、府城)青年运动常委,歌舞股股长,经常带领青年学生上街宣传演说。3月8日,当选为六师临时团支部委员,不久转为中共党员,被派到文昌负责组织妇女运动工作。4日,当选为国民党文昌县党部妇女部长。在此期间,与文昌中山女子学校校长吴冠群一起,以女校学生为骨干,在文昌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工作。1927年11月,当选为琼崖妇女委员会主任,同时被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1928年2月,又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妇委书记。琼崖妇女运动在她的组织发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同年冬,琼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遭受挫折后,随同丈夫王文明一起撤到母瑞山,坚持艰苦的农村武装斗争。1932年春,在琼崖“肃反”运动中,被无辜错杀。新中国成立后平反,追认为烈士。

刘秋菊(1899~1949)女,乳名妚二,海南琼山县塔市镇(今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福云村人。出身贫寒,幼年父母双亡,跟着姐姐给地主放牛、打零工、艰难度日。16岁时嫁给演丰乡贫苦盐民郑正义,婚后丈夫出洋谋生,两年后死于异乡。1926年革命风暴席卷琼崖,参加农民协会并起新名“刘秋菊”,参加农民识字班学习文化和政治,后被选为乡农民协会的妇女代表,带领妇女打土豪,带头剪头发,反对买卖婚姻。1927年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毅然参加农民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一位传奇式“女飞将”,被群众亲切称为“姨母”,被战士们称为“交通总队长”和“护身符”。1928年5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敌人抓捕,在2年的囚牢生活中,受尽各种酷刑的折磨均未屈服。1930年夏,在中共组织多方营救下出狱。8月当选为琼崖苏维埃政府委员。后历任中共琼文县文南区委书记、中共琼文县委委员、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委员会委员。1939年参加国共合作抗日机构——琼崖战时党政处工作。1940年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妇女委员会书记。1941年11月,当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1942年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会委员、妇女委员会书记。1945年任中共琼崖特委民运部副部长。1947年任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委员。1949年3月,任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8月在白沙县毛栈乡病逝。

许如梅(1919~1943)女,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东阁镇马回仔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同年任随军服务团副团长。1940年调中共琼崖特委妇委会工作。
1943年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医务所政治指导员、第二支队民运股股长。同年秋,奉命赴琼崖南部工作,途经定安县雷鸣乡梅众村遭日军袭击受伤被捕杀害。

吴冠群(1903~1928)女,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抱罗镇高堆村人。出生小康家庭,少时随父在抱罗、海口等地生活。18岁进府城匹谨学校读书。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中共组织的指示,在文昌创办县立中山女子学校,任校长。1927年4月下旬,琼崖国民党实行清党,被迫离开女校,转移到农村。11月底,当选文昌县妇女协会负责人。1928年秋,因叛徒出卖,与未婚夫陈治安(共青团文昌县委书记)在琼山罗雁附近被敌逮捕杀害。
竹君根据《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简明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整理汇编
部分相片由 林敏娟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