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快讯:(谭金富、蔡毅) 在河南省南召县乔端镇有一个以《世上还是好人多》为背景音乐的视频,最近走红朋友圈,这个视频不仅歌颂了南召县父老乡亲的淳朴善良,也弘扬了当地群众一心向善的风尚美德。视频制作者李军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李军,南召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驻村第一书记,荣获过南召县优秀第一书记的殊荣。十年来,他用坚韧的步伐去丈量扶贫路上的每寸土地,用严谨的作风去绘就乡村振兴的蓝图,用带党性的光辉去赢得群众民心,得到社会一直好评。为此,记者沿着驻村第一书记李军的足迹,去探访这位连续十年扎根山区投身基层,坚守在驻村扶贫一线的普通共产党员,感受他的为民情怀。
包联共建驻村扶贫,他用辛勤付出带来深山村的华丽蜕变。

2012年8月,按照南召县委“包联共建”领导小组要求,李军作为县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南召县最偏远的乔端镇姬家庄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里最高海拔达1021米,距离县城60余公里,距镇政府15公里,紧邻嵩县白河镇,地处偏远,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群众收入普遍较低。上任伊始,他首先从支部建设入手,紧紧牵住党建“牛鼻子”,帮助姬家庄村党支部建班子、带队伍、谋发展、促和谐、保稳定,带领村“两委”班子带头亮岗位、亮身份、亮承诺,在村委便民服务大厅设置版面公示办事服务流程图和村委集体服务承诺书,提出了“群众有难找党员,党员有难找支部”的响亮口号,让群众有话对党说、有苦向党诉、有难找党帮,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举扭转了该村支部软弱涣散局面。在李军的带领下,姬家庄村两委班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方案和三年发展规划,先后筹措各类资金80余万元,协助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完成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等三十余项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一举改变了姬家庄的村容村貌,所驻姬家庄村从三类村连续三年晋升为一类村,荣获了“市级卫生文明村”的殊荣,连续三年在全镇19个村综合考核中蝉联一类文明新村。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余件,先后帮助群众办理各类手续73项,为群众协调解决矛盾纠纷32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农村“五保”、“低保”、文化广场建设等事项22件,在2015年上半年组织的两次群众评议党员活动中,村“两委”班子成员满意率均在95%以上。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军本人获得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其驻村工作典型经验先后在《南阳党建网》、《南阳纪检监察杂志》刊登。

脱贫攻坚打硬仗,他用忠诚担当换来深度贫困村摘帽脱贫。
2015年,全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根据组织安排,李军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南召县留山镇好汉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开展工作,2020年2月他又被任命为驻好汉村第一书记。五年来,他多方协调沟通,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800余万元,先后硬化了国道345至好汉村部宽4.5米的通村公路,改建村部,建设村文化广场,配齐办公设施,新建了村卫生室及配套设施,建立全村自来水管网系统,对村小学地坪进行了硬化,协调安装路灯73盏。2020年协调公路部门投资20余万元修建硬化村组道路2公里,争取农口资金50余万元,硬化坡耕地区间道路4.76公里,好汉村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增加村集体收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积极与越海香菇专业合作社联系沟通,积极推动香菇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先后建成香菇大棚324座,总投资达800余万元,并鼓励群众采取入股入社、土地流转、进厂进社务工等形式,带动群众近百人在家门口就业,在帮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同时,好汉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6万余元。
志愿者在出村口设置疫情值班卡点,轮流值班,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排查,对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严控人员出入。制定详细疫情防控预案,明确专人落实“五包一”工作,责任到人,加强动态排查,监督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误农时,统筹抓好农业生产,帮助村民协调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购置,确保村民春耕需要。为了防范返贫风险,紧抓产业和有序就业不放松,使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不误。

去年以来,他又积极投入到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中,与村两委一起不辞辛苦,打造出了好汉村干净整洁的一片碧水蓝天。他还利用自己全部参与了八年来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经历,对南召县公路局驻村扶贫及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浓缩概括。他夜以继日整理出收集保存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埋头2000多幅图片资料里,分拣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00余张图片,进行组合排列,按照一定顺序串联在一起。然后又从数百首歌曲中选定了《历史的天空》这首歌曲,作为配音使用,制作完成《时光回忆》三部曲,为下步要筹建的好汉村史馆提供了第一手视听资料,受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好评。

《世上还是好人多》这首歌,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李军,您就是好人一个!
责任编辑:毕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