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8章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庞玉冰带着坎家福和楚国良、坎家和在校园内悠闲地漫步。四人并排着往前走,边走边说话。
庞玉冰看了楚国良一眼,“国良,艳红刚到校不久,曾给我来过两三封信,不知现在情况怎样?”
楚国良昂首挺胸,平视前方,“艳红还好。去部队当兵以前,我打算先去看看她。”
庞玉冰一听,吃惊地问,“当兵?你到哪里当兵?”
“河南新乡。”
庞玉冰一笑,“河南新乡,那好呀。国良,部队是一所好大学,能文能武,可学的东西多着哩,有时间还可经常去探望艳红。”
楚国良欣喜地看着她,“玉冰,你和家福说的话都一样,你们真是心有灵犀啊。”
庞玉冰和坎家福对视了一眼,两人会心地笑了。
“玉冰姐,我要上少林寺学习武术了。我二哥支持我,家里的人就都会同意的。今天来看你,也是想告诉你这件事。”坎家和喜悦地看了她一眼说。
庞玉冰欣喜牵过他的手,“好弟弟,你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你想做的事,姐姐很高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有习武的天赋,好好学、好好练,姐姐相信你的人生一样精彩。”
坎家和摇了摇她的胳膊,“玉冰姐姐,谢谢你。在那边安顿下来后,我会给你写信的。你也给我写回信喔。”
庞玉冰咯咯一笑,“那当然,姐姐可要看着家和弟弟进步成长,也要把自己的高兴事告诉你这个弟弟。”
坎家和站定激动地握住她的手,“玉冰姐,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四人边走边聊。庞玉冰抬头看见同学刘亚峰在前面不远处向自己这边张望,于是和三人继续往前走。
刘亚峰磨蹭了一会,走过来打招呼,“玉冰,来客人了?”
四人都停住脚步。庞玉冰听他直呼其名,脸色略显不快,但她还是不动声色,“是啊,刘亚峰。来,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这位是坎家福,华师大的;这位是楚国良;这位帅男孩叫坎家和。”
刘亚峰赶紧拱手,“幸会,幸会。”
庞玉冰指了指刘亚峰,“刘亚峰,我同班同学,前段时间给我许多的帮助。”
坎家福伸出右手,紧紧握住他的手,“你好,亚峰,谢谢你。”
刘亚峰握了握他的手,“家福,你好,你好。”然后,他又与楚国良和坎家和一一握手寒喧,随后告辞。
楚国良从包里拿出相机,四人在校园照了好多相片,有坎家福和庞玉冰两人合影的,有庞玉冰和坎家和合影的,有坎家福和楚国良合影的,也有四人一起合影的,青松下、亭角边、小桥上、湖水旁、操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庞玉冰领着三人来到学校正对门的商场。她想给坎家和和楚国良购买礼物。她和坎家福在前,楚国良和坎家和在后,几人边走边看。
逛了一会,庞玉冰看中一款“金钟”牌四方型小收音机,便让服务员拿出一部红色和一部银白色给她看。坎家福也在一旁看着,服务员拿出电池装上。两人觉得很不错,坎家福便叫过楚国良和弟弟坎家和。
楚国良接过庞玉冰递给他的红色“金钟”,坎家和接过银白色“金钟”,两人分别调试音频,收音机里正在播出于淑贞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歌曲,音质很流畅悦耳。
楚国良听收音机的歌曲,“真不错。怎么?玉冰、家福,你们是想把这收音机当礼物送给我呀?”
庞玉冰和坎家福两人会心地一笑。坎家福点头,“是啊,国良。这是我俩送给你的礼物,也是我们的一番心意。”
楚国良点很高兴,“好啊,你们的这番心意,我就收下了。谢谢你们。”
坎家和拿着收音机爱不释手,“二哥、玉冰姐,是不错,音色很纯。”
庞玉冰一笑,“家和,那这部就送给你了。”
坎家和嘻嘻一笑,“谢谢玉冰姐。以后一看到这收音机,我就会想起你的。”他小心翼翼地收起收音机,然后将它放进自己的书包里。
庞玉冰又给坎家和挑了两双球鞋,随后和坎家福送两人到江城汽车客运站。临到两人上车时,坎家福和楚国良紧紧拥抱,“国良,好兄弟。我和玉冰在这就算是为你送别。到部队后就写信过来,好好保重。”
楚国良也在他肩上拍了拍,“家福,你也要保重,要好好待玉冰。”他松开双手走向庞玉冰。
庞玉冰微笑着向他伸出手,“国良,再见了。见到艳红请告诉她,说我很想念她。”楚国良轻轻握她的手,“玉冰,谢谢。你的话我一定带到。再见。”
坎家福又抱住弟弟,“家和,二哥今天只能在这送你了。”他双手扶住他的双肩,“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你第一次出远门,要好好待见自己,好好待见你的师父、师兄弟姐妹。记住,遇事冷静,即便受了委曲不要过于计较,要学会宽容别人,体谅他人。另外,还是应该多读点书,这样,今后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坎家和激动地点头,“二哥,我记住你说的话了。”
坎家和松开双手,又扑到玉冰怀里,“玉冰姐姐,我会想你的。我会给你写信的。”
庞玉冰把手放在他的头上,“家和,姐姐很喜欢你这个弟弟,也会经常想念你。回到家,告诉姆妈还有家顺,就说我非常非常想念她们。”
坎家和激动点头,“我一定把你的话带到。你真是我的好姐姐。再见。”
送走了楚国良和坎家和,坎家福左手挽着庞玉冰的右手走出客运站,往华中中医药大学的方向走。
他和颜悦色地看着她,“玉冰,你对家和的情谊,他会铭记一辈子的,谢谢你。”
庞玉冰微笑地看了他一眼,“那你怎样谢我啊?”
坎家福站定,在她的脸庞轻轻地一吻。庞玉冰娇嗔道,“占人家便宜,这不算数。”她笑呵呵向前跑去。
坎家福赶紧向前追赶,“玉冰,等等,小心车。”
庞玉冰没答理他,继续向前跑。坎家福在后赶紧追。跑了约两三百米,庞玉冰终于停下来,喘着气,叉着腰,向后看去。
坎家福跑到她跟前,“怎样,累着了吧?来,我背你回学校。让你体验体验下浪漫主义。”他蹲下两腿,庞玉冰喜滋滋地走到他身后趴到他背上。她两手抱住他的脖子,坎家福双手扶住她的两腿,随即起身,轻松地向前走着。
庞玉冰轻柔地拨弄着他的头发,轻轻地拧着他的耳朵,抚摸着他的脸庞,时而又双手捂住他的双眼,时而又闭住自己的双眼,张开双臂,直起身子,高兴叫唤,“好舒服啊。”
“玉冰,你要觉得舒服啊,我这一辈子,心甘情愿做你的牛和马,让你舒服一辈子。”
庞玉冰咯咯咯大笑,“那好呀,我得找个时间,弄条绳子,再找块细木条,把你的牛鼻子或者马鼻子穿起来,我再牵着绳,这样我就省心了。”
“行,只要你开心,怎么样都行。”
庞玉冰又咯咯咯大笑。
坎家福向前边走边问她,“玉冰,你好像轻了许多了,瘦了好几斤吧?”
庞玉冰用小拳打了下他的肩,“还不是因为你。收到你的信,害得人家好几晚都睡不好觉。”
“那收不到我的信,你岂不更睡不好觉?”
“你敢不写信给我,不然,我会用劲收绳子,让你晓得疼。”她双手把他的两只耳朵向边上轻轻地拉。
“哎哟,哎哟。不敢,真的不敢了。”
庞玉冰又咯咯咯笑着,那笑声甜美悦耳地向四周扩散,道边的梧桐树摆弄几下,似乎也受到感染。
“玉冰,其实我也一样。每当晚上躺在床上,就想起你美丽的身影,你甜蜜的微笑,你睡觉的样子。惦记着你生活得好不好,习惯不习惯。你右脚曾经受过伤,你也喜欢锻炼,会不会受不了,如果再受伤,谁来给你买药,擦药,捏脚……”
坎家福的每一句话,都说到庞玉冰的心坎,她心里非常感动,一股股暖流在她心底里涌动,她把他抱得更紧,把自己的头搁在他的后脑勺上,闭着双眼很久很久。她在他身上睡着了。
坎家福一直背着她,像是背着个熟睡的大孩子,步履稳健,从容自在。走过一条又一条繁华的大街,穿过一条又一条繁忙的大道,他全然不感觉到累似的。
夜幕降临时,坎家福背着庞玉冰终于到了华中中医大校门外。两人在学校附近一家小吃店吃了晚饭,坎家福和庞玉冰手牵手向中医大走去。庞玉冰伸出右胳膊肘,那块棕色表带的“宝石花”牌手表探出头来,坎家福也伸出自己的左胳膊肘,也把棕色表带的“宝石花”牌手表靠进她的胳膊,两人笑嘻嘻地看表。忽然,庞玉冰张开双臂,一下扑到他怀里。坎家福搂住她。庞玉冰抬起头,张开自己的双唇,向他脸贴去。坎家福把自己的双唇迎上去,两人拥抱在一起一阵热吻。
楚国良和坎家和回到双湖村,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柯蓉芳和坎家顺见两人回来,赶紧从厨房端出热饭热菜,然后围坐在方桌前坐下看两人吃饭。坎家和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到华师大见二哥、告诉他想上少林寺、二哥怎样支持鼓励他,到华中医大见庞玉冰、给她送姐姐织的毛衣、围巾和手套,四人一起在中医大照相,然后庞玉冰给他和国良哥买礼物的事等一一告诉母亲和姐姐。
柯蓉芳和坎家顺听得满心欢喜。坎家顺拿过弟弟那部银白色的收音机也爱不释手,她又听弟弟说玉冰姐姐很喜欢她做的毛衣和围巾,并要好好谢谢她,再加上楚国良添油加醋地称赞她的缝纫手艺,令坎家顺更是心花怒放,喜不自胜。
柯蓉芳拿起庞玉冰送给坎家和的两双球鞋仔细端祥。坎家和忽然想到什么,“对了,姆妈、姐姐,玉冰姐姐临走的时候让我带话说,她让我代问姆妈、姐姐好,并说她非常非常想念你们。”
柯蓉芳把两双球鞋端祥了半天。她心里很感激庞玉冰把坎家和当亲弟弟一般的真心喜爱,感激她一直惦记着自己和女儿。她很欣慰,虽然庞玉冰还未正式过门,但在她和孩子他伯的心里,早已认定她是他们的二儿媳,在坎家顺和坎家和心里认定她是他们的二嫂,相处起来像一家人。她满怀喜悦和憧憬,坎家旺一家又给自己添了两孙儿,再过四五年,坎家福和庞玉冰大学毕业成家,坎家顺也有了婆家,坎家和也长成大小伙,那时,老坎家是人丁兴旺,时来运转了。
坎家和见母亲看着球鞋半天没言语,问,“姆妈,您心里一定很高兴是吗?”
柯蓉芳回过神来,“哦,高兴,高兴。对了,家和。既然你二哥支持你上少林寺,那姆妈也不再拦你了。你伯那里姆妈跟他说。”
坎家和欣喜抱住她的腰,“姆妈,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学习。”
柯蓉芳捂着他的头,“家和,姆妈信你。只是你年纪这么小,从没出过远门,伯妈都很担心。”
楚国良安慰她说,“阿姨,您放心,少林寺是一个习武学文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家和上了少林,不仅学得一身本事,而且还会真正长大。”
柯蓉芳一笑,“国良,看你就是个有福之人。你和家和也很投缘的,日后有出息发达了,也多帮衬帮衬家和。”
坎家顺咯咯一笑看着国良,“国良哥,我姆妈说的是。”
楚国良听母女俩这么一说,显得有些激动,“阿姨、家顺,谢谢你们这么抬举我。家和这个弟弟我很喜欢,我们这辈子都会像亲兄弟一样的。”他搂了搂他的肩开心地笑了。柯蓉芳和坎家顺也笑了。
第二天早上,坎家和提着饭盒到不老湖边给父亲送饭。他远远看见父亲穿一件旧棉背心,拿把铁锹挖着沟路。成群的鸭子在湖边戏嬉,不时发出“嘎嘎嘎”的声音。
坎家和走过去亲切地喊,“伯伯,我给您送饭来了。”
坎耘昌抬起头看了一眼儿子,然后又低头挖沟路。坎家和走到鸭棚边,将饭盒放在棚边的小凳上。然后走到父亲跟前,“伯伯,我来挖,天冷,您趁热吃饭。”
他伸手接父亲递过来的的铁锹。坎耘昌转身到湖边洗了手,然后走到小凳边打开饭盒,拿出碗筷和饭菜,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边吃边问,“家和,见到你二哥了?”
坎家和边挖沟边回答父亲,“伯伯,见到了。我和二哥、国良哥一起去看了玉冰姐。玉冰姐给我买了一部收音机和两双球鞋。”
坎耘昌额上蚯蚓般深的皱纹向四周伸展,变得扁平细长,“你玉冰姐心里有你,有我们这个家。人家的心意要好好记在心上。”
坎家和抬头看了父亲一眼,“伯伯,我心里记着哩。”他停了一会看着父亲,“伯伯,姆妈和二哥都同意我去少林寺了。”
(责任编辑 胡采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