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成为成功人士几乎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失败人士支撑和构建起来的。
孔子,是中国历史可考的第一位老师,也是许多人的人生导师。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人,其影响迄今尚未完全泯灭。但纵观孔子的一生,却难以“成功人士”名之。孔子虽说出身贵族,二十多岁时,也曾做过仓库管理员、放牧管理员这样的小吏,但此后很长时间内,就再也没有担任过公职。直到51岁时,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中都县长),不久擢升为大司寇(公安部长),后因“堕三都”(清除三个地方势力)失败而弃官离职。前后为官仅仅四年时间。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则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以讲学为业。处于到处兜售自己的理论学说,而无人采信的窘境。孔子少年丧父、中年被妻子抛弃、老年丧子,实乃典型的失败人士。但是孔子留下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论语》等著作,却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一个不会吟诵几首李白诗作的人,简直不能被称作中国人。但是李白的一生,也是以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为主。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因出身问题不能参加科举,年轻时两度前往长安,试图通过献赋等方式谋求仕进,均未能成功。直到41岁才因诗名被玄宗招进宫中陪侍作诗,仅仅一年后即因得罪高力士等权贵被放逐出宫。56岁时效忠永王,不久永王兵败,先被下狱,后被流放夜郎。直到58岁被朝廷赦免,61岁病殁于当涂。虽然李白的一生难言成功,但他留下的大量诗作却几乎是家喻户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情趣与审美。
苏轼虽然一度位极人臣,但总的来看,其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命运多舛。苏轼43岁时被调任湖州知州,仅仅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下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没有工资,依靠种地为生。48岁时,苏轼得以还朝任职,几年后,自请外调,先后任职于杭州、颍州等地。56岁时被贬至惠州任“宁远军节度副使”,是个闲职。60岁时,苏轼被贬至儋州(海南岛)。在儋州时居住在破旧的官舍里,房子到处漏雨,不得不把床搬来搬去,“一夕或三迁”。三年后离开儋州,64岁去世。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他的大量词作至今仍为人们耳熟能详,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他的精神气节,更成为文人学士追随的偶像。
曹雪芹少年时家境殷实,但在他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一直过着困窘的生活,依靠出卖字画和朋友接济为生。33岁时曹雪芹迁居北京西郊,过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其时,他开始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成巨著。48岁时,曹雪芹因幼子夭亡过度悲伤去世。《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息图像。其追求自由、崇尚爱情的价值理念至今依然影响着当代社会。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但其一生也十分坎坷。鲁迅12岁时因在外为官的祖父下狱家道中落,17岁后先后入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求学。21岁时赴日公费留学学习医学,后弃医从文。28岁回国在杭州等地担任教员,31岁赴京任教育部佥事,同时在北京多所高校兼课。44岁时因“女师大风潮”被免职,先后赴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46岁赴上海,成为自由撰稿人,56岁在上海去世。鲁迅长期身患肺病,且受到反动政府的打压迫害,一直身处逆境。鲁迅先生从政府官员、大学教授,沦为市井草民,在上海租房生活,无法称为成功人士。但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思想和作品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人们。
其实,就连当今指导思想的创立者马克思,一生也是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经常靠好友恩格斯接济才能维持生活。但这并未影响他科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
推而广之,我们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杜甫、蒲松龄、吴敬梓、沈从文以及梵高、卡夫卡等等,又有几个算得上成功人士?反过来说,那些成功人士又为我们创造了多少精神财富?
人之将死,其言亦善。人在困厄之时,也才有机会发现真理、发明真理,才敢于坚持真理、传扬真理。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精神养料总是出于困厄之士的内在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