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兴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勾起了我对雨的记忆。
我的家住在渭北旱塬上,水是十分珍贵的,一年到头,大人小孩都盼着下雨。
夏日里,忽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那就是要下雨了。紧接着,铜钱般大小的雨点劈头盖脸砸下来。在地里劳作的大人,在村口玩耍的小孩,便纷纷遮着头往家跑。
大人们拿出盆盆罐罐,放在房檐下面,房檐水便会急慌慌地在盆盆罐罐里砸出哐哐哐的响声。随着盆盆罐罐渐渐充满,雨水也一点点慢了下来,盆盆罐罐里便此起彼伏地响起了叮咚叮咚的水声。
我们平时吃的是井水,井很深,绞水很费力气,也很费时间。洗衣则要去村口的涝池,长时间不下雨,水会越来越少。下雨时接的房檐水,主要用于洗洗涮涮。沉淀之后清澈透明,可以用一段时间。
下雨的时候,大人们不再下地,一般在家里睡觉休息。我们小孩子则聚在一间空屋里,地上铺一方凉席,尽情地玩耍。屋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屋内是欢声笑语,别有一种温馨的滋味。
雨过天晴,小孩子们穿起雨鞋去玩水。在路边的小水沟里筑水坝,看谁的“水库”里蓄的水多。在水里走来走去,相互打起了水仗。再从家里的油灯里蘸几滴煤油,滴在水里,预测天气。据说如果油花呈现出靓丽的彩色,则天会放晴;如果油花呈现出灰暗的黑白色,则后面还有雨。但是小孩子们事过之后也就忘了,谁也没想着去兑现,因而至今,我也不知道这种方法准不准。
地上的水越来越少,小孩子们便玩起了泥巴。在地上挖一块泥巴,在门前的大石头上反复揉搓,便可以捏成各种东西。我们最常玩的是一种“打面包”的游戏。将泥巴捏成一个手掌大小的小盆形状,要求是边儿厚、底儿薄。然后倒扣着向石头摔下去,只听得“啪”的一声,盆底爆开。另一位小朋友则要根据盆底上洞的大小,给他赔一块相当的泥巴,谁赢的泥巴多谁胜。我们也常常用泥巴捏制各种“工艺品”,譬如小人、小车,放在窗台上晾干,天晴之后可以拿来玩。
如果运气好,雨过天晴之后,还能见到彩虹。彩虹一般出现在田地里。有人喊“看虹了,看虹了”,大家便都往地里跑。一轮靓丽的彩虹就挂在地头,神奇的色彩令人震惊,水气在快速地游动,不久之后渐渐消失。据老人讲,出现彩虹是好兆头,预示着今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看过彩虹,全村老老少少会兴奋很长一段时间。
据说,雨是由天上的云凝结而成,而云则是由地上的水蒸腾而成。雨和水形成了一个循环,反反复复,以至无穷。但是人,却不能回到过去。对于雨的记忆,则一直留在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