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读《长恨歌》
白居易长韵大篇《长恨歌》,读之数次。今读,又觉有获,为其艺术想象所折服。提及唐代诗人,首先我们想到的往往是李杜,而白居易似乎被冷落,或者说被忽略。这很不公平。我理性地认为,应该是“李杜白”相并称。何以此言?原因有三。一是数量多,白诗今存三千多首,为唐人之冠,“李杜”合之不及。二是《长恨歌》《琵琶行》两大长篇歌行之规制,李杜则无。三是白诗名篇名句不少。四是白居易是我国古代在海外影响最为深广的诗人,《长恨歌》在日本戏剧和民间传奇中是自古及今历久不衰的创作题材。我这样说,显然表明白居易不应被忽略。今年是白居易诞辰1250周年,我们应有敬畏之心。
88句《琵琶行》(时年44岁),可以说滚瓜烂熟。而120句《长恨歌》(时年34岁),恐怕很多人知其篇名,而真正读进去者寥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容寂寞红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也许都能背下来。但我还是认为,作为真正的诗词爱好者,还是要好好地、细细地研读一下全诗。《长恨歌》那种艺术想象、浓郁的抒情、给人的启示,以及深厚的文化气息,是很少诗篇能达到的。
2022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