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丛林》一书正在征稿中,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投稿热线 :czj690430

写在壁画里的散文
史 国 君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我曾多次品读过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利州南渡》,特别喜欢诗中描写的气韵清澈的意境。心中暗忖,如果时光倒流,能在画中一游,那将是桑榆之年的最惬意的幸事。
朋友王石峰是位水墨丹青的写意高手,他读过我的散文《岁月流波》之后,用了月余时间,给我画了一幅《云山烟雨图》,看来他不仅读懂了我的书,更读懂了我的心。
这幅画我已挂在客厅正面的墙壁上,画面主要组成就是山、水、云、石、树,还有一座带庭院的房子,两座桥,一片稻田,就是山脚都埋在水里的那种山水画。
伫立在壁画前,好像不是在楼里,思绪随着画面游走,走进了山,走进了水,走进了云烟缥缈的空灵世界。
画的上半部,岚气飘逸,弥漫着远山。云绵绵,雾漫漫,山头时隐时现,那一个个青黛色的山峦,像是千万只青蛙,隐伏在仙风吹拂的草丛里;影影绰绰的群山又像是一个个睡意未消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连绵起伏的群山,又如大海掀动的波澜,呈现出密密匝匝的波峰、浪谷。
夕阳下的远山很美。金橘色的光芒从云层后面射散出来,照在苍劲的远山上,远山因而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粉色,绿树青翠,斜阳温暖,整个远山显得大气,静美。

山色由远及近,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眼前的远山啊,莽莽苍苍,如一条巨龙,蜿蜒着,起伏着,连绵而来,盘旋而去。我曾无数次地眺望过远山,无数次地用心灵阅读过远山,无数次地让梦想翻越过远山。如今,我捧读一本书,或是端起一杯热茶在厅堂驻足时,仿佛在画中的远山里流连跋涉。
稍往下来,几座山头,形状奇特,巨岩壁立,势欲倾倒,苍树翠竹点缀其间。那千仞危壁似斧削一般拔地而起,上顶云天,危峰兀立,令人望而生畏。在危峰的一侧,是赤褐色的悬崖,它是大山的断裂的筋骨,默默地承受千古伤痛,以“拔地通天之势,擎手捧日之姿”,诠释着“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威严之势。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在岩石上下的缝隙里.到处长着枝桠弯曲的野生杂木。在绿树荫庇的一片岩石上,豁然出现一帘宽大的瀑布,汹涌直泻的水向下扑来,水花翻滚着,越滚越快,越滚越猛。最上面还像迭落的平滑水层,落到下面来已宛如雪白的玉带,再向下冲,猛然间已变成了爆破的冰山、倾倒的雪峰,崩塌而下,直冲潭底。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宋•辛弃疾《沁园春》)在水潭的上面,架设一座木桥。小桥横跨小河两岸,桥上的石板还略显湿润,上面结着墨绿的青苔,细细的露珠散落在上面,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如仙歌般的世外桃源。但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右边,平坦宽豁, 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画的中部稍左一点,是一座孤岛。紫色的晚霞,半掩在孤岛的后面,向着朦朦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红霞的光芒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像火球般露出孤岛,将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孤岛四周的水里,岸边,房舍,亭子上……
夕阳照射下的孤岛,如一节优美的诗,若一首隽永的曲,撩拨着人的情思。穿越时空,似乎听到了苏东坡的吟鸣,杨万里的咏叹,以及朱彝尊的放声棹歌。
现在我把视线移到孤岛的右侧,那是一湾清水。河里躺着一条船,一条久经磨难的小渔船。小渔船曾载着期待,载过收获;它也曾载着幻想,载过幸福。这就不由得使人想起宋朝文学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可是你看那像一片树叶的捕鱼小船,在风浪里一会儿出来,一会儿被遮住,多危险哪!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由孤岛往右,又是一片天地。两座嵯峨的山峰隐没在缥缈的云雾之中,绿树滴翠,碧蚰堆云。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霞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巍巍的山影倒映在水中,细濛濛,青黝黝,仿佛是一个碧翠的梦境。
山峰下浩渺的江面,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江面的右侧,是一片开阔的江边平地,几间茅屋隐没在仡仡的悬崖下的树荫里,只见几扇窗户和虚掩的柴门。在没有藩篱的院子里,几只杂色的鸡儿在草丛中觅食,一只红色的公鸡立在一块巉石上,警惕地关注着四周的动静。一条黑狗懒慵慵地卧在一棵柳树下,看样子,睡得很香甜。几头散松的牛,在江边啃着青草,一头犍牛回头朝池塘的方向看去,像是在看它喝过水的池塘,又像是在看池塘边那片稻田。池塘边确实有一块稻田,歪七裂八地割成几块,秧苗绿绿的,看来还没有长熟。田埂上长着几丛野花,嫩绿的翠叶间缀满


史国君,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锦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现为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唱作步虚词。喜欢写作,独爱散文与诗歌。散文《琴棋书画怡情悦性》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收入《教师生活》。《峨眉行》、《回望长江》等编入《大文学时代·2016卷》。出版了散文集《大山的呼唤》、《岁月流波》;诗歌集《落花馀香》,在锦州诗坛上闪现着微弱的光。在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中,荣获金奖,作品入选《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作品选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人到黄昏,对人生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闲暇时分,喜欢泡一杯清茶,执一本书刊,在时光的氤氲中,怡然自乐。漫步在花香四溢的文坛上,欣闻灵性文字散发的清香,忘我地陶醉。我希望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在浅浅的岁月中留下深深的脚印,在以后的时光中慢慢品悟和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