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家训>>里,有一篇名为“一把椅子的问候”的文章,讲的是费城百货公司的年青营业员菲利因一次大雨时热情接待一位躲雨的老妇而获得发展机遇的故事。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位衣着平凡、浑身湿透,步履蹒跚的老夫人走进商店时很是狼狈不堪,店里其它售货员都对她不屑一顾,爱理不理。菲利却主动上前訽问需要什么邦助。在老妇婉言拒绝下,菲利热情地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让她休息。老夫人在雨过天晴后离开时,向菲利道谢并要走了他的名片。
两个月后,这家百货公司的老总收到一封信和一份数目相当于公司两年利润总和的办公用品订单,并指名要让菲利负责采购,使得这个老总震惊不已。 不用说,读者一定会猜到,写信的人是那位躲雨的老太太,但你并不一定知道她的身份---- 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菲利因此而被推荐到百货公司的董事会里,并很快成为股东,进而应邀加盟卡内基的麾下,他以其对亊业的踏实和诚挚为人,一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笫二号人物。
这则故事听来有点离奇,但又那么真实可信!是什么原因感动了卡内基的母亲这位“上帝”?是什么原因使菲利能碰上这么好的运气?使他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菲利对顾客那种诚挚待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是菲利那种朴实无华与人为善及孜孜追求的工作作风。
菲利见到形秽躲雨的老人,并不知情她的尊贵地位,他凭把顾客当“上帝”的营销信条,凭着“君子成人之美”尊爱老人的优秀品质,紧紧地不失时机地结交了卡内基的母亲这位“上帝”,使他待到了发展机遇。
中国有句古话:“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只要对人诚实,虽是疏远的人也会亲密;待人虚伪,即是亲人也会疏远。正是菲利待人诚实与人为善的态度,才拉近了与卡内基的母亲的距离,老人把他当成挚友推荐给卡内基,并给他业务、给他“机会”来予以“报答”。“给予”是难得的,而在“给予”时根本没有想“得到”报答,就更是难得----只有那些胸怀博大勇于奉献的人才可能这样做。“给予”是一种美德,特别在别人处于困境时的精神上的“给予”更是难能可贵。
一位哲人这样说:“美德本身就是一种报酬。”美德是灵魂的力量,这种力量能震撼人
的心灵,这种力量能产生强有力的反弹。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好心有好报”,菲利的待人诚恳的“给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正是美德力量反弹的结果。
一个希望成功的人,总会千方百计地创造获取“得到”的机会,那怕是偶尔碰到的平常机遇。聪明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抓助它,一般人却很容易失去它。聪明的人会舍得“给予”,“给予”又往往会给自己的 “得到”埋下玄妙的伏笔。
菲利的机遇是他舍得“给予”的结果。 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恵不在大,在乎当厄” 就是告戒我们,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给予别人恩惠不在大小,而在能够及时的雪中送炭。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它道出了机遇对于成功者的重要性。在通往成功的漫漫征途上要取得胜利,除了需要刻苦努力具备成功的能力,更需要拥有成功的机会。菲利的成功是他脚踏实地从平凡小亊干起的结晶, 是他高尚品德的扱酬。机会往往会垂青那些有爱心的人,奇迹常常会发生在他们那些不经意的善举之中.
作者简介:卢维富.字璐玮。江苏滨海人,1943年生,60年入伍,毕业于沈阳通信兵学院,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在部队立三等功2次,79年因通信革新成绩显著曾受邓小平等中央军委领导接见。热爱文学书画,现为中华诗词协会、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联谊会会员。在有关典籍丶书刋杂志发表过300多〈首、篇)诗文。多次获奖並获有关荣誉先进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