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今年45岁的朱阿芳是负责西安市碑林博物馆西门卫生的保洁员,为了能够回答外宾问路,刻苦自学英语数年。如今,她一边扫地,一边给老外指路,还当起了免费导游,自己觉得很幸福。
保洁员工作又脏又累,工资又不高,不少人干这个工作纯粹出于无奈,就不要说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和幸福感了。但是朱阿芳不同,她干一行爱一行,把保洁员岗位当作人生舞台,尽情施展才智,找到了自身价值,方便了别人,幸福了自己。正应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人生的黄金时间和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但是一些人仍然将工作仅仅视作谋生手段、权宜之计。上班就郁闷、就疲劳,下班就兴奋、就来劲,昏昏噩噩,得过且过。这样不仅工作水平难有提高,还给自己的人生蒙上了灰暗之色。
其实,岗位之于人,只是一个施展的平台。同一个岗位,不同人来干,结果可能天壤之别。“当代雷锋”郭明义,将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干得风生水起;“小巷总理”邓菊梅,将社区主任干得红红火火。正所谓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没有不行的车,只有不行的人。
现如今不少人,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低。相形之下,朱阿芳在工作中寻找幸福感的故事,能给我们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