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气?汉语词典里给出的解释是: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骨气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火种。骨气,也是人的灵魂。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活着就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两样。一个没有骨气的民族和国家,是悲哀的,是没有未来可言的。
从古到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却敢于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向皇帝上书直言;国家危急存亡之时,他们坚贞不屈,以身殉国;他们可以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辞官归乡……这是文人的特质,也是文人的骨气。
自古文人多傲骨。商朝末年,殷纣王无道,周武王兴兵伐纣。伯夷、叔齐二人认为诸侯讨伐国君是不仁的表现,就极力劝说周武王。周武王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决意讨伐纣王。于是伯夷、叔齐从此隐居山林,不吃周朝的粮食,每日以采野果度日;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做县令的时候,不愿意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向权贵低头,最终辞官归乡,开创了“田园诗派”;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时,被匈奴单于强行扣留。单于对他软硬兼施,但苏武对此无动于衷。单于敬重他的气节,不忍杀他,便派他去贝加尔湖一带放羊。十九年后,历经磨难,苏武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才华横溢,他写的诗被誉为唐诗的巅峰。后人对李白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例如: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事迹便是“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一个能让贵妃为他磨墨,皇帝身边的“红人”为他脱靴子的人,绝非常人可比。正是因为他的狂放不羁,蔑视权贵,所以他才一生都未得到重用,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没有得到施展。尽管如此,李白的骨气却令人敬佩。他笔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尽显一身傲骨,而这也成为了后世评估李白是否具有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为后世留下的千古绝唱。他本人的事迹,把文人的骨气刻画的淋漓尽致。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收服人心,在劝降这位亡国宰相的事情上下足了功夫。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文天祥至死不降。这可把忽必烈给急坏了,搞的进退两难。无计可施之下,把文天祥关进了大牢。文天祥在大牢里待了四年,元廷也对他慢慢失去了耐心。行刑前,忽必烈问他:“丞相可有遗言?”文天祥回答道:“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事已至此,只求一死。”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在向南跪拜后,在大都以死明志,从容就义。以上种种,皆是文人骨气的体现。
有骨气的文人为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所不容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故事也是端午节的来历。屈原因为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了贵族阶层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悲愤投江,以身殉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因才华出众而受到小人的嫉妒。他因为“乌台诗案”被关进了大牢。这个时候,他的政敌对他进行诬陷,他的私敌对他无耻的诽谤攻击,甚至连一些泼皮无赖都可以去无底线的羞辱他。苏东坡被长途押解,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当时没有电视台和报社,更没有快手和抖音,沿途的百姓都不认识他。有嘲讽打趣的,也有冷眼看戏的。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写道: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是啊,这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文人的骨气是民族的脊梁,是社会的缩影,是历史长河中奔腾向前的浪花。

作者简介:柏舟,本名李学俊, 90后朗诵艺术爱好者,婚礼主持人、自由写作者 。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艺术专员、中国作家联盟会员。国内多家公众平台签约作者,有声平台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