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叹茶”随笔
李锦仪
风在枝头听万籁,一岁年龄一岁心。迈过冬季,相邀一派勃勃生机,择处傍湖的宾馆,依窗落座,捧盏香茗,但见红情绿意,且观春波游舫…
相传清朝前中期,广州开始流行饮早茶。羊城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也属当时中国最大的物流基地,经济空前繁荣,并推动了美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百姓纷纷爱上喝茶,可光品茶未免单调,由此创制出点心。
广东人聚会,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啖边聊,既能填饱肚子,联络情感,又可交流信息,甚至谈成一笔生意,着实乃一桩惬意的事情。
广东人叹茶非常自由。饮茶没有具体时间限定,从晨曦降临之际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茶至夜幕笼罩中的晚茶,任君挑选。
叹茶人全无特别的礼仪讲究。惟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须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源自乾隆下江南的典故。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曾微服私访,某回临来一间茶馆,兴之所往,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族规矩,奴仆理应跪受,但为不暴露皇帝的身份,仆人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摆作“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代替跪拜。后来,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一种饮茶礼仪,此番风俗于岭南及东南亚依然盛行。
饮茶,与其说是“品”,不如说是“叹”,粤式早茶,广东人不可或缺的日常。一个“叹”字,足以现其带给人们的不尽享受,“得闲一齐叹茶”,菊普、茉莉、龙井、大红袍、铁观音…追求养生,选择茶叶,尚可根据不同体质需求供给,满足健康调适,实现延年益寿。
早茶,叹的是一种情怀。细腻嫩滑的肠粉,酱汁浓郁的金钱肚,香甜宣软的叉烧包,馅糯皮酥的鸡蛋挞…
一壶热茶,数笼点心,三五良友可集聚一桌侃一整天。
由此说来,又有哪些茶点是茶市中必点的呢?“虾饺皇”首屈一指。美味的虾饺定要皮薄而软,最佳是饺皮呈半透明状,虾肉若隐若现,晶莹透亮,入口后轻轻一咬,饱满多汁,饺皮爽口香滑,虾肉Q弹鲜嫩。
品尝鲍汁凤爪,鸡爪经既炸又蒸,变得泡发松软,仅小口,就能感受骨肉分离,众多的调料融浸鸡爪里面,齿颊留香,甚至连骨头都不愿放过。
黑椒牛仔骨可谓一道创新菜品,其蒸出来的牛仔骨,与煎的相论,特别滑嫩,鲜肥不腻,搭配黑椒,撩惹味蕾。垫底的香芋,充分、均匀吸收牛肉与黑椒的香气,口感尤为醇厚。
茶市是照顾人心的,泡茶楼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能力。茶市拾趣,自己动手烫洗杯盘,有过家家的兴味,同厅堂畅所欲言的喧攘,竟交织成一曲悦人的交响。
寻一米阳光,沐浴晨曦,撷取熙晖的诗意,醉吟春色丰盈明媚,眸中存嘉景,心底有爱,无关悲喜,只此浅释岁月的沉淀,露出甜美的笑容,安享片刻梦幻般的存在。
我喜欢这样生活,拥一份素雅的情怀,一个仅属于我们的世界,芳茗涤心,简单并幸福着,晴天和日,眷赏闲云,时光逝却,珍惜过往,俘获无尽的温暖和慰藉。
如今“叹茶”,不再止是“老广”的一个生活习惯及特色,身边许多外地的友朋也对此感同身受,念念不忘。
相较周边节奏匆忙、压力山大的都市,惠州的慢生活显得格外悠闲、安逸,生活于此的人们,感恩生活的馈赠,茶市宛似心灵休憩的驿站,鼓舞人们去创造愈加美好的人生。
“叹茶”,增进了彼此的情谊,“叹茶”,每围台都演绎着各放异彩的故事。日暖人间,“叹茶”吗?让我们共叙春日小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