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州古代女诗人
李蒙惠
在浩博渊雅的处州古代诗词中,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女诗人的作品,秀美鲜亮,像清俊的灵眸,在历史的星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一
处州古代女诗人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当属南宋时期的松阳才女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她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仕宦家庭,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玉娘可谓“长自德门,幼承礼教”,加上家中藏书颇丰,她自幼敏慧绝伦,过目不忘,因而饱览群书,积淀了满腹的诗书气韵。温婉的水土,良好的家教,将玉娘滋养成一位集美貌、才华、德行于一身的江南闺秀,可谓蕙质兰心。张玉娘十五岁时,与自小青梅竹马的同庚沈佺订婚。沈佺是北宋状元沈晦的七世孙。沈、张两家有中表之亲。订婚后,两个情投意合。后因沈家日趋贫落,沈佺又无意功名,玉娘的父母有了悔婚之意,张玉娘竭力反对,写下《双燕离》词: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 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玉娘父母无奈,传书沈家:“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为考取功名,不得不与玉娘离别,随父赴京应试。玉娘不仅以私房钱资助沈佺,还赠诗表达别离之情: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淡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分别之后,玉娘越发思念沈郎,饱受相思的凄苦。其诗《山之高》三章云: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时年22岁的沈佺也是个才思俊逸的士子,在京城顺利通过经、论、策三场考试进入殿试,高中榜眼,金榜题名。然而,刚成就功名的他却患了重疾。当玉张娘得知沈佺是“积思于悒所致”,即寄书于沈佺,称“妾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沈佺看信后感动不已,强撑起奄奄病体,回赠玉娘五律一首: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可叹终究天不佑人,在赶回松阳见玉娘的路上,沈佺便撒手人寰了。这个噩耗给玉娘带来无限的悲痛,她写《哭沈生》云: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
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
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
宝镜照秋水,照此一寸衷。
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此后,玉娘终日泪湿衫袖。父母心疼女儿,想为她另择佳婿,玉娘拒绝再婚,为沈佺守节,恹恹独守空楼,度过五年悲痛的日子。又一年的元宵节来临,玉娘忽见沈郎驾车相迎,醒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半月后,一代才女受尽了相思的煎熬,终绝食而陨。征得沈家应允,与沈佺合葬于官塘门外枫林地。世人以其文才可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比肩,誉为“宋代四大女词人” 。
张玉娘擅长古体杂言诗,语多双关借意,深具古代民歌那种语出天然的韵味,人称“风人体”。至今留存诗117首、词17首阙,有《兰雪集》传世。那些细腻唯美的文字,记录了她闺阁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至今读来,犹打动人心:
长相思令·烟霏霏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秋 思
秋入银床老井梧,
能言鹦鹉日相呼。
兰闺半月闲针线,
学得崔徽一鉴图。
【注释】崔徽:唐歌伎,与裴敬中相恋。既别,徽因托画家丘夏写肖像寄敬中,不久抱恨病死。见《全唐诗》元稹:《崔徽歌》。
咏物四首
风
满庭修竹动秋风,
掠地无痕一径通。
影弄绿窗金锁碎,
声归宝瑟玉玲珑。
流云不碍湘妃佩,
隔水还疑蔡女桐。
曲罢岂知鸾鹤在,
翠霞飞去玉台空。
烟
数枝潇洒碧溪寒,
水气冥冥日欲昏。
青玉案前双翡翠,
紫丝帐里万琅玕。
湘江旧事迷归梦,
陆海春阴无羽翰。
晚来独倚阑干望,
暝色连天何处村?
雪
冻雪霏霏坠九皋,
竹枝垂地翠旋销。
玉龙战退飞鳞甲,
青凤翻成白羽毛。
岁晚余寒知劲节,
梦回佳兴讶清标。
隔云谁弄柯亭笛,
落尽梅花风韵高。
月
幽幽万籁竹千竿,
凉夜宜从月里看。
翠节参差邀玉兔,
金波晃漾浴清鸾。
半檐苍色催诗思,
一径寒辉醒醉魂。
吹彻霓裳清露下,
嫦娥犹自对芳樽。
玉楼春·春暮
凭楼试看春何处,
帘卷空青淡烟雨。
竹将翠影画屏纱,
风约乱红依绣户。
小莺弄柳翻金缕,
紫燕定巢衔舞絮。
欲凭新句破新愁,
笑问落花花不语。
苏幕遮·春晓
月光微,帘影晓。深沉庭院,宝鼎余香袅。浓睡不堪闻语鸟。情逐梨云,梦入青春杳。 海棠阴,杨柳杪。疏雨寒烟,似我愁多少。谁唱竹枝声缭绕。欲语临风,自诉东风早。

二
[清]端木顺
端木顺(1811-1838年),字少坤,浙江青田人。系清代浙南名儒、易学家端木国瑚次女。她从小天资聪颖,才华出眾,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喜吟诗作赋,年轻时就崭露头角,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
端木国瑚颇具文才,清嘉庆元年(1796),浙江学政阮元见到他的《画虎赋》,大加赞赏。邀赴杭州,就读于敷文书院。其所作《定香亭赋》,清思古藻,似齐梁人手笔,一时艺林相与传诵,阮元赞不绝口,以诗相赠:“谁是齐梁作赋才,定香亭上碧莲开,括苍酒监秦淮海,招得青田白鹤来。”由此,国瑚被誉为“青田一鹤”。国瑚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精研《易经》。道光七年,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国瑚论《易经》,国瑚阐述“乾初九不易世”一节,自珍叹为闻所未闻。道光十七年,朝鲜使臣慕名求见国瑚,说:“君所为《定香亭赋》,东国人皆传诵。”又请讲解《易经》,求取诗文经注手迹,欣然而去。同年三月,国瑚告老返乡,迁居瑞安。
道光初年,端木国瑚友人许松年擢升福建水师总督,经邑人鲍作雨(字云楼,许松年幕僚)做媒,端木顺嫁许家三公子岳恩为妻。许岳恩从小就随父过军旅生涯,曾两次征台,立过战功,世袭云骑尉,其父逝世后,他在处州任守备等武职。端木顺入嫁将门后,深居老城关水心街许氏大院中。夫君长期执戟在外。她恪守妇道,尊老爱幼,妯娌之间和睦相处,许家上下无不交口称赞顺“贤淑、有大家风”。许松年也为能娶得这位德才兼备的媳妇而感到欣慰。端木顺与许岳恩时有诗书信件来往,惜互赠诗作及“两地书”均已亡佚。
像其父一样,端木顺通经史,长诗文,且厚才情。可惜天妒芳才,竟在二十七岁那年,不幸溘然病逝。尤为可惜的是,她的诗稿大多散失,唯有《古香室诗稿》一卷存世。她的诗隽逸拔俗,意致高远,少脂粉气:
莺花亭
南园景物自清幽,
园广亭荒几度秋。
花片乱随流水去,
莺声娇带晚风柔。
云依树影空阶立,
雨蚀苔痕断碣遒。
却忆当年秦学士,
落红如海写闲愁。
瓯江舟中
海天旷朗近瓯东,
象浦潮生曲巷通。
十里荒原烟树外,
一帆残照浪花中。
晴鸥点点明沙岸,
旅雁行行入暮空。
共道江心有孤屿,
浮屠高处是花宫。
【注释】瓯东:指温州;象浦,象浦山(又叫上浦),在乐清县。可乘船过瓯江至温州。 花宫:指佛寺;亦称仙界。此指温州江心寺。
小 溪
渡口柳如丝,烟村淑气迟。
浣纱人去后,潭水空清漪。
芳草碧千里,桃花红一枝。
栝州冻绿
山城寒近制衣忙,
白地平铺待早霜。
一夜西风吹绿上,
可知青女妒红妆?
【注释】绿:草木。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也作霜的代称。杜甫《秋野》诗:“飞雪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三
[清]宗庆
宗庆,女,字韵卿,浙江绍兴人,越州御使宗稷辰第五女。稷辰潜心理学,熟读儒书,他与龔自珍、魏源以學、吳嵩梁、端木國瑚被称为“薇垣五名士”。端木国瑚去世12年之后,他25岁的三子端木百禄被荐选为拔贡,并候选直隶州州判。端木百禄顺道越州时,以世侄的身份拜见了宗稷辰。端木百禄极有才华,书画篆刻无不拿手,诗词文章不输其父。宗稷辰对这位亡友的儿子甚为欣赏,当得知端木百禄的妻子不久前亡故的消息之后,执意要把五女宗庆许配给他。端木百禄对才貌双全的宗庆早有心仪,自然顺趁天意了。只可惜在37岁那年感染疟疾,英年早逝。宗庆与端木百禄诗词酬唱、琴瑟和谐,一起生活了12年。夫亡后,精心教子显祖读书。同治甲戌年(1874)去世。这位通史书,工文翰的才女,给世人留下了一本《古砚室诗文稿》。
桃花岭题壁
满目岚光拨不开,
笋舆扶我上山来。
深闺未识烟霞趣,
只解拈毫赋玉台。
远宦归来曲水宾,
妆台才拂镜中尘。
人间亦有钟陵谪,
千里云山别远亲。
邮亭驿路怕蒙尘,
喜见苍山翠雾新。
十里桃源知不远,
阿侬亦是避秦人。
贪睡丫环唤不知,
灯前银烛自题诗。
多情惟有天边月,
来照山斋夜静时。
南田移居
栝苍旧隐一年余,
为爱南田此小居。
野径锄云添小圃,
山泉分溜入新渠。
衡门僻静堪消夏,
空谷幽深自结庐。
数片桃花春后水,
无端招得武陵鱼。
移家宛在白云巅,
写入吟图逸似仙。
榧几横琴延月榭,
春风归棹载花船。
泉香最爱烹茶饮,
地僻偏宜选石眠。
绿满空庭经雨后,
阶台处处缀青钱。
松门杉磴翠阴斜,
占住名山亦足夸。
宿雾初开盘谷树,
春风遥隔镜湖花。
田园冷落渊明宅,
池馆幽闲小谢家。
独坐竹窗谁破寂,
声声啼鸟自相哗。
【注释】南田:现文成县南田乡,旧属处州府辖。
四
清代还有一个女诗人叫辛丝,字瑟蝉,生活于嘉庆至道光年间。辛丝原是山西太原人,后随夫居住浙江钱塘,她是江南名士陈文述得意的女弟子,工诗善画,人瘦貌美,被陈文述比作“仙骨瘦玉”,于是她把自己的诗集题名为《瘦云馆诗》。辛丝不是处州人氏,但她写了两首处州桃花岭的诗,清浅而颇有韵味:
桃花岭遇雨
缓缓香车渡岭行,
四山红雨下无声。
夕阳影上春衫薄,
身在桃花岭上行。
溪边茅屋两三家,
双髻村娃解煮茶。
几片湿云松树顶,
吹来雨点半桃花。
这些古代才女们描摹处州山水风光、抒发世情况味的诗词,笔触细腻,感情真挚,为我们的地方文史留下了一抹动人的色彩,也是瓯江山水诗词之路上的一朵朵绚丽浪花,值得我们欣赏与珍惜。
作者简介:
李蒙惠,浙江省丽水市人。当过知青,干过演员,误入小城文化圈,庸碌无成,直至从文联退休。雅爱山水,喜欢摄影,偶玩诗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