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兴
近日,某地80多岁独居老人因违规烧柴取暖,被当地封堵吊炕并拆除烟囱,引起广泛关注。
当地介绍说,2020年,老人家里就已经安装了清洁能源改造的热风器,并且有采暖电费补助,但由于老人闻不了这款热风器出的热气,所以几乎没有使用。封炕的第二天,村干部又给老人送去了电暖器。但老人怕不安全,晚上睡觉时会把它关掉,老人只能穿着厚衣服睡觉。
从报道图片上看,村上送的电暖器就是俗称的“小太阳”,直接放在被褥上,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笔者也有使用这种“小太阳”的经验,晚上睡觉开着太亮,也会影响睡眠。
近年来,农村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各地封土炕、拆土灶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是建立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除旧布新,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命令,甚至强行封拆,则会伤害村民的感情,我认为不可取。
其实在今天的农村,还在烧炕的家庭和个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中青年人大多怕麻烦、怕脏,都不愿意烧炕,大都采用其他方式取暖。而且,随着秸秆还田力度的加大,可用于烧炕的柴禾也并不充足。只有少数老年人,或由于生活习惯使然,或由于情结使然,依然坚持烧炕取暖。
如今常说:“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许多人的乡愁中,就包含着一缕炊烟、一席火炕。留一点炊烟、留一些火炕,能让人们更好地留住乡愁。土灶、土炕是被我们的先人沿用了千百年,其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在炊烟、火炕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二者为什么不能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如此,那些依然坚持用土灶、烧土炕的老年人为什么不能算作非遗传承人呢?
我记得人事改革中有一条原则叫做“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条原则我看可以移植到农村“煤改气”“煤改电”等事项中来。能否制定一个政策,即农村多少岁以上的老年人允许用土灶、烧土炕?我知道封炕拆灶是为了改善环境,但假如一个村只有几位老年人烧土炕、用土灶,又能对环境产生多大影响呢?
我国老年人口占比正在快速增大。老年人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假如无伤大雅,我看不必强制改变。对老年人多一些宽容,多一点尊重,社会就多一分温暖,多一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