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34章 学成归来
坎家福回到父亲的小卖店,见婆婆李银芝正坐在把矮靠背木椅上打盹,父亲和妹妹不在家。他寻思着父亲和妹妹一定是去自家稻地收割早稻了。他回到父亲房间,换了身旧衣服,戴顶草帽,提起桌上的一黑陶瓷茶壶,正打算出门,见婆婆醒来。
他放下茶壶,蹲下身子,拉着她长满老茧的双手,“婆婆,我是家福,我回来了。”
婆婆李银芝额头上沟壑般深的皱纹顿时活络起来,向脸的四周拓展,她双手抬起捧着坎家福的脸,“我的福孙儿哟,你可算回来了。来来,让婆婆好好看看。”
坎家福抓住她的双手在自己脸上抚摸,“婆婆,您看我是不是长的很结实呀?”
“嗯,好好好。你真是我的好乖孙。”
“婆婆,我给您端杯水喝。”他起身到房间拿个杯子,然后提起地上的水壶倒杯水,递给她。
李银芝接过水杯咕咕喝了两口,“福孙儿,你伯伯和家顺去稻地割谷了,你去看看。”
坎家福给婆婆又倒上大半杯水,“婆婆,那您在家休息,我这就去了。”他提起水壶跨出小卖店,向自家稻田地的方向走去。
坎家福走到村头一望,碧空、青山倒映在不老湖里,不老湖与村子之间,大片大片的水稻地金黄金黄,农民们在她的怀里自由自在地徜徉。他欣喜地快步走到自家几块稻地跟前,见父亲和妹妹正埋头在地里收割金黄的稻穗,“伯伯、家顺,我回来了。”
坎耘昌和妹妹起身抬头一看,欢喜地向他走来。坎家顺放下手中的镰刀,“二哥,我们家稻穗黄了,你也就回来了。”
坎家福呵呵一笑,拾起地上的瓷碗,顺手倒了碗凉开水,“家顺,有了稻花香,也就有了稻穗黄啊,这是伯伯和你创造的最好的劳动成果。”他将碗递给妹妹。
坎家顺从他手里端上碗,转身递给父亲。坎耘昌疾接过碗咕咕喝了水,然后向儿子走来。
坎家福又给父亲倒过凉开水,坎耘昌满心欢喜地看着儿子,“家福,你大学毕业回家乡了。”
坎家福领会父亲话里有话,“伯伯,以后,我就在家乡的学校当一名老师,也可以常回家看看您和婆婆,还有家顺,还有大哥一家。”
坎耘昌微微点头,“也好。伯伯和你姆妈种了一辈子的地,你当上老师,也是‘育苗种地’的工作。”他又摆了摆手,“不,应该比这‘育苗种地’更复杂。一个个的孩子,就像一株株秧苗,他们需要灌溉、施肥,他们身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需要打药,还有清除杂草,防倒伏等等,需要用心、有耐心,还要细心,育得稻花香,才有稻穗黄啊。这些道理,你明白?”
坎家福激动地点头,“伯伯,您说的太好了。你的话我都明白,我会好好做名老师的。”他放下手中的水壶,走到稻地里弯腰拿起把镰刀,开始收割起谷子来。
坎家福在家帮父亲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儿,学校新学年也快到了。这天午饭后,他头戴一顶草帽,眼戴一副墨镜,上穿一件红色T恤衫,下穿一条直筒黑色的裤子,脚穿一双平底凉鞋,骑辆自行车到县教委报到。刚到县教委人事股,正好遇见胡学儒和胡佳二人也到县教委报到。
县教委办公楼是一栋半新半旧的三层楼的房子。来来往往的人骆驿不绝。胡学儒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毕业,他分配回他的母校川江二中当教师;胡佳华师大毕业后回她的母校川江一中当教师。坎家福原本也被分配去川江一中任教,但在他的要求下,他回到家乡三河镇川江五中。
三人拿着一纸调令从办公楼出来,胡佳紧跟在坎家福身后,十分不解地问,“家福,在华师大,你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现在回川江,你又放弃了留县城工作的机会,不知你究竟怎样想?”
坎家福呵呵笑着走到停放自行车的地方,“胡佳,我也没怎么想,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就这么简单。我家就在三河镇的双湖村,我答应过我父母和乡亲父老,大学毕业就回到那里。”
胡学儒微微一笑,“‘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家福,你真是好样的,令人钦佩。”
坎家福推起自行车,“‘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儒,你也很不赖呀。胡佳、学儒,今后我们就是同一战线的战友了。”
胡佳莞尔一笑,她向坎家福伸出右手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坎家福高兴地和她击掌。
胡学儒和坎家福击掌,“好啊家福,我们仨惺惺惜惺惺。”他又转向胡佳,“胡佳老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再见。”
坎家福看着胡佳,“胡佳,再见。惺惺惜惺惺,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他推起自行车小跑两步,然后骑车驶出县教委。胡学儒赶紧骑车追赶。胡佳望着两人渐远去的身影,转身推起自己粉色的小自行车,骑车驶出县教委院子。
坎家福陪胡学儒到川江二中报到,随后骑车到汉水河大堤,沿堤向北向川江五中行驶。及至骑车距离目的地还有五六里的路程,川江五中校园内的五星红旗,已清晰可见。他兴奋地蹬着车往前赶,前面一位中年身材的妇女在一辆斜歪在地上的载重自行车旁,正解开自行车后座两根横木的绳子,准备卸下横木两边的装白色泡沫箱的大铁框。
坎家福赶紧从车上下来,上前帮她把铁框卸下。中午妇女抬头打量了他一下,仿佛遇上救星一样,“小伙子,谢谢你。”
“大婶,举手之劳,不用谢。”他看了看那自行车,原来车的后胎破了。
中年妇女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看了看前面的路,又看了看他,见这年轻人一脸的慈善,于是说:“小伙子,你看我自行车胎破了,我这框里装的是两箱冰棒,我就到前面不远的川江五中正门里的小卖店,麻烦你索性好事做到底,替我把冰棒送到小卖店好吗?”
坎家福微微一笑,“大婶,我正好去川江五中,来,我帮您。”他两手抓起两横木,将两铁框放在自己自行车的后座上,然后接过中年妇女手中的绳子,将横木固定。
中年妇女喜出望外,“那太好了。”
坎家福跨上自行车,“大婶,我骑车送东西,您放心吧?”
“放心,放心,大婶相信你。”
“那好,我去了,我们学校见。”他骑上车向川江五中行驶。
中年妇女欢喜地望着他的背影,心里轻松了许多。她推着自行车,快步向学校方向走去。中午妇女叫吴巧巧,在川江五中校内开了一家小卖店,先前由她一人打理,后来,女儿曾美玲从部队转业回来,赋闲在家,便帮母亲一起照顾店里的生意。吴巧巧的丈夫曾远卓是川江五中老资格的语文教师,老师范毕业生,从教二十好几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夫妻两人膝下还有一子,在外地工作。一家人生活也算过得自在滋润。
约半个多小时的功夫,吴巧巧推着自行车终于到了自家的小卖店。她停好自行车,走进店内,见女儿曾美玲在收拾冰箱里东西,“美玲,小伙子走了?”
曾美玲抬起头,喜形于色地看着母亲,“妈,你说的是坎家福?他呀,是新分配到川江五中的老师,到学校报到去了。”
吴巧巧见女儿一脸高兴的神色,一笑,“哟,我说你这孩子,平时看你总是耷拉个脸,冷冰冰的,没给过谁好脸色;寡言少语的,说出来的话也是尖酸刻薄;叫你干这这不想动,做那那不想干,今天见上这个叫什么家福,是不是来劲了?”
曾美玲听母亲这样说,噘起嘴,“妈,你真是的。你老是这样的说我坏话,还有爸也总是教训我,女儿的名声都是被你,还有爸说坏的。人家不知道的,还不觉得我这个人是蛮不讲理的,日后叫我还怎么做人呀?”
吴巧巧边帮忙收拾物品,“美玲,哪有爸妈败坏女儿名声的,我们也只是当你的面说你一下。听妈的话,你那刁蛮任性的性格得好好改改。今后啊,温柔点,贤慧点,这样我漂亮女儿日后才会找个好婆家,那你爸妈才高兴。”
曾美玲不经意的一笑,“妈,我知道了。唉,妈,坎家福帮了我家的忙,我们哪天得感谢感谢人家。”
“应该,应该。”她连声说,然后在店里忙活起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