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37章 秋意渐浓枫叶红
川江五中校园,秋姑娘披着件紫红的轻纱,在徐徐而来的清风鼓动下翩翩起舞,给校园的那片枫叶林抹上一层红的底色,秀出一番怡人的秋韵,让校园的一切都显得简约而真实起来。
这天上午,铜钟响起“当,当,当……”铃声。下课铃声响过,坎家福在高一(7)班上完物理实验课,拿起电磁学仪器实验器材走出教室。他刚回到办公楼二楼,惊喜地看到楚国良站在走廊上踱步。
“国良,真的是你呀!”
楚国良转身一看,高兴地跑上前,抱住他的腰身,“家福,好啊,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人民教师了。”
余艳红和王校长从办公室出来,微笑地看着两人。坎家福见余艳红笑盈盈地看着他俩,“艳红,你好。欢迎欢迎。”他又面向王校长,“王校长,谢谢您的亲自接待。”
王校长笑呵呵地上前牵过楚国良的手,“坎老师,能接待你这样的朋友啊,我高兴,高兴啊。来来来,一起坐会。”
楚国良握住他的手,“谢谢您,王校长。家福下课了,我们就到他宿舍里坐坐,打扰了。”
王校长拉着坎家福的手,“坎老师,真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你这么的优秀,结交的朋友也很慷慨大度。刚才,高二(3)班一位成绩很优秀的女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母亲生病住院,她叔带他来退学,国良把身上两千多元钱全拿了出来,捐给了她,我们都被感动了。”
王校长左手握住楚国良的手,右手在他手背上轻轻地拍了拍,“国良啊,你是好样的,宅心仁厚,深谋远虑,今后必成大器。我再次代表全校师生谢谢你。”
楚国良紧紧握了握他的手,“王校长,您太客气了。谢谢您的鼓励。再见。”
坎家福向王校长请了假,回到办公室放下实验器材。然后他带楚国良和余艳红一起下楼走出一楼大厅。坎家福看见办公楼右前侧靠校园人行道边停靠了一辆黑色小轿车。他一看那车牌,欣然问:“国良,这不是任叔叔的车吗?”
楚国良微微一笑,“今天是个好日子,还有更多惊喜等你。我们去教学区。”
坎家福喜不自胜,他拉起楚国良一路小跑。余艳红也小跑紧跟两人。三人跑到校园林荫道,只见校长姚平安、教务主任李克文陪同任跃进和一位中年男子在科技楼前说话。
坎家福高兴地奔了过去,“任叔叔,真是你呀。”他奔上前,一把抱住任跃进,“任叔叔,欢迎您。”
任跃进呵呵笑着拍了拍他的背,“好家伙,来,你再看看这位是谁呀?”
坎家福抬起头,兴奋地迎上前去,“王书记,您好,您好!我们几次到花芝林农场看您,今天总算见到您。”
王炳林伸出右手,微笑握住他的手,“坎家福,坎老师,好样的。我也一直惦记着你呀,今天,特地和任总来看你来了。”他左手在坎家福手上拍了拍。
姚校长呵呵一笑,“坎老师,王炳林书记现在是我们县教委主任了,今天既是来检查指导我们工作,也是特地来看看你。”
坎家福又是一惊,“教委主任?专程来看我?王书记,这是真的吗?”
王炳林一笑,“怎么?你看我这教委主任像不像冒牌货呀?”众人一听哈哈大笑。
坎家福腼腆用手挠头,“不是,王书记。对,王主任。我的记忆还在花芝林农场;对王主任记忆也应当与时俱进。”
王炳林和任跃进指着坎家福,哈哈大笑起来,现场气氛十分的活跃。
王炳林扶着坎家福的胳膊,“家福啊,早在几年前你去贩卖犁子,我就特别看好你;后来,听你任叔叔说,你在念大学期间,给他的两个孩子补习了三年多时间功课,现在他儿子上了北京大学,你功不可没;你现在回到了川江,来到五中,我们教育战线多了一颗希望之星。我们充满期待。”
任跃进笑着向坎家福伸出大拇指。
坎家福双脚并立,昂然挺胸,“王主任,谢谢您的夸奖和鼓励。我会不断努力,不负众望的。”
众人都赞许地点了点头。
姚校长拉过楚国良,“王主任,这位楚国良先生真是宅心仁厚,听王校长说,他向一名贫困家庭女孩捐了2600多块钱,并嘱咐孩子他叔,一定要让这孩子念书读大学。”
王炳林笑呵呵拉着楚国良的双手,“国良,好样的。想当初,你们贩梨子换细米再卖钱,也一定是比较难的,现在,你却能义无反顾地帮助别人,真是难能可贵呀,心有大爱,我谢谢你。”
楚国良握了握他的手,“王主任、姚校长,谢谢你们的鼓励。我也是偶然地做点好事,不值得一提。”
余艳红见王炳林看自己,她微笑着伸手上前,“王主任好。我叫余艳红,去年河南财政税务学校毕业,分配到县财政局工作。今后还请多多教诲。”
王炳林微微一笑,轻轻握了她的手,“好啊,好啊。教育还需要靠财政大力支持啊。”
余艳红微微一笑,然后伸手向任跃进,“任叔叔好,早就听闻家福和国良说起您,今日得见,深感幸运。谢谢您。”
任跃进哈哈大笑,“余姑娘,我看你和国良两个都是慧眼独具,国良,的确是一难得的英才。你们两个在一起,一个创造财富,一个管理财富,珠联璧合啊。”
余艳红又一次握他的手,“谢谢任叔叔。”
王炳林看了看表,“姚校长,我们一起到学校转转吧。”
姚校长一笑,“好,我们走吧。”姚校长等陪同王炳林、任跃进等先行实地参观考察一下学校校舍、学生宿舍、学生实验室等地方。
一行人来到物理化学实验室,王炳林仔细看了看实验室设备,“姚校长,这实验室平时使用频率怎样?”
“实话实说,实验室设备配备不够齐全,还有些设备陈旧和老化,教师真正做实验不算特别的多。”
王炳林仔细察看了实验设备,“这物理、化学还有生物学,都属于自然学科,通过大量实验,是学好这些功课的基础,否则,即使我们老师在课堂讲得再好,教学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舍得花钱购置;另一方面,要把教学实验工作,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任跃进问:“姚校长,请问学校添购实验器材,大约需要多少经费?
姚校长叹息口气,“哎,怎么也得五六万。可学校经费确实较紧张。”
任跃进看着他,“姚校长,我打算赞助10万元给学校添购实验器材,也算是为川江五中献绵薄之力。”
姚校长上前紧紧握住任跃进的双手,“任总,你也是大气豪爽,情系教育,我代表全校师生谢谢你呀!太感谢了。”
王炳林手一挥,“好啊,有任总的大力支持,有姚校长一班人领导有方,有坎老师这班青年才俊,川江五中大有作为啊。”
姚校长拉着激动拉着两人的手,“谢谢王主任和任总对我们五中鼎力支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任跃进告别了川江五中,让坎家福坐上副驾驶位置,驱车前往双湖村,去坎家福家看望他伯伯和婆婆。小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约半小时功夫,在坎家福临近公路的小卖店旁边停下。
坎家福下了车,大声喊,“伯伯,来客人了。”他向店门前走了几步,回头一看,见任跃进从后备箱里,搬出一台海尔牌洗衣机,“家福,来,接着。”
“任叔叔,您想得太周到了。”他赶紧接过他手里的洗衣机,搬回店内的房间里,见妹妹坎家顺在房间里做衣服,“家顺,来客人,快倒茶。”
坎家福从店里走出来,见任跃进从小车后备箱里拿出一些礼品,有东北“长白山人参”和东北“长白山灵芝”,有精装“洋河大曲”,还有小孩子吃的糕点、黑桃和饼干。
坎家福赶紧上前接过任跃进手里礼品,“任叔叔,您也太客气了,带这么多的礼物。”
坎家顺高兴走出店里,“哟,二哥,这么多礼物,这叔叔是谁呀?”
“家顺,这是我常给你提起的任叔叔。”
坎家顺赶紧上前激动拉着任跃进的手,“任叔叔,终于见到您了。”她一把挽住任跃进的胳膊,迎进父亲住的房间。
坎家福将东西提进店的柜台上,又转过身走出来,接过任跃进手里的礼品,
任跃进呵呵一笑,“早就听你二哥说有位又漂亮,又懂事,又能干的妹妹,今天一见啊,果然名不虚传啦。”
坎家顺请任跃进坐下,然后递一杯茶水给他,站在他身旁笑嘻嘻,“任叔叔,我可是经常听二哥跟我说他在念大学时,认识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弟弟和妹妹,我就想啊,这弟弟、妹妹,长得什么样?是怎样的可爱呀?我想了好多好多的模样,最后实在想不出来了,有几次真的想去看看才好哩。”
任跃进哈哈一笑,“哎呀家顺,听你这么一说呀,叔叔好高兴啊。今后找个机会,叔叔一定带兄妹俩来看望你这个漂亮能干活泼的姐姐。”
坎家顺拍着手,望着任跃进甜甜的一笑。 李银芝拄着拐杖从里屋走出来,看见坎家福问:“家福,你回来了?哦,来客人了?”
坎家福挽住婆婆的胳膊,扶她走到任跃进跟前,任跃进赶紧放下茶杯起身,上前拉着婆婆的双手,“婆婆,您老好啊。”
坎家福介绍说,“婆婆,这是江城来的客人,任叔叔,专程看您和伯伯来了。”
李银芝和颜悦色,“托福,都一把老骨头了,还算行。你这大老远的来一趟,费心了。”
任跃进摇了摇头,“婆婆,不费心,不费心,早就应该来看您老。”
坎家福扶婆婆在椅子上坐下,李银芝扬了扬右手,“好,好,坐会。”她看着孙女儿,“家顺,你伯是不是挑水去了,怎么还没回呀?家里来客人了,去看看吧。”
坎家顺正要出门,便见父亲担着两大桶水进店门。坎家福赶紧跑过去,“伯伯,任叔叔看您和婆婆来了。把扁担给我。”他接过父亲手里的扁担,快步地往里屋走,将水倒进缸里,放好扁担,转身来到父亲房间。
坎耘昌走进房间,他向任跃进伸出右手。任跃进赶紧起身上前,双手握住坎耘昌的右手,“老哥,你好啊!”
坎耘昌激动地紧紧握着他的手,“老弟,谢谢,谢谢你呀!坐,快坐。”他扶任跃进坐下,自己也端一椅子靠近他坐下,“这些年,你给予家福、给我们家太多的帮助,我时常给家福说我们遇上贵人了,没想到贵人上门了。”
任跃进摆了摆手,“老哥,您太客气了。家福这孩子很优秀了,不仅教育培养我俩个孩子,还给我们家庭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我们全家呀,都很喜欢他,我们夫妻俩,都把家福当成我们俩儿子了。”
李银芝一听,从椅上站起来,沉下脸,“什么你们的儿子,家福就是咱老坎家的儿子。”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