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7章 心似双丝网
秋日的太阳在东南方泛着银色柔和的光,蓝天上白云零星地点缀在空旷的苍穹里,显得一片祥和。双湖村坎家福家的打谷场上,坎耘昌和妻子柯蓉芳在晒刚收割打下的秋稻。金黄色的谷子堆成几座小山。坎耘昌手持木锨一锨一锨地把谷堆尖一一削平,然后弯腰从地上捡起刨板绳子,柯蓉芳扶起刨板放在坍塌谷堆上,夫妻俩一个在前用力拉刨板绳,一个扶刨板向前走,如此来回往复,谷子一堆堆逐一散开。
“他伯,家福这孩子去学校快三月了,不晓得他怎么样了?”柯蓉芳边晒谷边说。
坎耘昌拉着绳子往前走,“他妈,家福这孩子懂事,不用我们操心。”
“我晓得他懂事,家福是几个孩子中最沉稳、也最有学问的孩子。只是这么长时间没见他,我这心里蛮想他。”
坎耘昌提着绳子往回走到谷堆前,柯蓉芳提着刨板也走到谷堆后。
“她妈,我和你一样,心里也很想他。要不,等忙完这阵子,你去他学校看看他,再和他一起去看看庞姑娘。”
柯蓉芳将刨板放在谷堆下,“我也很想庞姑娘。日后家福娶了她,那真是我们坎家的福气。可这车去车来的,太麻烦。我晕车,去不了,只有心里念想了。”
“你说的也是。我也很中意庞姑娘,等他俩毕业了,成家了,你就跟他们享福去。”
“享啥子福哟?这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得人侍候。我只希望他们今后啊,不要像我们这样,一辈子都很难很辛苦的。”
坎耘昌转过身看着妻子,“他妈,你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好有好报,你放心,他们会过上好日子的,等我们老了,也会享孩子福的。”
柯蓉芳见丈夫和颜悦色,也高兴地笑了。
柯蓉芳和丈夫晒完谷子,她背上把木锨走向村子。前面不远处,明叔和他媳妇张建荣向她走了过来。明叔看见柯蓉芳,随即把手附在妻子耳朵边耳语,转身向村后跑去。
柯蓉芳见张建荣手里拿件新棉袄,笑呵呵上前问,“建荣啊,你忙什么呀?”
张建荣满脸微笑,“嫂子,也没忙什么。我从家顺那儿出来,让她给虎儿做件棉袄,你看多漂亮,看着就暖和。”
柯蓉芳放下木锨,接过她手里的棉袄,满意地在手里掂掂,“家顺这孩子做衣服,还真是把好手。以后,你们家做衣服尽管找她,包你们个个满意。”
“嫂子,你们一家人真好。”
“你们一家也都好啊。不说了,嫂子该回家做午饭了。”
张建荣接过柯蓉芳递过来的棉袄,“嫂子,您别太辛苦了。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给光明说一声啊。”
“好好好。嫂子走了”。她弯身拾起木锨,微笑继续往前走。
村子后面一片老树林里,坎家和爬在一棵老槐树上掏鸟窝。
明叔正站在树下望着他,“家和,你快点,你姆妈就要过来了。”
坎家和朝树下看了一眼,“明叔,我就下来。”
他从窝里掏出四五个鸟蛋,装进上衣口袋里。随后,他身手敏捷沿树干往下爬。
柯蓉芳走到村后的老树林旁的路上,看见明叔在树下仰头看那棵高大的槐树。她朝槐树抬眼一看,见小儿子快速地从树上往下爬。她走到路边拄着木锨,站在不远处看着他。
坎家和往下爬,扭头一眼看见母亲板着脸站在路边。他从树上下来,随后低着头慢慢朝母亲走去。
明叔回头走到柯蓉芳跟前,“嫂子,您回来了。家和只是有点贪玩,您别太恼。”
柯蓉芳见坎家和来到自己跟前,正色问,“你又逃学了?”
坎家和低头不敢应声。
柯蓉芳拿起木锨打在他的屁股上,“你就是做错事,也得把头给抬起来面对,男孩子做事要敢作敢当。”
坎家和抬起头看着母亲,“姆妈,我是逃学了。这书……我念不了。”
“书念不了就逃学,就掏鸟窝?以后你就这点出息了,啊?”
“不是。姆妈,我想上少林寺。”
柯蓉芳上前揪着他的耳朵,“这家就你不让妈省心,成天就知道贪玩。”
“哎哟哟,姆妈。”坎家和大声嚷嚷,“好痛啊。哎哟,姆妈。”
柯蓉芳右手指点了一下他脑瓜子,“你想上少林寺,是吧?好,姆妈不拦你,你伯、你二哥都同意了,你就去。”
坎家和兴奋地抱住母亲,“姆妈,您同意我上少林寺了?姆妈,您对我最好了。”
他松开母亲的手,接连两个空翻,口袋里装着的鸟蛋“叭叭”地掉在地上。
坎家和紧握双拳,“明叔,姆妈同意我上少林寺了,姆妈同意我上少林了。”他蹦蹦跳跳地向前跑去。
明叔笑呵呵看着柯蓉芳,“嫂子,你看家和这孩子生龙活虎的。他真上了少林寺,今后一定有大出息啊。”
“唉,这孩子真是不让我省心。他叔,你忙你去吧,我走了。”她往家的方向走去。
楚国良在川江二中复读差不多三个月,一个周末,他回到老家,无意间又听人说冬季征兵有河南的指标。他内心霎时怦然萌生去河南当兵的心愿。想去河南当兵,其实他最真实的意愿就是想离在河南郑州上大学的余艳红能近一点。自从在汉水河遇险后,在他的心灵深处,此生两人就是生死相许,爱心永不移。尽管两人鸿雁传书,浓情蜜意,彼此鼓励,但他不能停止他刻骨铭心的思念,不能停止他时时都希望见她的冲动。他思虑再三,把自己想当兵的决定告诉父母,得到父母的同意和支持。 临走前,他约坎家和一起去华师大看望坎家福,坎家和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大清早,楚国良和坎家和从江林镇坐客运车到华师大校园,在华师大图书馆阅览室找到坎家福。三人热情相拥,随后来到坎家福所住的宿舍。坎家福让楚国良和坎家和坐在床上,随后拿过自己的碗和茶缸,为他俩倒上开水。
楚国良接过他递过来的碗,“家福,你也坐。”
坎家福微笑地在与他相向的床上坐下。
楚国良喝上一口茶水,“家福,我今天来,一来是想看你在大学里生活怎么样,二来是想告诉你,我已经退学报名当兵了,体检全部合格,条件都符合,过些天部队接兵的人就来了。”
坎家福一愣,随即他很快平静下来。他盯着楚国良看了一会,从他的眼神里,坎家福看到了他的坚定、自信和果敢,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与追求,“国良,我相信这个决定,是你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慎重抉择。部队是一所好大学。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锻炼,你的筋骨一定会更强壮,你日后的人生也一定会更出彩。”
楚国良哈哈笑着用指着他,“家福,还是你理解我呀,谢谢你的理解和鼓励。”
坎家福笑着用手指向他,“国良,理解支持你的人呀,可不只我一个。”
坎家和嘻嘻一笑,“还有我一个。”
坎家福瞅了他一眼,“你不算。”
坎家和歪着脑袋,睁大眼睛,“哦,我晓得了,二哥,你是说艳红姐姐吧?”
坎家福一笑,“家和,你够机灵的。你要在读书上用些功,也一定能学得好,取得好成绩。说说,这次来这,是不是又逃学了?”
坎家和听他这么一说,人顿时矮了一大截。坎家福见他低下头不语,正色道,“家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身上也有很多长处,二哥也非常佩服。今后,在别人说到你的短处时,不要觉得矮人一截。男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轻意低头,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定自信。”
坎家和抬起头,抖擞精神,“二哥,我记住了。”他停了停,“二哥,这次来,我也有件事告诉你。不会念书是我的短处,《童年》这首歌里的一些歌词,是我对念书的真实感觉。我的长处是喜欢习武,我想上少林寺。我把这个想法和姆妈说了,姆妈说如果你和伯伯支持,就不再阻拦我去。”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坎家福喜爱地看着弟弟,“家和,二哥知道你很有习武的天赋。如果你内心已经决定了做这件事情,你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二哥支持你。”
坎家和一听,放下茶缸,起身跳了起来,一把抱住家福脖子,“二哥,你真是我的好哥哥。”
坎家福拍了拍他的肩膀,“家和,你是我们家非常可爱的小男子汉。只是,你只有13岁,真走那么远,伯、妈,二哥心里肯定会担心。”
坎家和松开手,从他身上下来,“二哥,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他喜形于色看着他,“二哥,下午我想去看看玉冰姐,一来把家顺姐姐给她织的手套、围巾和毛衣送过去,二来也是给她告个别。”他从布书包里拿出一双漂亮的白里透红的手套、一条红白相间的围巾和一件粉红色毛衣。
坎家福接过手套、围巾和毛衣看了看,十分满意,“真漂亮!你玉冰姐看了,一定非常高兴。下午我们正好自学,我跟辅导员老师请个假,然后和你们一起去。”
坎家福和两人简单地吃了午饭,然后他向杨爱君请了假,便和楚国良、坎家和坐了五六站公共汽车,来到华中中医药大学。
坎家和见到庞玉冰,欢喜地扑到她的怀里,“玉冰姐姐,我可想你。我姆妈、我伯、大嫂,还有家顺姐姐,都很想你。”
庞玉冰欢喜地抚摸着他头发,“家和,姐姐也非常非常想念你,想念婆婆、伯父、伯母、家顺,想念你们家里的每一个人。”
坎家和挪动过书包,“玉冰姐姐,我把我姐给你织的毛衣、手套和围巾送过来了。”他从包里拿那件粉红色毛衣和红白相间的围巾,还有一双白里透红的手套。
庞玉冰一见便爱不释手。她喜欢地接过围巾和手套戴上,又接过那件毛衣在身上试试,左瞧瞧,右看看。
坎家和看着啧啧称赞,“玉冰姐,穿在你身上真是太漂亮了。”
楚国良笑着称赞,“真漂亮。玉冰,这款式、颜色、尺寸,和你的身材、相貌、装扮,搭配非常相称。家顺真是心灵手巧啊。”
坎家福频频点头,“是啊,玉冰。真的很不错,家顺可是真是有心的女孩啊。”
(责任编辑 胡采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