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待,春暖花开时
文/朱大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立春,是季节轮回,昼夜交替,滋养生命的日子,自然悄悄地萌发向上的力量。
二零二二年正月初一。我的老家——东阿黄河岸边徐屯。农家小院里,104岁的祖母陈文英老人躺在床上。她觉得不能再向往年那样,早早起来,坐在椅子上,等候孙男娣女来磕头拜年。觉得浑身累,两根腿不听使唤。她心里清楚:可能自己阳寿已到,快要走了!
母亲问她说,今年怎么不愿意早起了呢?她回应,累!不愿意动弹。说话间,陆陆续续的人们,进屋开始给她老人家磕头拜年了!按照这里的风俗习惯,来人都是先给“堂祖”磕四个头,然后再分别给每个老人磕。自家的孙男娣女磕完,族间院中的小辈份也来了。从五点天不明到东方发亮,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几乎整个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人来,看看这位老寿星!
过年好,过年好,人们寒暄着。老人好记性,差不多认识的人,还能断断续续地叫出名字。在“拜年”这个时间里谁也不知道,老人出于传统礼节,强打精神。耐心的听着人们对她的赞赏。当最后一伙来拜年人刚刚散去。便招呼我来到床前。说,“怕是熬不过去了,你们准备准备后事吧!人不会总活着。”
我疑虑地说 “奶奶心里明白着呢!怎么会不行?越待天越暖和。今天冷一点,好好歇歇,等明天上午再起床吧!”
“不起了,起不来啦!”
“感冒了吗?”
“心里难受不?”
奶奶说,都没有,也不难受,就是累,没有劲。是不是考虑的多了?我故意宽她的心说“模样好着呢,可舒坦啦!”
“唉,我不信。听人家说在手机上,能给我查查还有没有阳寿?”奶奶说。
她的话语让人惊讶。我在手机相册里找出平时的照片给她看,故意分散精力。或许本意就是想看看原来的视频。当翻到平时最喜欢看的2019年县电视台第十八期《田园风》栏目,记者采访她的腾讯视频时,说不是这个!
奶奶一点也不糊涂,骗不了她!
初二的时候,大姑、二姑、小姑都闻讯来了,在身边伺候着。当医生的姑表弟,悄悄告诉,奶奶心脏近乎衰竭,跳动非常弱,不确定,随时都有走的可能!
奶奶想照照镜子,姑姑们,不愿让她看到现实的状态。她就问,削脸了吗?伸出舌头让看还有没有舌苔?
两天的时间里,奶奶一直嘟噜让准备自己的后事。要母亲和姑姑们,取出多年前准备的寿衣给她看看,是不是合适。并告诉说,鞋子里有东西称在里面,提前取出来,否则忘了,免得在穿的时候困难!他嘱咐,提前要把上衣用剪刀绞开,咽气后免得不好脱。只要是睁着眼,就不停的做一些交代。她把自己戴了几十年的戒指摘下来。告诉母亲说抽屉里面小布包內还有120元钱。奶奶的每句话都让大家心里酸楚楚的。
奶奶惊人的记忆力,让人佩服。听力也正常。越是这样,越令家人不安,怀疑临终回光反照?
奶奶身上,闪耀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点。一直告诫母亲和姑姑们,不能直呼我的小名。特别在外人面前,尽管是自己的孩子,也该叫大号。毕竟是在外工作,下又有儿孙的人了!
初五,果不其然,奶奶病危。佳木斯的妹妹,坐飞机当天赶回来;弟弟坐火车也加速回程。晚八点钟左右,她睁开了眼睛说,让回家换衣服的二姑快点回来。极其微弱的嗓音说你们抓紧吃饭,不然会吃不饱的。
在场的人都明白奶奶话的意思。
“奶奶,说这个干什么啊?”我说。
一会,她皱着眉头,不再说话或者是已经说不上话来。一家人忙成一团。好像奶奶就要走了。过去,听人们讲有的老人去世,就是明明白白的走的。这是奶奶给我们最后的告别吗?
月牙儿悬挂天边。夜依然是黑色的。村庄上空盘旋的夜猫子传来瘆人的叫声……
奶奶大声地喘着气。屋里站满了人。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嗓子里开始上痰。呼吸由强变弱。母亲和姑姑们拿出已经套好的寿衣。有的说,奶奶抬头纹开了,腿伸得直了。可,喊她已经听不到了。也不再有什么反应。似乎已经到了生与死的临界点。按照农村风俗,人在最后应带着口气穿寿衣,那样才叫穿着衣服走的;如果没有一点气息了,再穿就是没有穿衣走的。
我站在床边,泪流满面!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不发话是不会随便动手穿的。我仔细地看着奶奶那张充满皱褶和沧桑的面孔。奶奶头发灰白,闭着双眼,老瘦的不过六七十斤。嘴巴凹进去很多,没有一颗牙齿,颧骨突出高高的,面色黑红。从民国1919年走到现在,就是因为她,才有我们,才有了几十口人的家!一生不知为我们操了多少心,害过多少怕?吃糠咽菜,风霜雪雨。可在生死关口,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么无能,无法挽救自己生命垂危的亲人!
这时候所有人都不敢奢望奶奶会好起来。只有祈祷,乞求上苍,让她陪着子孙后代多待一会……
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到十点,十一点半左右。奶奶喉咙里发出轻微的两声咳嗽。这让我一下子看到了她生命的迹象。又过一会儿,手抖动了,去触摸上衣,忽然说“拿剪子来,把衣裳绞开。”在让在场的人欣喜起来。奶奶奇迹般的生还!
她挨个喊守候在身边的人名字,让他们都去休息!过后她问姑姑们,倒气时候你们都害怕吗?
时隔数日,奶奶能又进食了。先是躺着,现在坐了起来。一场虚惊,一场欢喜,一场奇迹!
奶奶,子孙后代都依然爱着你。一定,你一定还会好起来的!
只待,春暖花开时。
写于2022年2月22日夜


作者简介:朱大志 男,籍贯山东 东阿;中共党员,东阿县曹植诗社会员、聊城诗人协会会员;2017年开始尝试业余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曲艺作品发表在《鲁西诗人》《东阿文艺》《东阿作家》等纸媒和各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