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21
21:《长征》诗词第一课
乘车出发一路歌
“叮当,叮当,……”
钟声把柳军军惊醒了!柳军军急忙捡起丢在地上的钢笔,收起日记本,准备出教室。这时,全班同学们冲锋般的涌进了教室。军军忘了,全校军训结束了。今天开始,正式上课。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他清了一下思绪,准备听课。这时,一位女性老师蹬上了讲台。她叫陈世花,辉煌中学文科组的主讲老师。
“起立。”
王宏的声音,全班同学齐刷刷的站了起来。陈老师向同学们行了鞠躬礼。
“坐下。”
同学们落座了。
“同学们,今天上第一课,毛主席诗词,巜长征》。班上那位同学读过毛主席的这首诗,能背下来的同学,请举手。”
柳军军把手举了起来。
“举手的那位同学,请你站起来,把《长征》背讼一遍。军军站起来 :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就在军军背讼这五十六个字组成的庄丽诗扁的同一时段,陈老师把这五十六个字组成的诗词,端端正正的书写在黑板上。多票亮的字体,每一个字,都是一个供人欣赏的艺朮品。不愧是语文老师,光看那字,就可以明显地告诉你,这位老师是一位文学艺术修养极高,品位极高的人民教师。她写完这诗,转身把全班同学扫了一眼。谁能把毛主席的《长征》朗诵一遍。道银龙举起了手。
“举手的同学,请你站起来朗诵这首诗词”
道银龙站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 ……望着黑板上的字,听着道银龙的朗诵,柳军军在课堂上走神了。他想起了赵珍珍。自从赵珍珍回校闹革命以后,先后近三年时间,赵珍珍当导演,他们在一起就是排练节目,有歌舞,有小合唱,有对口词,有快板,有相声,压台戏汇演,就是毛主席诗词《长征》。这台节目,有东方红公社的十三个大队,六十五个生产队巡演过六七十场。县革委成立时,郭家堡学区表演的节目,就是《长征》,后来,还在秦州户的剧场表演过长征。总之,《长征》这场节目,他参加演出近百次,观众往少里说,也应在该十多万人以上。
“ 同学们,毛主席的长征这首诗,据说被音乐家谱成了曲,在民众中广泛传唱,那位同学会唱?”
柳军军如梦初醒,他忙举起了手。
“你会唱?”
陈老师问。
“是的”。
军军不慌不忙的回答。
“那好,你为同学们领唱一遍。”
陈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柳军军清了清嗓子,放开歌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优杨的歌声从高一4班的教室里传了出来……。
刚下课,赵珍珍急忙过来。
“军军,王校长有要事,找你过去。”
“知道了。”
军军跟着赵珍珍来到王校长的办公室。办公室内坐着姚老师,王校长,看到柳军军进了门,王校长风趣的说。
“团首长驾到,请上座!”
说着话,用手指了一把空椅子。赵珍珍跟进门。
“哎呦,团长的待誉,就是不一样”。边说边落座。
“三位前辈在座,小兵有礼了”。 军军笑着行了个鞠躬礼,然后落座。 “今天的主讲佳宾是姚委员,老姚同志,你开口吧。”
“不算开会“,姚老师说。
“就是按排一下后勤组的工作。在座的诸位都清楚,前几天下了一场雨,接着又是沙尘暴。学校建在转渠口东沙门的校办农场损失惨重……。围墙倒了三四百米,有两处房子墙开裂了。农具库房的北墙倒了……。预计补修得十万土块。高二的三个班,都是城上娃娃,高一的一,二,三班,也是城上娃娃,端土块的活也干不了。高一的四,五,六,三个班,是从农村升上来的。后勤组希望从高一四班开始干这些活。所以,今天请高一4的班长,征求一下柳班长的意見。校长,我就讲这些。完了”。
王校长问姚老师。讲完了吗。赵珍珍说,“我想报名由高二2班下农场,可是多数同学,连端士块都没见过,心中没数,所以不敢报名。”
“看来,军军的团队又要临危受命了!”王校长感觉有点为难。因为,他心里有数,高一4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己经不少了。
“没有问题,高一4班不负使命,坚决完成端十万土块的任务。”
柳军军说。
“每个班下农场只有七天,完不成十万也无防,还有高一5呢。”
姚老师说。
君了一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我有两个“军”呢。
柳军军坚定的说。
“没有时间再讨论了,就这样决定吧。”
王校长说。
“强将手下无弱兵,我相信柳军军和他带领的团队,完成任务应该没有问题!姚老师,说清楚,农场劳动,学生的生活咋按排。”
“后勤组有规定,在农场劳动七天,发十斤细粮票,发七元菜金,节约归个人,超支不补。由班级自己管理伙食。”
姚老师说。
“ 细粮一天斤半,菜金一天一元,军军,你觉得够不够?”
王校长问?
“没问题,足够了。”
军军回答。
王校长又问。
“农场运输咋按排?”
“农场只有一辆尕驶车,连行礼带人,每趟能拉十五到二十人,也许得跑四趟。”
姚老师说。
“由我按排,三趟就行了。”
柳军军表示。
“就这样定下来”
王校长说。
“吃过中午饭就行动。四班可按排提前开饭。”
柳军军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急忙召集班委开会,按排下农场事务。
“现在,不是开会。“军军说。
“ 是安排工作,农场遭了灾,我们班去农场救灾。咱们从现在开始准备,提前吃午饭。然后分三个组乘车。我负责第一组,王宏,祁基分别负责第二,第三组。我们的责任,是把三个组的人员,物资,齐装满员,一个不少带到学校农场。这是第一步,只有走好第一步,才能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明白了吗”? “明白了!”
班委门异口同声。
“第二项。生活管理。王甲林当管理员。后勤给下农场的同学,每天供斤半细粮,一元菜金,生活物资隨车运农场。咱们自己做饭,自已管理。节约规已,超支不补,清楚了吗?”
军军问。
“清楚了。
班委们还是那样回答。
“好,时间紧迫,散会后立即行动……。”
一辆滿载生活物资和二十名同学的尕驶车,像老牛车一样,在高低不平的乡间土路上行驶。柳军军、马聪带领一组学员先行。柳军军说,我们乘车出发,比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条件好多了,咱们复习一下语文课吧。坐在车上的同学们鼓起掌来。
“ 红军不怕远征难……”优扬的歌声,洒了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