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兴
今天,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常用的通告、公函、会议纪要等公文的程式,都源于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周文的创立。
周文(1907-1952),原名何开荥,四川荥经人。周文是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左联”作家,是鲁迅去世后16名抬棺青年作家之一。他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左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大众日报》社长、《新华日报》副社长、中央马列学院(后改名为中共中央党校)秘书长等职 ,遵照毛泽东之托创办《边区群众报》(《陕西日报》前身)并担任首任社长。
新文化运动发起后,中国文学界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反封建、倡民主成为新文学的主旋律,白话文成为新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但是,公文领域的变革十分滞后,八股文体、封建等级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早在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就曾颁布过一个公文程式条例,废除了封建王朝沿袭千年的制、诰、诏、旨等名称,但格式、语言极大部分仍是旧制,文言文仍是主体。1934年国民党政府曾颁布过公文程式,对公文的种类和用法作了具体的规定,文体上开始夹白话,出现了半文不白的文体,这对旧公文体制的改变十分有限,大体上还是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东两。
由于受旧的文牍形式的影响,延安各机关往来的公函大多还是陈旧的一套。具体表现为,状呈表疏对应不同对象,措辞用语等级分明、规矩森严,下对上用“等因奉此”,上对下用“等情据此”,平级用“等由准此”。实践中,给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的呈文,不是直称主席,而是称“主席林”或“均座”,称边区政府为“均府”。公文的开头往往用“为呈请事”、“为布告事”、“为通令事”、“迳启者”、“窃查”等新八股形式。
1941年4月,周文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兼任大众读物社社长。他从读者来信中了解到边区群众看不懂公文布告的问题,有时即使文字认识,意思还是看不懂。于是,他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正式提出革命政权公文改革的倡议。1941年7月7日,周文撰写了《谈谈公文改革》一文,并在10月30日、31日《解放日报》发表。从理论上对当时的公文程式进行了深中肯綮的分析,指出那时的公文其特点是“等级制的”、“反大众的”,“形式主义的”。同时提出了科学的改革方案,倡导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公文,而新公文的特点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应尽量接近白话文、口语化,呈文一律用“报告”。“是甚么事就写甚么事、该怎么办就写怎么办”,要让识字的老百姓一看就懂,不识字的老百姓一听就懂。同年11月26日,周文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着重解决公文改革的具体落实问题。1942年1月5日,由周文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第6次政务会议上通过,对公文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根本的改革。
周文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是新公文程式的规定,二是新公文程式的举例,三是新公文程式的式样,四是专员公署、县政府起草公文应注意的事项,涉及15大类、18种形式,已基本囊括了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现今采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21日修订)的内容分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公文种类、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四章行文规则、第五章公文办理、第六章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第七章附则,可看到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的影子,但更具规范化。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一直是解放区公文运作的标准。到了1949年2月,华北人民政府又颁发了《华北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公文处理程序、公文种类及公文关系、公文格式等作出更为明确细致的规定,从而确立了中国新政权机关公文的基本框架,为建国后的公文运作提供了遵循。
周文在倡导和主持公文改革的过程中,大力倡导改变文风。周文曾亲自主持对大众读物社通讯员的欧化语言进行修改,使其更接近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他还向毛泽东写信建议尽快改革文风,毛泽东非常重视周文的建议,于1942年2月1日复信中写道:“来信收到,您的意见很对,我们正着手改革,并准备专为此事开一次干部会议”。信后,毛泽东又批示“望你向解放报写些关于此问题的文章,打击党八股与新文言”。毛泽东将周文的建议信分别转给中宣部和解放日报社参考研究。一周后的1942年2月8日,中宣部主持召开延安干部会议,毛泽东作《反对党八股》的讲演。
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的公文改革,表层上是对文体中的官样文章进行改革,从本质上看则是一场反封建的革命,为新文化运动开拓了新的地盘。在整个公文改革和推行中,《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是一个重大转折,一个质的飞跃,不仅给之后的公文带来了清新的文风,同时也为现行公文格式的系统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