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纤夫
文/魏少华 诵/金山
题记:三峡指长江奉节至宜昌段的夔峡、巫峡、西陵峡,纤夫指背纤拉船为生的人,这种职业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三峡纤夫在旧社会,为养家糊口,不得不从事这种毫无保障的高危行业。在1938年8一9月的国民政府撤迁中,纤夫们为抗战演义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新中国建立后,机动船逐步取代了木船,纤夫行业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纤夫的历史形象、以及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纤夫号子(川江号子)却成为非物遗产,他们敢于战天斗地、在险恶中求生存、拼搏向上同心协力的勇士精神,也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夔峡巫峡西陵峡
浊浪如虎撞山崖
斧凿绝壁高千丈
乱石交错似狼牙
夏雨如鞭水打眼
冰霜冻壁落步滑
处处都是鬼门关
失脚落水魂沉沙
纤夫拉船数千年
绝壁背纤为养家
男儿生来敢搏命
赤身裸体血泪洒
裸身只为省布料
妻儿老少有衣加

寒风斜雨霜染天
号头老陈伤未痊(注1)
世道不给穷人路
苍天无语泪涟涟
船主有邀闯巫峡
号头老陈把活揽
老婆流泪儿子拦
可憐米缸底朝天
纤绳根根如山重
号头喊号指挥官
众人协力同步调
逆水破浪好行船

老陈跛脚靠铁肩
喊出号子壮心胆:
“呀喂哟嘿吭、耶嘿诶!
前面就是鬼门关
脚蹬手攀莫松肩
嗨哟嘿…雄起哟…
闯过此关有酒喝
老婆等我买米钱”
老陈淋雨发高烧
力尽掉江命归天
小陈十五顶父职
号子句句是父传

日寇铁蹄侵国土
国民政府撤武汉(注2)
铁船木船开重庆
运人运物抢时间
征集纤夫来拉船
号头小陈奋当先
领来纤夫一大群
国难当头作奉献
喊起号子擂战鼓
专捡险滩拉重船

敌机扫射如爆竹
炸弹入水浪掀天
众口号子似虎啸
纤夫步步险中险
“呀喂哟嘿吭、耶嘿诶!
日冦飞机在下蛋
枪子儿打得石飞溅”
“哟喝嗨、雄起哟!
拉船运输促抗战
消灭鬼子全完蛋”

“呀喂哟嘿吭、耶嘿诶!”
“脚蹬岩石似钢钉
十指抓岩心如磐
皮肉磨破肩骨顶
脚步不停永朝前”
“呀喂哟嘿吭、雄起哟!”
号头小陈身中弹
鲜血染红纤夫岩
风悲浪泣颂英魂
抗战史上留铭鉴

截断长江修大坝(注3)
中山先生有遗愿(注4)
大坝矗立壮山河
润雨西北草木鲜
淘汰木船靠铁船
纤夫职业烟云散
大宁河美小山峡
古栈道中猴跳涧
政府开发搞旅游
纤夫成为风景线

拉船多为引客流
贫困山区成热点
有人建议演裸纤
想搏眼球赚铜钱
摄影绘画多创意
纤夫英姿争相传
石壁刻下纤索痕
铭记纤夫血泪斑
纤夫满腔英武气
化作枫叶红巫山

纤夫事迹成追忆
“川江号子”赋新篇(注5)
三峡瑰丽留绝唱
列入非遗作艺演(注6)
号子演唱惊四座
激情飞扬恸心弦
参加国际大合唱
斩获金奖得美赞(注7)
正是纤夫英雄魂
气韵铿锵憾云天







注1:号头,每队拉船纤夫,都有一号头作为领唱指挥,一人领众人合,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拉纤。
注2:1938年8一10月中国全面抗战打响,国民政府从武汉搬迁至重庆,人员及物资以及广大民众和相关企业搬迁到大后方,政府调集了大量木船、铁船搞抢运,史称“中国敦克尓克大撤退”。仅民生公司一家运贸企业,停止所有运输业务,投入千船撤迁,因敌机轰炸就损失了一百四十余条各类船只和死伤两百余名人员。
注3:三峡大坝于1994.12.14日动工建设,至2006.5.20日主体工程完工。
注4: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在《实业计划》里,提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
注5:在四川、重庆的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大宁河等江河流域中都有纤夫号子的存在,后经整理编辑,一般统称“川江号子”。
注6:川江号子于2006年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7:2013.7月,由川江号子国家级唯一传承人曹光裕率队主唱的川江号子,在德国维尓宁格罗德第八界勃拉姆斯国际大合唱比赛中荣获金奖。
2022年2月18日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朗诵者介绍
王金山,艺名金山,热爱朗诵、旅游、品茶、打球等,是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
